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寿春中学 安徽 合肥 230001)
优秀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对人们的行为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初中语文课堂作为获取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1.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价值。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与进步。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人们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从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这个过程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从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1]。
1.2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也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人们认为对学生的教学只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地位来开展教学,以生为本,将课堂的核心从教师转向为学生。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创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微课教学法以及分层教学法等。
2.1 从汉字的教学出发,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首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以汉字为载体来开展教学。汉字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汉字的演化发展中窥探出传统文化的进程,例如我国汉字的发展变化经过了从甲骨文到金文、楷书等的转变,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所以语文教师需要从汉字出发,以汉字的教学为突破口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还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汉字的教学需要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介绍汉字的读音以及写法,应让学生对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等有更多的了解。
2.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加深传统文化的渗透。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意识,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可以积极主动地加强对语文的学习。教师需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内引、外联以及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在讲述到各地风景民俗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外引古诗词来开展课堂教学,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对所描绘地方的特色具有一定的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古板的书本教学相比,这种引导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以及有效性[2]。
2.3 扩宽知识范围,深入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需要不断丰富与扩展语文教学范围,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仅在课堂上依托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所能够起到效果有限。因此语文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不断扩宽传统文化教学的范围,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
例如,在讲述到《戏曲的发展》的内容时表现出来较多的文化知识,如文学、戏曲以及表演等,教师可以借助于课堂内容为学生延伸出更多的文化实践活动。在戏曲方面可以为学生介绍更多的戏曲内容,搜集更多的戏曲种类、戏曲表演大师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搜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在资料的搜集、分析以及整理方面的能力。
2.4 加强对教材的挖掘,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还需要从教材角度出发,加强对教材的挖掘以及利用。语文学生的教学来源于生活,而优秀传统文化又是生活精华的凝结,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利用以及与生活的结合,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讲述到《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中大丈夫的标准,从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利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美诗句,例如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及范仲淹的伟大的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兴趣提升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书本教材利用,不断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