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04 04:23:33牛应林赵良彦
教育观察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国防生国防精神

牛应林,赵良彦

(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广东广州,510250)

学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现已列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计划中——从源头抓起,提高青少年的国防素养和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1]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对象。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准确把握现代国防建设的新使命,深入普及国防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国防素质。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一中)是一所拥有国防教育光荣传统的学校,学校自1961年起便陆续向国家输送兵源力量。年华流转,新的征程带来新的起点——四十一中自2015年起提出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本着“注重文化学习、军政培养适度”的原则,采取“以学校为主、军队全程嵌入、军地联合培养”的思路,推动红色基因融入办学理念、军营特色融入管理模式、军政理论融入课程体系,以点带面实施国防教育。

一、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

其一,国家基本法律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为了建设和巩固国防,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其中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该设置一定的国防教育课程,或在相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法是我国国防活动的行为准则,将学校国防教育列入条文,对其提出明确要求、做出重要指示,以法律手段确保学校国防教育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虽说我国安全形势目前较为稳定,然而,世界瞬息万变,国家安全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不断增强,对国防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国际关系的新形势下,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具有忧患意识的社会主义事业保卫者是重要且紧迫的。

其二,青少年对获取国防知识与技能的迫切需要不容忽视。过往,学校将“国防教育”与“学校教育”独立分开,其工作重心更加倾向于后者,所开展的国防教育形式单一,仅限于军训或主题讲座等,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国防对国民及兵源素质的基本要求[2],更无法满足学生对获取国防知识与技能的迫切需要。浮于表面的国防教育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阻碍了青少年国防技能的切实发展。学校只有明确国防对国家生存安全的重要性,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角度,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增加学生国防知识与提高学生国防技能为根本目标,所开展的国防教育工作才能进一步保证我国全民国防教育的最终落地。

二、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可行性

其一,国家战略及法律的制定为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3]这一提议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力的支撑,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向教育、文化等领域延伸,拉近了国防建设与人民生活的距离。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施行让学校国防教育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一方面,军队和政府密切配合,为学校提供了适当的国防教育服务,如选派军事教官对学校进行国防教育指导,提供军事训练场地及设备等。另一方面,社会力量为学校国防教育提供了多元的信息渠道,如区域国防教育社会组织通过整合区域内各学校的国防教育资源,改善了以往学校国防教育发展被资源短缺所束缚的局面。

其二,时代发展使得国防教育成为学校多元化教育工作中的“一元”。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社会及国家需要全面发展型人才,学校在杜绝“重知识,轻素养”陈旧教育理念的同时,面对重大的育人使命——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学生,摒弃了以往单一的办学目的及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在当今开放的教育局面下,国防教育成为学校提升学生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程的重要手段。而且,国防教育属于学校德育工作范畴,学校可以借助成熟的德育工作体系,将其渗透到学校工作细处,延伸至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4]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成果的根本保障。四十一中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扬本校国防教育优秀传统、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进程中,自2016年起在高中起始年级招收2个国防班,同时与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签订联办国防班协议,确立了“五同教育”模式,即同训练、同教材、同进度、同评价、同文化,提出了“政治合格、品学兼优、作风优良、体魄强健、立志报效祖国”的培养目标,以持续探索创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实践策略,并从环境熏陶、精神引领、活动锤炼、荣誉崇尚、课程渗透、评价反馈六个方面给予落实推进,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环境熏陶奠定国防教育基础

古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有言:“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校园环境是学校的基础名片,直接展示了学校的教育图景与办学理念,通过基础设施如教室、校舍、绿化等物质环境的打造,延伸至校风、教风、学风等文化环境的发展,以“润物细无声”之势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与行为风格。

四十一中积极建设与国防教育主题相关的校园环境,将外显的文化意象与内隐的文化底蕴有机结合,实现由物质到精神的串联及升华,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校园生活中接受国防教育。一方面,四十一中以矗立于学校中央的雷锋雕塑为辐射点,打造鲜明的国防教育物质环境,让学生时刻接受雷锋精神的熏陶,领略人民战士的卓越风采,塑造钢铁般的军人品质。另一方面,四十一中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坚持红色教育,培养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为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精神引领实现国防教育价值

人类文明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与精神两大类别,物质文明是外显的实物,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精神文明是内隐的现象,体现了人类智慧与道德的发展状态。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组成的国防精神引领学生的言行举止,可以有效实现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价值。

为此,四十一中组织国防生开展了军事理论学习及榜样力量教育,以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五四精神,以及新中国解放过程中涌现的先进人物精神,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与连续作战的作风。例如,2017年1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学校高一国防班学生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前往广州农讲所举行“弘扬八一精神,同筑中国梦”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参观图片及历史文物展、聆听工作人员讲解革命历史事迹等流程,感受当时的革命气氛与情境,领悟以听党指挥、为民奋斗、坚定信念、百折不挠为主要内涵的“八一精神”。经过一系列的精神引领,国防班学生在广州市首届中学生军训会操中获得了集体优秀奖,充分展现了国防生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强力发展。

(三)以活动锤炼提高国防教育实效

实践活动是学校国防教育的核心载体,也是提高学校国防教育实效的基本手段。规范化、模式化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将国防教育落实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对学生低标准个体行为的矫正。

四十一中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开展了丰富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首届国防班的开班仪式上,邀请某部四级军士长任学校军政总教官,以隆重的仪式强化了国防生的军人意识,使其认识到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职责。开班后,国防班便定期开展校内活动,如国防技能训练、国旗护卫队训练、雷锋像前宣誓等活动,也定期开展校外活动,如“走进大学城,遇见未来的我”徒步拉练、“弘扬八一精神,同筑爱国强军梦”重走军旗飘扬之路、“传承红色基因,做习主席的好学生”课外学习实践等活动。学校曾组织国防生前往井冈山、橘子洲头和国防科技大学等地体验我国革命军人伟大的军魂军德以及先进的国防科技。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形式,提高了国防教育的实效。

(四)以荣誉崇尚助推国防教育内化

“荣誉”一词意为广为流传的名誉与尊荣。通俗地说,就是获得成就后的一种奖励。这种奖励的意义远远超过其物质作用,是一种价值上的认可,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的追求。荣誉感,是人们在荣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积极、正面的心理情绪,常伴有自豪、骄傲等感受生发。对很多人来说,荣誉不仅是一种激励,更是一份责任,既能使人自信,又能使人自省。因此,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学校需要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以促进他们将国防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

四十一中积极组织国防生参加各级各类国防知识技能大赛及其他综合性活动,国防生不负众望,在比赛与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多项荣誉。最重要的是,为了延续这些荣誉,他们将自豪与骄傲转化为责任和动力,以更严格的行为标准要求自我,在之后的国防教育与训练中展现出更加积极的姿态。学校于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5]

(五)以课程渗透拓展国防教育维度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媒介,是传播学校特色文化的有力载体。以课程渗透国防教育,可以拓展国防教育的维度,使全民国防教育在学校层面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起来。四十一中从两个角度出发,强化国防教育的课程渗透。

其一,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四十一中注重各学科教师的国防教育能力培训,通过开展交流会等形式提升其国防意识与教学能力。如今,国防教育是国防班课堂教学中的基本价值追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借助《沁园春·长沙》《离骚》《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本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历史教师在强调教材国防史部分内容教学的同时[6],向学生扩展说明我国当前的国防形势。政治学科教师则利用“当代国际社会”“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章节内容引出国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其二,创设国防教育主题校本特色课程。四十一中注重国防教育特色校本课程的打造,并邀请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李隽隽教授参与编写了本校国防教育校本特色教材《高中生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教育读本》,体现了“钢铁意志,报效祖国”的国防教育主题,对本校国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以评价反馈增强国防教育活力

评价反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教育目标达成度的关键环节。经过评价反馈,学校可以从多角度系统了解某项教育工作的成效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进与改进,增强其旺盛活力。

为使全民国防教育能在学校层面持续有效地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学校国防教育的落实效度,四十一中对国防生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以明晰学校国防教育的效果及国防生对学校国防教育的意见与建议。调查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国防教育,国防生增强了国防观念与技能,提高了个人素养与纪律性,但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还有待加强。为此,四十一中结合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提出的“校外实践活动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这一意见,组织学生参与到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策划与组织实施中,既提升了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体悟,又丰富了实践活动的形式,使评价反馈增强国防教育活力的价值得以彰显。

总之,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满足了我国全民国防的根本需要、增强了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文化底蕴,还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成长为具有“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意识的中国好少年。

猜你喜欢
国防生国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04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拿出精神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心理检测对招收国防生质量的影响
身份认同视角下"90后"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