史芝娟(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科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就突出了史料教学和思维能力发展具有共生性,史料是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载体,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将反作用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史料分析、实证和批判等能力,引领学生从史料中形成历史结论。
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建构将打破史料教学现状,在史料之间建立起关联性,打破常态束缚,从而促进学生异态思维的发展,滋生学生个性化见解。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不少教师注重对史料素材的呈现,各个素材之间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资源。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打破传统史料教学现状,引导学生寻找史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在多个史料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引领学生深入史料开展探究性学习。
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将打破传统教学思维,将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史料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和学生围绕史料进行分析、推理、说明等思维活动,体现出一种反思维特质。因此,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异质思维发展,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从而引发学生历史创造性学习。
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打破教师权威,将史料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基于反常规思维对史料进行分析。因此,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有助于引发学生个性化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不同的维度审视史料,多角度挖掘史料价值。
史料教学视野下,历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建构需要合理定位两者之间的关系,史料是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载体,批判性思维能力建构是最终的目的。
史料教学视野下,史料成为培养学生历史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对史料价值定位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基于学生历史批判思维能力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运用史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史料营造的情境,进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从而改变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得以激活,并为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思维铺垫。
例如,《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一课导入环节,笔者设计了一段组合的历史视频史料,第一个内容是长平之战,第二个内容是荆轲刺秦王。通过第一个内容,将学生带入到那个时代,使学生认识到自此以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朝的进攻;第二个内容,以史料为基础,再结合背后的故事,太子丹热情款待荆轲但是无力扭转局面。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秦王为什么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
这个环节,由于援引了视频史料,利用视频史料直观、形象性优势,将学生带入到那一段历史时期中,唤醒学生对那个历史时期探究的愿望。同时,又将史料和故事有机结合起来,对荆轲刺秦王事实进行故事化处理,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也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秦朝的进步不可阻挡。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引出问题,让学生思维开动起来,去思考秦王能够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使教学内容呈现水到渠成。
史料教学视野下,如何运用史料成为教学设计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只有合理地、创造性地对史料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才能使史料成为激发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路径。教师既可以通过比照呈现史料的方式,引发学生历史认知冲突,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组合,让学生的思维延展开来。
《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一课在围绕“大一统举措”进行教学时,笔者援引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史料,将“议帝号”相关内容拆开来进行比照式呈现,群臣们提议取“泰皇”,而秦始皇则自号“皇帝”,且取“始皇帝”。通过比较呈现这段史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群臣和秦王取号有什么不同,间接地表现出什么?比较式呈现史料,有效地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的思维也被激发出来,在取帝号区别中进行思辨性活动,从而透视皇帝制度的特征,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获得深刻的认识。
围绕“中央官制”,笔者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再结合教材外的史料,将史料进行多元组合,再引导学生探讨三公九卿官制的作用。学生通过史料的组合,认识到三公九卿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独揽的目的。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就开阔起来,避免历史学习过程中片面性认识。
史料的价值实现除了优化组合外,一个重要的力点在于如何组织史料教学活动。只有组织有效的史料教学活动,才能改变传统史料教学过程中简单读史料、分析史料的做法,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对史料获得丰富的体验,丰富的体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的内化。
例如,“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教学,围绕“分封制”和“郡县制”,笔者分别组合了一段史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围绕史料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探究活动成果呈现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呈现方式,最后指定一位学生结合图表进行解说。
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又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成果呈现的方式。学生从史料中自主建构,并基于比较的视角调动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获得较好的发展。
史料教学视野下,史料要灵活地运用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史料教学空间从课堂转向课外,并结合历史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实践、去经历、去考察,这样学生才能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深化历史批判性思维,使批判性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让历史知识内化为学生历史素养。
例如,《秦朝大一统格局的建立》一课,如何客观地评价秦始皇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而这一学习内容又具有综合性。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后以小组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要求各个小组充分地收集有关秦始皇评价的史料,包括网络史料、学校图书馆史料,以及地方图书馆等。学生通过自主收集史料,结合史料对秦始皇进行客观地评价,这样的评价由于史料的支持更加深刻、全面、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