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假设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2020-03-04 02:33
林区教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键期二语外语教学

牛 艳

(青海民族大学 预科教育学院,西宁 810000)

引言

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固定的时期会比其他任何时期更容易习得语言, 错过这段时期则很难习得完美的语言。“布罗卡”区是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当处于灵敏期时,学习语言能够事半功倍,一旦错过,该区域就会自动关闭,学习和应用语言将不再灵活。在二语习得中,关键期被称之为“语言临界期假设”理论[1]。该理论认为,语言要在一定阶段内学习并掌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语言可塑性会慢慢消失。究竟有没有或什么是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关键期或临界期是否存在?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学习者学习二语的优缺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若二语习得年龄与其认知能力和母语基础相适应,则有利于语言习得获得更好成效。

一、关键期假说的理论依据

从神经生理方面解释,髓鞘化完成的多,脑部发达程度就高;髓鞘化完成的少,脑部发达程度就低。Lenneberg(1967)首次提出语言习得具有关键期,年龄可以用大脑髓鞘化的概念来指导[2]。儿童生理学研究表明,髓鞘在2岁之前迅速发展,在2岁以后则减慢,并在青春期完成。科学证据表明,在成年人的大脑中仍然存在无法髓鞘化的神经细胞,这解释了为什么成年人在语言处理上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从社会心理解释,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和语言的差异可以说明语言习得结果的不同。Ellis R观察到,无论是在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二语习得环境下,儿童与成人在输入的质与量方面均存在差异[3]。遵循该研究思路的研究者认为,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动力,他们的情感倾向更可能接受新的语言并且更积极,孩子们会收到更多的并且更加简单的语言输入。这些优势是儿童的最终语言学习效果远胜于成年人的重要原因。对二语习得中年龄问题的解释同样可以从认知老化的角度切入。年龄对认知老化的影响在Krashen & Stephen的研究中得到了解释。通过任务测验,研究者观察到从早期成人阶段开始,被试者在工作记忆、时间记忆、联想记忆以及附加学习等诸多方面的表现都存在明显滑坡现象。而在语义提取、新近记忆、程序记忆、语义记忆等方面,年龄效应表现得相对较弱。单词在线测验结果表明,与外显学习相比,内隐学习受年龄因素的影响较弱[4]。

二语习得中儿童相对于成人所具有的优势还可以从他们所采用的认知机制不同作出解释。一般来说,成人学习者使用总体问题解决机制来处理语言,而儿童则依赖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获得语言。与年龄相关的认知成熟度也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

二、不同年龄学习者学习二语的优缺点

儿童在学习语言方面比成年人更具优势,他们的语言行为也更受关注。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强于成人,儿童学习语言时更容易模仿发音位置。儿童比成年人更具想象力,大胆地说出来和用语言交流也更容易。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倾向于依靠“学习”,而儿童愿意随心所欲地“习得”。由于许多因素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儿童比成年人学习得更快,更好。实际上,儿童和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各有优缺点。因此,唯一的实用方法就是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研究。

1.儿童(3—10岁)

儿童更有可能在获得语音方面具有优势,是因为儿童大脑具有延展性。第二语言学习会在儿童大脑中“布罗卡”区进行存储并很快被掌握应用。 因此,儿童会很轻松地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和语言技能。此外,儿童可以积极接受语言输入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由于其情感过滤能力很低。这个阶段的缺点是孩子在语言输入时会产生混乱。要想让儿童更好地习得二语就必须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青少年(11—17岁)

青少年学习者的优势在于他们擅长模仿和记忆,同等重要的是,他们在习得语言时情感阻碍较小,很大程度可以归结为他们思想独立并不介意别人如何看待他们。而且,他们的社交经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话语,充分利用语境。但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关闭,语言信息会被存储在记忆区,在进行表达时,语言不能直接从母语区反射出来,而是先通过记忆区进行提取,这种思维表达的过程就不会自如并且费事。这解释了很多中学生在学习单词发音时会借助汉字标注的原因。

3.成人(18岁以上)

成人通过后天努力也能习得语言,如中国近代林语堂、胡适等前辈能够自由使用多门语言。这取决于成年人的情感控制能力、思维方式、学习动机等。学习语言年龄越晚,语法掌握程度越差,但成绩下降的趋势是平缓的。

三、我国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师资水平

相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显示,学习者年龄越小,第二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和口语理解准确性越高,这种学习主要侧重于模仿和记忆[5]。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还有学科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会利用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必须精通发音,能说流利的英语。然而,具备扎实英语功底的教师仍然非常匮乏。

2.教学模式

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课程提纲和教材对英语进行有目的、系统的教学。教学时间大约40分钟,让学习者进行有意识的英语学习。一种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学习者在英语环境中无意识地学习英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英语环境,但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效果

现代英语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似乎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教学的效果是什么?对于普通父母来说,孩子可以说一些英语短语,并且唱几首英语儿童歌曲似乎是最大的教育成就。如何检测初学者的学习效果?目前,英语竞赛从一个角度展示了儿童英语教学的效果。但竞赛中儿童几乎没有自由的交流,仅仅是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和情节对话,这难免对于学习者的水平测试结果有失偏颇。自由交流是测试学习者语言程度的标志,如果一味地只是记忆背诵,成效可见一斑。

4.经费投入

必要的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早期英语教育能够达到较为理想成效的前提。而对于经济发展较慢的省份与地区,在师资力量和基本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英语的课堂教学可以推后至较高年级开展。在中国西部及偏远地区,受制于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英语师资严重匮乏,甚至有英语课由数学、语文、音乐教师兼任的情况存在。英语教师素质不过硬,英语教学所需的教材、教辅紧张,语音设备短缺等恶劣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几乎不可能正常地进行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开展外语教学,会造成教育投入与产出的极度不平衡和教育经费的极大浪费,挫伤学生习得英语的积极性。

5.学习时长

通常情况下,当提及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考察的均是学习的起始时间,具体而言,即考察学习起始时间与最终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学习持续时间也同样需要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学习时长、教育成本、学习者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均与最终成效密切相关。

四、关键期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从理论上讲先天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二语言习得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就外语教学的适龄问题,桂诗春教授指出:“考虑外语教学中的教育经济学问题,外语教育要从小学抓起值得质疑。”[6]束定芳教授认为:“接受课堂教育最具优势的语言习得年龄应该是在十一岁至二十岁,过早学习外语,在校内开设外语教学是弊端大于好处,这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也无疑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7]从年龄对外语磨蚀影响的角度来看,外语学习并非越小越好,而至少应该是8岁以后[8]。

学习的起始时间并不是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学习时长、教育投资、教育资源也是影响外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原因。首先,在儿童初学英语阶段,应该培养学习者兴趣,输入纯正的发音,有意识组织语言交流,从小就培养用英语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其次,教师可以应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使课堂学习丰富多彩。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塑造学生形象的思维模型,利用颜色对比、图片、声音、短片学习等媒介来促进学生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加入身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给予学生鼓励及肯定评价。最后,教师要扮演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教学过程中,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结束语

年龄因素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外语学习是否应该越早越好”这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研究表明,儿童学习外语并非具有绝对的优势,而是受到其自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认知水平以及外部学习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结合国外研究者的不同观点和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英语教育在师资水平、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有待提高的因素。因此,家长、教师和社会应该对其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和预期,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以求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从分析不同年龄组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优缺点入手,旨在给外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教育者和政策制订者应根据不同年龄组学习者各自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大纲,为不同年龄学习者提供科学的学习路径。

猜你喜欢
关键期二语外语教学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把握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关键期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