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组织认同研究述评

2020-11-18 11:06郑丽丽
教育观察 2020年35期
关键词:认同感少先队员少先队

郑丽丽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少先队组织是我们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团结、组织、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预备队和摇篮。[1]少先队组织在对少先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自我教育、集体教育、实践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目前,组织认同是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视角和内容,但针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还在初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少先队组织认同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少先队组织认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一、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概念

国内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概念界定不多,尚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其中,最早提出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是学者张先翱,他认为青少年组织认同是指青少年对自己所在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且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它还是青少年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表现为一种组织或集体观念。[3]姜金栋提出,青少年组织认同是指青少年对某一个特定组织的归属感与态度的一致性。[4]邵美妮认为,少先队员组织认同是指少先队员共同认可少先队组织,队员把组织的特征和性质内化为自己人格中的发展认同,视组织的优点和荣誉为自己所具有的知觉认同,队员会潜意识地模仿优秀少先队员而获得心理归属感。[5]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定义少先队组织认同,但是其内容大多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定义,认为少先队组织认同是少先队员对组织目标、价值观、规章制度的认识以及认可,并把自己归为组织中的一员,从而对组织产生一种归属感、依赖感、光荣感,并能够自觉践行组织的规章制度,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工作而共同努力。

二、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维度和测量

年华从小学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特点出发,参考Klink等人对国家认同的研究设计调查问卷,涵盖认知、情感、评价三个维度。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即根据试测分析结果,年华将少先队组织认同问卷设计维度分为自我归类、互依信念、个人评价、他人评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共26个项目。结果显示,少先队组织认同问卷结构效度良好,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8,信度较高,适用于测量。[6]姜金栋编撰了青少年组织认同问卷( Y-OIQ),分析少年儿童的组织认同现状。问卷维度包括情感认同、认知认同、行为认同以及活动认同,共54个项目,针对7—13岁的少年儿童,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5,具有很好的信度。[4]陈东慧等从社会学视角研究少年儿童组织认同,认为少年儿童组织认同主要有组织归属感、组织参与和组织文化三个维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增强少年儿童组织认同的策略。[7]邵美妮从少先队组织认同的内涵以及结构展开探讨,认为少先队的组织认同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5]于颖在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少先队组织认同现状及改善政策时,将少先队组织认同现状调查问卷的维度划分为解层面、情感层面、正面判断层面、行为意愿层面和行为层面,共30道题,问卷的α信度系数达到 0.845,整体上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其调查结果可靠、稳定。[8]陈汝南在研究少先队组织认同现状时,以组织氛围、组织内部关系、组织身份、组织活动四个方面的内容编制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24个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能够很好地运用于测量。[9]

表1 关于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维度归纳

由表1可知,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来构建少先队组织认同,基本上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比较侧重从社会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影响企业员工对组织认同的因素来划分维度,从文化、身份、关系等角度着手研究。这些都为进一步提升少先队的组织认同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三、少先队组织认同的影响因素

关于有哪些因素会对少先队组织认同产生影响,国内学者大多从个体、组织、学校、家庭着手进行研究(表2):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所在班级、性别、学习成绩、是不是队干部等,组织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外在声望感知、组织支持感、组织文化氛围、组织内部关系、组织身份、组织活动等,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工作等,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地、学校发展水平、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6,8-13]

表2 关于少先队组织认同影响因素的归纳

四、少先队组织认同的内容和特点

国内关于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大多针对小学1—6年级的少先队员,其内容和特点体现在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上。

(一)认知层面

少先队员在认知认同上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继而又下降的趋势。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少先队员刚加入少先队,刚接触少先队组织,会对组织产生一种好奇和新鲜感。在道德认知方面,他们处于认知他律阶段,倾向于做听话的“好孩子”,能服从规则,对组织的认同感比较高。三年级的少先队员已进入认知自律阶段,具有初步思考能力,认识到规则是由大家共同制订的,不再盲目服从组织的规章制度,对辅导员的安排也会有自己的考量,对组织的认同感明显没有刚入学时高。而四、五年级的少先队员随着年级的增加,亲身体验、参与越来越多的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组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组织认同感又随之有所增加。六年级的少先队员面临升学压力,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学习上,关注学习成绩,除了每周一的例行升旗活动,基本不再参与少先队活动,对组织团体的关注度明显降低。

(二)情感层面

少先队员在情感认同上随着年级的增加呈现由高到低的转变。一年级的儿童情感易外显、易感染,会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们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为了荣誉,每天上学都会佩戴红领巾。当有人表扬少先队时,他们会表现得非常开心。高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有时会产生逆反心理,情绪也不稳定,不喜欢被组织的规章制度约束,对组织的归属感明显降低。在学习以及生活上,高年级学生表现出“我是不是少先队员都无所谓,少先队对于我来说可有可无”。

(三)行为层面

少先队员的行为认同总体来看还需要提高。低年级学生对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礼仪的掌握不够熟练,如在升国旗时不能正确地行队礼,不能正确地佩戴红领巾,甚至会把红领巾另作他用。高年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但还不能自主、自觉维护少先队,如有人用言语侮辱或者做出有损少先队的形象时,不能主动出面制止。此外,在参加少先队活动以及发扬少先队精神方面,高年级少先队员没有低年级少先队员积极。

五、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评价和展望

现有文献表明,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可研究领域还有待扩展。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概念界定、研究范围以及影响因素等还有待完善。

(一)概念界定未统一

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有明确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概念,才能从中提出信息,进行详细研究。但当下对少先队组织认同的概念多是从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方面进行界定,较少考虑少先队的政治性、儿童性等特点。学术界应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清晰、科学地界定少先队组织认同概念,以利于之后的研究,并促进少先队组织认同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范围应扩大

现有研究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小学阶段,只有晏祥辉调查了3—7年级(年龄跨度为 8—12 岁)的少年儿童对少先队组织的组织认同,但对影响认同感的因素未做深层次的剖析。[14]初一、初二学生处于团、队衔接的关键期,部分学生仍然是少先队员,但他们对少先队的组织认同感不高。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组织教育,加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利于他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以及后期共青团组织教育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初中生的组织认同特点以及影响认同感的因素等进行针对性研究。

(三)影响因素探讨不够深入

已有的关于少先队组织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年级、性别、是不是队干部、少先队的活动特点、大队辅导员人格魅力、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影响因素着手,但少先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众组织,还要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的身心特征是变化发展的,从少年儿童的视角改进少先队组织工作,能够促进少先队组织认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缺乏组织认同功能研究

已有研究多是描述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现状,鲜有涉及组织认同功能的研究,即作为一个中介(组织认同),组织认同会对少先队员产生什么影响。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此类研究很多,如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研究——以组织认同为调节变量,如领导—成员交换关系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研究,又如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与薪酬满意度的调节作用。今后的少先队研究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研究并发挥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促进少先队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认同感少先队员少先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