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涛(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第二中学)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2020年7月,继中共中央、国务院3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之后,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指导纲要》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既要强调劳动教育在各学段间的连续性,又要看到各学段间的区别性。在普通高中阶段,《指导纲要》在《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自强自立。“劳动自立意识”既是小学、初中开展劳动意识启蒙、品质初步养成的逻辑性规律发展,又是中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劳动精神培育、创造性劳动的坚实基础。因此,普通高中劳动教育的落实落地与改革发展应着力培育学生的“劳动自立意识”。
在对某地区30所高中的调查中发现,233份问卷的学生表示“不经常进行家务劳动”,占总数的23.02%;“掌握一道家常菜做法”的学生仅162人,占总数的16.01%;“能够自己洗衣服”的学生仅71人,占总数的7.02%。
从家庭教育层面看,很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用干”;从学校层面看,许多学校尚未开展系统化劳动教育,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从社会层面看,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不良思想露头蔓延。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进一步导致学生“劳动自立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其建立与培养。
强化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整体教育观引领下,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进一步构建完善,深化改进具有内在生命力的普通高中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相应的劳动之中养成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更加尊重劳动与珍惜相应的劳动成果,实现知识、能力、技术和情感的相统一。
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协同指导。劳动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为了达到更好的劳动教育效果,让学生体质得到提升,同时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育目的,学校应该强化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协同指导,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让学校与家庭的劳动教育目标更加一致,讲好家庭劳动教育第一课。
强化学生劳动教育自立自觉。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劳动”转为“我要劳动”,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独立自主、自强自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是关键。为此,除了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丰富社会职业体验、增加公益活动频次,更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