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写作的教育叙事及启示

2020-03-04 04:23:33黄成叔
教育观察 2020年35期
关键词:圣女语境交际

黄成叔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

交际语境写作是一种从“以人为本”“读者意识”和“生活写作”等理念中提炼出来的写作教学方式,也是国外倡导的“在真实世界里”写作。西南大学文学院荣维东教授(以下简称荣老师)在2006年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我国写作教育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交际语境写作”[1],突出强调写作的互动性交际对话功能和真实性语境实践功能。而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式,即“以记叙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2],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种写作教学方式的实践意义和教学价值。本文通过探究典型的教育叙事案例,给予语文教师一定的教学启示,推动现代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叙事案例

荣老师曾开展了一堂作文实验课。在课前,他发了圣女果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上课时,他准备了两盘圣女果,发给学生品尝。这是荣老师准备的一次交际语境支配下的写作活动,学生需要假设自己在家,调换语境以便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3]

【教学案例】关于圣女果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

师:同学们,假设回家后的你发现桌子上突然有一盘圣女果,于是你就吃掉了。但妈妈不在家,而你马上又要出去一趟。那么现在就请你写一则便条把这件事告诉妈妈,那你会写什么样的内容呢?给你们一点时间写写看。

生1:老师,我写的留言是:“妈妈,我把桌上的圣女果吃掉了。”

师:要署名吗?

生1:不需要。因为妈妈知道,家里的食物平时都是我吃了。而且,我在留言条中称呼为“妈妈”,就已经说明留言的是我这个女儿了。

师:同学们注意了,当我们写作时要交流的对象明确了,那么很多内容也就确定了。所以,在这位同学的留言中,“我是谁”这个内容就可以不用说。

生2:老师,我写的留言是:“妈妈,桌上的圣女果是我们家的吗?我把它们吃掉了。”

师:为何说“是我们家的吗”?

生2:我家有一间房是租给别人的,常有别人的东西放在公用的桌上,我要向妈妈询问清楚。

师:从这位同学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前要分具体语境,在什么语境下就决定着我们要写什么内容。语境就是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其内容或语言表达所要依赖的环境,这位同学“家有租客且常放东西在公用桌子上”,这就是他为什么会询问妈妈那桌子上的圣女果是不是自家的一个客观语境。

生3:我写的留言是:“亲爱的妈妈,桌上的圣女果我吃掉了。味道太美了!”

师:为何还要加一句“味道太美了”?

生3:我想让妈妈继续给我买!

师:这位同学在写作中明确了交流目的,而这个目的又能更好地推动与人交际的过程。同学们看看,一则便条,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如何称呼,如何结构,如何安排顺序,如何进行选材,如何组织语言,表达什么意图……很多写作的重要因素都在里面了。这就是具体的交际语境对我们写作的帮助。

二、案例评析

写作是一个需要通过对话来获取或彰显个人生命体验与独特感受,借助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在思想、情感、观念以再创生命价值的智力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4]“写作即交流”是现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的一个写作理念,而以往的“哑声”写作就不适用于现在语文写作的实际需要。

写作时外在环境中的对话人物是多样的,在课堂上有语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教师等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在形式上可以是写作动作发生前的多样讨论式对话,写作动作发生时的交互探究式对话,或写作动作发生后的补充反思式对话。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种形式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对话人物,即作者与自我本身。作者写的东西即使没有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要去对话的重点对象。如写作前后的内心交流和琢磨会形成如秘密日记、学习计划、工作日志或备忘录等类似的写作对话过程与相关文本。除此之外,写作过程中还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在影响着人的情绪与状态,而这个语境的形式又是多样的,所以写作的交流与表达就有了不同的内容范围。荣老师基于真实交流语境的写作活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范文模板为参考、以知识分析为方式的传统写作模式,紧紧立足于学生的个人经验,设置了生活化的语境来激发学生对话交流的积极性。

(一)师生的课堂对话推动了教学的进程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5]在案例中,荣老师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一开始就摆出一盘圣女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要求学生以向妈妈留便条为任务来写作。学生认同了荣老师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并通过场景想象写出了便条。在写作成果分享的过程中,荣老师又展开追问,不同的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和理解荣老师的提问内容后才做出了合理的回答。这些不同的回答让荣老师对他所听到的东西产生了观念上的归属感和差异感。归属感是指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表示理解和肯定,差异感是指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学生未能察觉到的写作交际要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就体现了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说者与听者双方各自的视域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并推动双方的谈话和整个教学过程得到进一步的开展。[6]

(二)虚实语境的结合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实语境是想象与真实两种语境的交替状态,这在荣老师的交际语境写作课堂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虚化语境”即学生想象或回忆在家里吃了桌上的圣女果而妈妈不知情,需要给妈妈写便条,交流的对象是妈妈;“实化语境”即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吃了荣老师给的圣女果,等待教师说出学习任务,交流的对象是教师或其他同学。这两个语境都需要学生加以关注:在真实语境中明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即写作一则便条;在想象语境中确定写作交际的对象、目的和实际境况等。而后者才是荣老师为学生创设的真正的写作交际语境。学生需要回忆在家与妈妈的关系,想象事情发生后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态向妈妈交代清楚,以达到合理目的,准确地进行写作与表达。荣老师的写作课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对话的多样性和智慧的凝聚性。

(三)写作内容和技巧得到了及时的补充

写作什么、怎么写作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处在心智成长状态中的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应耐心地唤醒学生丰富却又处于睡眠状态的生活经历,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原料以完成交际语境写作任务。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每当学生分享便条的写作成果并回答问题后,荣老师就会调动他们的生活经历,给出一些交际语境写作的相关内容和技巧,如“当我们交流的对象明确了,很多的内容也就确定了”“写作前得看具体语境,在什么语境下就决定着我们要写什么内容”“要有自己的交流目的”。从中可以看出,交际语境写作的内容包括了交际对象和交际语言,写作技巧包括了“依赖于交际目的”和“写作时得看语境”等。此外,荣老师灵活地以生2的回答为例及时解释了语境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巧妙联系与运用。

三、教学启示

(一)善于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方式,是指通过记叙事情或讲述事情,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表达作者对某些教育问题的看法。[2]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研究属于事理研究,重视以事析理。它不仅是为了叙述教育教学事件,也重在通过对特定的教育教学事情或现象(比如校园生活、学生工作、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等)的描述和分析来发现与探索其背后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解决一些教育问题,获得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总结出普遍的教育教学本质与规律。

基于真实和想象两种交流语境,圣女果交际语境写作活动的教育叙事主要是以教学片段的形式来呈现的,以提炼写作的交际要素(如写作对象、目的、语境等)为亮点,重在强调“写作即交流”的教育理念。交际语境写作强调写作的互动性与语境的拟真性,尊重写作交际双方的积极对话和互相理解,这比荣老师发现的以“文章(结果)写作”和“过程(作者)写作”为主的传统写作教学模式[7]更具有进步意义。所以,语文教师要秉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法,以解决交际语境写作的相关问题和探索交际语境写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重视真实或拟真的语境创设

1.真实的语境创设

教师开展真实的教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通过借用“物”或“象”合理引导,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获取不同的观察角度。比如,周子房老师给学生开展一次课堂纸飞机飞行的活动,笔者将周老师布置的活动要求整理如下:放慢掷飞机的动作,在掷飞机之前先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其飞机的飞行状态,对自己的纸飞机空间移动做出假设和期望;在飞机飞行时仔细观察自己的纸飞机的飞行状态、方向和结果,记录自己的感受;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细节和不同的视觉角度为学生之后的言语组织与表达积累了素材,再结合与教师和同学的对话进行反思,学生的写作便是经验性的生命写作。

2.拟真的语境创设

教师鼓励学生想象或回忆符合客观常理的对话性场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动力。比如,荣老师的圣女果交际语境写作活动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想象或回忆在家吃掉圣女果后需要给妈妈写便条的拟真语境,2019年高考全国卷2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根据特定时间、特定场合进行不同文体(如演讲稿、观后感、书信)的写作。虽然这些是拟真的语境,但学生思考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这种拟真性的语境创设必须符合客观现实的具体要求,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或拟真交际语境中写作时要强调这一要求。

(三)加强对学生交际语境写作前的对话训练

交际语境写作下的对话有口语对话与书面对话两种形式。口语对话是以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双方在课堂环境中共同遵守对话规则但又相互尊重差异性,是为了完成某一写作任务、实现某一写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客观的外部写作对话形式,它为学生的内部写作对话提供素材和经验。书面对话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与师生口语交流中获得写作知识、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后开始执笔写作,在思想活动场里进行自我对话(如写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反思等,读者是自己)和与他人对话(如写便条、演讲稿等,读者是他人)的一种主观的内部写作对话形式,它以言语为载体,向外传达内部思想情感。这两种形式都要重视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交流。

“写作即交流”是交际语境写作的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应在遵循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学生思维发展与语言表达的规律基础上,担任“对话性他者”,即教师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担任促使学生的学习发生跳跃的、起一种“脚手架”作用的“他者”。[7]教师应在与学生的实际对话中,给予写作“支架”,帮助学生进行交际性写作。

(四)帮助学生在写作时树立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是指写文章时心中要设定一个或一群可以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即读者)的意识,这样写作的内容就有了可读性,写作的意义也在读者(他人或作者自我)的阅读收获中得到体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者的角度思考文章写作的目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等,以便读者能准确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交际语境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超越荣老师研究发现的“文章(重结果)写作”和“过程(重作者)写作”两种传统写作方式,鼓励学生在写作对话时树立读者意识以便准确地表达。比如:写学习计划是给自己看的,语言要简洁自然,内容要具体可行;写演讲稿是给特定他者听的,语言要文明亲和,内容要生动鲜明;写科普说明文是给大众读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要客观真实;写文学散文是给自己、文学爱好者或其他人看的,语言要典雅灵动,内容要真挚充实……只有这样,学生写的东西才有具体的指向性和真实性,才不会因为“假大空”而不知所云。

四、总结

交际语境写作是把学生置于一个互动的、自然的环境,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丰富生活体验,激发写作思维。语文教师不仅要开展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活动,更要运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记录和描述有意义的交际语境写作教学事件,从中发现教师创设的真实或拟真语境,帮助学生开展对话训练并树立读者意识,以解决学生不会写、不愿写、写不好等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圣女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山东临清测土配方助圣女果丰收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我们中队那些温暖的事
跟踪导练(三)2
莲雾圣女果低脂冰激凌的生产工艺研究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