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丽·艾尼,买合甫来提·坎吉,周加仙
1.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中国乌鲁木齐 830063);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心理学系 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上海 200062)
伪忽视这个概念来源于忽视症(neglect syndrome),又称单侧空间忽视(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忽视症是指大脑半球受到损伤后,患者通常对损伤部位对侧视野中呈现的刺激或空间存在注意障碍。忽视症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可能是只从盘子的一边吃东西,穿衣时只穿身体的一侧,或者总是撞到物体被忽视的一侧[1]。大多数忽视症患者对客体的左边或左边空间存在注意障碍[2]。研究者[3]在大脑半球正常的个体身上发现了伪忽视这一奇妙的现象,即个体完成空间注意任务时,虽然强度不大,但表现出偏左的倾向。因此,研究者提出伪忽视(pseudoneglect),是指健康个体在周围环境中探索信息时,不能把注意力平等地分配到空间的左侧和右侧,而倾向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左侧。总的来说,忽视症和伪忽视都反映了注意力在空间中的不对称分配,前者是对空间左侧的注意障碍,而后者是对空间左侧的注意偏好。由于伪忽视是个体对左侧的注意偏好引起的注意的左侧偏向,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常用左侧注意偏好(leftward attentional preference)[4]、左侧注意偏向(leftward attentional bias)[5-6]、左侧注意偏差(leftward attentional deviation)[7]或视觉空间偏差(visual spatial bias)[8]等来表述伪忽视。然而,有研究者[9]在垂直方向和径向上也观察到了注意偏差现象。可见,伪忽视只是视觉空间偏差的一种表现而已。从2018年以来,研究者开始采用研究伪忽视的不同任务范式评估个体的空间注意力。如:采用计数任务范式考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空间注意力[10];采用界标任务范式考察阅读障碍儿童的空间注意力[11];采用线段平分任务范式考察学前儿童在三维空间上的视觉空间能力[9]等。
自从伪忽视现象提出以来,伪忽视的行为表现、影响因素及产生机制等问题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兴趣。研究者以人类和动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实验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等研究技术,采用多种任务范式开展了很多相关研究,关注较多的核心问题是伪忽视产生的机制。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解释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生物学方面;二是浏览方向方面,尤其是通过阅读训练所习得的阅读方向方面。根据以往语言发展的脑机制以及后天的语言发展促进大脑发展的相关研究证据,作者认为以上两方面的解释可能密切相关,共同考虑能够更好地解释伪忽视现象。
目前,国内关于伪忽视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在梳理伪忽视现象的行为表现、影响因素以及产生机制等相关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探讨伪忽视的生理基础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与不同阅读方向的文字阅读经验之间的关系,为国内研究者开展更广泛的研究提供依据。
伪忽视有多种表现,不仅体现在人类行为中,还体现在动物行为中。下面从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两方面来介绍伪忽视的行为表现。
研究人员在多项空间注意任务中都发现了伪忽视现象。比如正常人,在线段平分任务中,通常把线段的中点移动到客观中心的左侧[3];对一系列文字材料(单字、假字、字符串)进行等分时往往把中点移到左边[12];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对左侧呈现的目标刺激的反应时更短、正确率更高[7];在灰度标尺任务中,往往把左边黑色(白色)的线段视为更暗(更亮)[13];在取消任务中,通常从刺激的左侧开始取消,而左侧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右侧[7];在计数任务中,对左侧呈现的目标数字的反应时更短等[10]。另外,Nicholls等[14]的一项研究中采用行走任务也发现了伪忽视现象: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通行在狭窄的走廊里,并完成特定的任务,结果发现,参与者更多地撞到右边的走廊。研究者解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参与者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左边,对左边的走廊更加谨慎,结果撞到注意力分配较少的右边的走廊。可见,空间注意任务中,伪忽视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者[15]不仅在直接的视知觉中发现伪忽视的表现,而且在没有直接视觉刺激的情况下也观察到了伪忽视的表现。McGeorge等[16]发现,居住在意大利米兰的健康成年人被要求想像大教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并回忆广场两侧的事物。这是一个典型的购物广场,有大教堂、咖啡馆和商店,结果发现,参与者更多地报告广场左侧的事物。这项实验表明,当长时记忆中高度熟悉的材料被激活时,虽然没有直接的视觉刺激过程,但依然会发生对空间认知的偏差。一项有600名6~96岁健康者参与的实验结果[15]显示,在蒙住眼睛的条件下进行触棒平分实验时,受试者表现出偏离触棒真实中心的左侧倾向,而且这种左侧倾向在整个成年人的生命周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另外一项研究结果[17]显示,视力正常(实验过程中蒙住眼睛)和早期失明的成年人在触棒平分任务中都表现出了伪忽视现象;研究者解释失明者和视力正常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系,视力正常者的空间表征主要受过去视觉经验的影响,而失明者的空间表征则受过去触觉体验的影响。综上所述,在没有直接视觉刺激加工的研究中依然能观察到左侧偏向,这说明,伪忽视的产生也许不完全依赖于直接的视知觉,触觉伪忽视和视觉伪忽视的产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为了突破人类相关研究中的局限,研究者使用动物模型对伪忽视进行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鸡和人类一样,也存在着对事物或空间左侧的偏好。2005年的一项研究[18]:在可以自由地选择方向和移动头部的装置中,让鸡和鸽子啄取在它们面前均匀分布的谷物,结果发现,小鸡更多地去啄取左侧的食物,而鸽子更多地从左侧开始啄食。
同样,Diekamp等[19]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小鸡在线段平分任务上也表现出了左侧偏向。在Regolin[20]的研究中,把排成一条线的3颗珠子放置在小鸡面前,以此来训练小鸡学会啄取正中间有食物的那一颗珠子。小鸡熟悉珠子列以后,研究者增加珠子的数量,当珠子数量增加到9颗时,小鸡虽然能够啄到正中间有食物的珠子,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准确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但是也会发生啄错的现象;尤其令人惊讶的是,在啄错的情况下,啄左边的次数显著多于右边。研究者解释,类似于人类大脑,鸟类的大脑中也存在不对称性,而这种大脑生理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导致了行为上的不对称性。研究者[21]认为,人类和鸟类空间注意力的偏侧化可能是从2.5亿多年前从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从中可推测动物和人类表现出来的伪忽视都是因为大脑两半球生理结构上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
人类和动物由于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不仅有伪忽视,还有心理数轴。心理数轴是指在心理空间中,数字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表现出来[22],即沿着连续的从左往右方向表征。
研究者[21]在7个月大的婴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数字列的呈现方式与心理数轴的方向一致(从左往右逐渐递增)时与不一致(从右往左逐渐递增)时相比,更能捕获婴儿的注意力,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大脑两半球的发展速度存在不对称性,即右半球的发展快于左半球。
有研究结果[23]显示,刚孵出的小鸡和非言语期的婴儿一样,也存在着心理数轴。此研究分3个实验来进行,每个实验包括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在实验1的训练阶段中,把表面带有5个方形点的一块面板放置在小鸡面前,小鸡绕过面板就能得到食物。当小鸡连续20次成功地绕过面板获得食物后进入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中,每只小鸡随机接受2项测试,即把带有2个和8个方形点的2块面板分别放置在空间的左侧和右侧,结果发现,当面板上的方形点数量比训练阶段时的数量少时,70.67%的小鸡从左侧而29.33%的小鸡从右侧面板绕过觅食;当面板上的数量比训练阶段时的数量多时,29.0%的小鸡从左侧面板绕过觅食,而71.0%的小鸡从右侧的面板绕过觅食。在实验2中,引进一批新的小鸡,然后把训练阶段面板上的方形点改成20个,在测试阶段面板上的方形点改成8个和32个,结果发现,当面板上的方形点数量比训练阶段的数量少时,70.0%的小鸡从左侧而30.0%的小鸡从右侧的面板绕过觅食;当面板上的数量比训练阶段的数量多时,22.5%的小鸡从左侧的面板绕过觅食而77.5%的小鸡从右侧的面板绕过觅食。研究者怀疑,在测试过程中是否有除了数量以外的线索可以引起小鸡的反应,如方形点在面板上的分散程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在第3个实验中严格控制了每个方形点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密度,而且数量少的方形点所占面积大于数量多的方形点所占面积,且训练和测试阶段方形点的数量与实验2相同。结果发现,当面板上的方形点数量比训练阶段时的数量少时,69.46%的小鸡从左侧而30.54%的小鸡从右侧的面板绕过觅食;当面板上的数量比训练阶段时的数量多时,25.27%的小鸡从左侧面板绕过觅食而74.73%的小鸡从右侧的面板绕过觅食。这一结果说明,动物同人类一样表现出对空间的不对称认知。
同样,Adachi[24]采用另一种不同的实验范式来训练黑猩猩,点击屏幕上随机呈现的升序的阿拉伯数字列(1~9),试验中只有给出1和9,呈现方式是1在左边或1在右边,横向排列。黑猩猩对1在左边(1~9)的排列比1在右边(9~1)排列的反应速度更快。这更进一步证明,具有不同神经结构的人类和动物,由于脑功能偏侧化这样一个共同特征而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偏侧化现象。
Dehaene[25]采用fMRI研究发现,对数字的加工需要空间注意的参与,心理数轴与注意在空间中的表征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联系。Bachot等[26]的研究证明,对数字信息的大小加工与空间注意之间存在联结。Fischer等[27]的研究中,首先在注视点上给受试者呈现1个与实验任务无关的数字,然后在视野的左侧或右侧呈现1个方形,要求受试者对视野中呈现的方形做出反应。结果发现,当呈现的是小数字时,受试者对左侧视野的方形反应更快;当呈现的是大数字时,受试者对右侧视野中的方形反应更快。这说明对小数字的加工会导致左侧空间注意的自动激活,而对大数字的加工会导致右侧空间注意的自动激活。在国外相关研究中,研究者认为伪忽视和心理数轴之间存在本质上的联系,因此,往往把心理数轴也纳入到伪忽视的一种表现[28]。
综上所述,在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伪忽视和心理数轴偏侧化的现象,为探究人类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伪忽视的生理机制提供了间接的证据,即从来没有阅读训练经验的动物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的左侧注意偏差,从这些研究结果中可以初步得出,大脑半球功能的单侧化是伪忽视的神经生理基础。从中可以推测,在人类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左侧偏好是与生俱来的。
根据前人研究,伪忽视除了受到大脑两半球发展速度的影响外,还可能会受到年龄、优势手、阅读方向、刺激材料的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伪忽视在人类行为上的表现可能不是与生俱来的。2017年的一项研究[21]中,研究者要求从左往右阅读的3~8岁儿童(右利手)对线段、词、图形字符串进行平分。结果发现,3岁儿童对3种刺激物的平分都偏向右边,从5岁开始对线段平分倾向于左边,只有受过阅读和写作训练的8岁儿童稳定和显著地表现出线段平分偏左现象。3岁儿童在执行知觉运动任务时,很难跨过身体的中线,也就是说3岁儿童的平分行为具有同侧偏差特征,即用右手来反应右侧、用左手来反应左侧较容易,当右手来反应对侧时比较困难,用左手来反应对侧时也困难,此外,在神经功能层面,胼胝体发育不成熟导致感知信息在半球间的传递效率低下。5岁儿童,对线段进行左侧平分比对单词和图形字符串进行左侧平分发展的早一些,这可能是由于生理成熟因素和阅读材料的接触造成的。伪忽视在8岁儿童中变得稳定,这说明正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在诱导儿童系统性偏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只有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才开始关注刺激的左侧,并表现出在正常成年人中观察到的左侧注意偏向。
在学术界,关于年龄对伪忽视的影响还存在着争论。一些研究者[29]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左侧注意偏侧化会减弱甚至会出现方向逆转现象。另一些研究者[28]发现,左侧注意偏侧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明显。学术界主要用以下3种模型来解释年龄对伪忽视的影响:第1种是HAROLD模型,认为在年轻人的大脑半球中,认知功能是高度偏侧化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侧化会逐渐减弱;第2种是RHAM模型,认为右半球以及主要由右半球维持的认知功能与年龄相关的衰退更为敏感,因此老年人在空间注意任务中表现出更明显的衰退。研究者们用HAROLD模型和RHAM模型来解释伪忽视现象为什么会在老年人群体中消失。第3种是CRUNCH模型,用来解释老年人中伪忽视为什么会持续存在,该模型认为,完成同样的任务,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会激活更多的脑区,当这些脑区位于右半球时,大脑两半球的不平衡性继续维持,因此在老年人会持续表现出左侧空间偏侧化现象。在阿尔兹海默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也发现了类似的模式,也就是说像正常老年人一样,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由于大脑功能的补偿作用,从而会持续表现出左侧空间偏侧化的现象。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amnes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患者(处于阿尔兹海默病的前驱期)大脑功能发生代偿,表现出伪忽视现象;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处于阿尔兹海默病早期阶段的患者没有表现出伪忽视的现象[10]。
关于优势手对伪忽视现象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者认同,左手的使用会提高右脑的激活水平,从而导致在线段平分任务中正常受试者偏左更加明显[13]。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7]证明,在不同的研究任务中,优势手所激活的脑区是不一样的,如在语言研究中,右利手受试者的左半球占主导地位;少部分左利手受试者的右半球占主导地位。在空间注意任务中,右利手受试者的右半球占主导地位;左利手受试者的左半球占主导地位[30]。Nicholls等[7]的研究再次证明了Cai等[30]的观点,在线段平分任务中,右手的使用导致明显的左侧偏侧化。因为右脑在空间注意的控制方面占优势,右手的使用导致右脑的激活,从而出现更明显的左侧注意偏侧化。反过来,优势手对伪忽视的影响是由大脑的成熟程度决定的。如Hausmann等[31]发现,在线段平分任务中,10~12岁、13~15岁、18~21岁、24~53岁的参与者使用左手时均表现出左侧偏侧化;而使用右手时只有10~12岁组表现出左侧偏侧化,其余年龄组表现出右侧偏侧化。研究者解释,在青春期,脑功能的运动控制从对侧控制向右半球控制的转变,可能反映了胼胝体的成熟。
综上所述,年龄和优势手对伪忽视现象的影响与左右半球的功能偏侧化有关,更明确地说,与大脑的成熟与否以及功能的老化有关。
在关于阅读方向对伪忽视的影响研究中,研究者主要探讨了2种视觉扫描方向: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Nicholls等[7]的研究中论述希伯来语阅读者(从右往左)在线段平分任务中没有表现出伪忽视现象,而法语阅读者(从左往右)表现出了伪忽视现象;印度语(从左往右)和乌尔都语(从右往左)阅读者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同样的结果在董洁[13]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即优势浏览方向从左往右的参与者中发现左偏现象,而优势浏览方向从右往左的参与者中发现了右偏现象。有趣的是,具备2种不同阅读习惯的参与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侧化现象[7]。
综上所述,阅读方向也会导致伪忽视现象的出现。即从左往右浏览习惯的参与者中存在伪忽视现象,而从右往左浏览方向的参与者中伪忽视现象消失。
研究伪忽视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线段。1998年研究者[32]给受试者呈现3种不同长度的线条,分别为5、15、20 cm,发现随着线段长度的增加,受试者判断的线段中点,离真实中点越来越远。Halligan等[33]研究证明,在线段平分任务中,随着线段长度的增加,受试者表现出来的左侧偏向转化成右侧偏向。这个现象被称为“线段长度效应”。出现这个效应是因为不同长度的线段会导致注意网络系统不同程度的激活,Benwell等[29]发现,线段长度效应是由于刺激线段的长度不足以激活腹侧注意网络的警觉功能。研究者除了在线段长度方面发现了差异以外,在材料类型方面也发现了差异。Girelli等[21]的研究中,实验材料为线段时,5岁的儿童表现出偏左的现象,而在Göbel[34]的研究中,实验材料为由小圆圈组成的阵列时,5岁的儿童表现出来的偏侧化不明显。这说明,材料特征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刺激材料激活的脑区及激活程度不同所引起的。
总的来说,材料的长度和类型等特征是通过影响大脑的激活来影响伪忽视的。
目前在研究界,解释伪忽视现象时主要以“视觉扫描假设”(visual scanning hypothesis)和“激活-朝向假设”(activation-orientation hypothesis)为重要理论假设。
视觉扫描假设认为,在空间注意任务中,参与者表现出来的偏向主要取决于视觉扫描开始的初始位置[35]。也就是说,从左往右浏览导致左偏,而从右往左浏览导致右偏。从左开始扫描或更多的时间探索事物或空间的左侧[7]导致左侧特征的过渡表征。因为扫描总是从视野的左侧开始,可能会产生在阅读方向中的首因效应。而在具备2种阅读习惯的英语和希伯来语阅读者中,2种阅读方向的首因效应相互抵消从而没有表现出伪忽视。
阅读中眼动发生的机制可能是大脑功能不对称性[7]和习惯性阅读的结果。根据具有从右往左浏览习惯的参与者的表现,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难道通过阅读和写作所习得的从右往左的浏览习惯会影响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
董洁[13]认为,从左往右浏览更容易激活大脑右半球的兴奋水平,进而使该半球的空间注意功能加强,从而导致其对侧空间的注意偏好。反之,对于优势浏览方向从右往左的受试者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和负责空间注意任务的脑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如果在这两种脑区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话,从右往左浏览的参与者在空间注意任务中就不会表现出右侧偏向,或可能同从左往右浏览习惯的受试者一样表现出左侧偏向。一项fMRI研究结果[30]表明,语言的偏侧化和空间注意在功能上是相互依赖的。大脑右半球具有语言产生优势的人,他们大脑的左半球具有视觉空间注意的优势。目前已经达成一致的是,阅读方向对伪忽视现象的影响反映的是文字的空间书写方向,并由这种书写方向的习得所引起的,与语言内容无关。根据Cai等[30]的研究,无法推出从左往右浏览习惯会导致右半脑的语言优势与左半脑的空间注意优势;也无法推出从右往左浏览习惯会导致左半脑的语言优势与右半脑的空间注意优势。Heilman等[36]认为,左视野的刺激由右半球处理,右视野的刺激由左半球处理。从左侧开始浏览会提高右半球的兴奋性,而从刺激的右侧开始浏览会提高左半球的兴奋性。Fagard等[37]也提出了视觉扫描方向对神经系统激活水平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Heilman等[36]和Fagard等[37]的研究说明了视觉扫描方向的不同会影响脑半球的激活水平。总的来说,视觉扫描方向对伪忽视的影响反映了空间注意网络中更为灵活和自适应的不对称性[7]。
此外,从右往左浏览的参与者所表现出来的右侧偏向与忽视症患者表现出来的右侧偏向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大部分忽视症患者中,右半球的损伤会导致对左侧空间的加工障碍,而没有受损的左半球,能够正常加工右侧空间的信息,所以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右侧偏向。而在正常人中,从右往左的浏览习惯会导致左半球的激活水平比右半球高,从而导致在视觉空间任务中的右侧偏向。本质上来说,右半球的损伤或者左半球的高水平激活则会导致注意力在空间中的右侧偏向。
Girellia等[21]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心理数轴相比,伪忽视现象的产生可能需要更多脑区的成熟以及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许并不是对阅读内容的训练,而是对阅读方向的训练,即通过训练使阅读方向变得更加稳固。总而言之,阅读方向对伪忽视的影响反映了人类大脑功能单侧化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伪忽视现象不是单纯的由脑功能的偏侧化导致的,也不是单纯的由阅读方向导致的,而是脑功能单侧化和阅读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阅读方向对伪忽视的影响,是通过对脑半球的不对称激活来实现的。以往理论往往只从某一方面解释伪忽视现象,这种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作者认为把视觉扫描假设和激活-朝向假设综合起来可能更加合理。
近年来,神经层面上被更多的研究者所验证及用来解释伪忽视现象的理论是激活-朝向假设,其主要观点是:大脑半球的朝向功能被激活,导致注意的空间偏侧化。该假设本质上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密切相关[7]。根据激活-朝向假设的观点,正常人在空间注意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伪忽视现象是大脑右半球的激活所导致的对空间或事物左侧的偏好。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了伪忽视的神经生理基础是右半球。Fierro等[38]把神经系统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参与者,采用分割点判断任务和速示迫选范式,同时利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atitive TMS, rTMS)分别刺激参与者的左右两侧顶叶后部皮质(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PPC),结果发现,刺激右侧PPC可以使参与者产生类似于忽视症患者的右偏现象。同年,Hilgetag等[39]用视觉探测任务研究了健康参与者,同时利用rTMS技术分别刺激参与者的左右两侧顶叶区域,得到了与Fierro等[38]相似的结果。忽视症所表现的对空间左侧的忽视可能是因为大脑右半球的损伤导致的。Zago等[40]发现,忽视症患者和正常人在完成线段平分判断任务(line bisection judgment)过程中被激活的脑区具有相似性。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正常人与忽视症患者表现出来的注意力在空间中的不对称分配是在相同的神经机制下产生的,只不过是同一机制在受损(忽视症患者)和完好无损(正常人)的状态下的不同表现。大脑右半球受损时失去在空间注意任务中的优势,从而忽视症患者对事物或空间的左侧没有感知或反应;大脑右半球没有受损时在空间注意任务中的优势被保持,从而正常受试者表现出对事物或空间左侧的偏好。另有研究[41]采用fMRI、TMS、MRI、ERP等技术验证了大脑功能的不对称性导致注意的偏侧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导致注意偏侧化的不对称是由于腹侧注意网络和背侧注意网络之间神经通路以及神经元数量上的不对称,其中腹侧注意网络的贡献更多。综上所述,伪忽视的神经生理基础是大脑右半球,更确切的说是右脑腹侧的注意网络。
基于以上理论,激活-朝向假设和视觉扫描假设的基本区别在于伪忽视的产生原因上侧重点不同。前者从生物学层面来解释伪忽视,而后者从阅读方向层面来解释。近些年来被更多的研究者所接受的激活-朝向假设从根本上指出了产生伪忽视的机制是大脑右半球的功能优势,而视觉扫描假设从后天大脑发育过程中浏览方向等对伪忽视现象的影响等方面解释了其产生的原因,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结合这两个理论可以从阅读方向与大脑的关系方面更好地解释伪忽视的产生机制。Heilman等[36]和Fagard等[37]的研究结果说明,不同阅读方向影响了不同脑半球的激活水平。对于从小接受阅读训练的人类而言,伪忽视不仅仅是大脑半球在自然成熟条件下功能单侧化的结果,更是阅读方向在不断激活脑半球的条件下变得更加稳固。Girellia等[21]通过研究表明,伪忽视是大脑右半球在空间注意任务中的优势和阅读方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研究综述初步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人类的伪忽视是在大脑右半球功能优势和后天的经验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第二,对人类而言,后天的视觉扫描方向,如不同方向的阅读训练对伪忽视起重要作用;第三,不同的阅读方向通过引起大脑两半球的不对称激活从而影响伪忽视,这反映了人类大脑功能单侧化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伪忽视的产生中,大脑功能单侧化和不同的扫描方向到底哪个是根本的原因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焦点。虽然有研究证明,从左往右阅读的参与者表现出来的伪忽视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大脑右半球和阅读训练的共同作用逐渐形成的,但是在从右往左阅读的参与者的实验证据较少的情况下,这种结论可能还是不充分的。所以,这一问题需要通过更多的来自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阅读的受试者以及文盲受试者来控制阅读经验及阅读方向,才能更准确地研究。
阅读训练对伪忽视的影响是通过阅读方向的稳固化来实现的,那么这种阅读训练持续多久才能影响伪忽视且这种影响的持续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伪忽视是左右水平上的注意偏差,有研究者在垂直方向和径向上也发现了注意力的不对称分配,但相关研究甚少。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视觉空间知觉能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针对三维空间中的注意偏差或伪忽视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