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早(山东省莒南县第二小学 276600)
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高效课堂指教学目标高度完成且用时合理的课堂,比有效课堂更上一个台阶。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课堂高效与否将由学生数学素养提升效率的高低决定。因此,高效课堂的建设等同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应采用积极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进行思维与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为数学课程提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六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经过新课程改革的调整,小学数学课程呈现出知识结构简单、感性材料丰富与教学方式灵活的特征,大部分数学思想、法则与规律都能够映射出实际生活的影像,具有较强的生活意义。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主要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与模型思想等能力为主,部分培养难度较高的数学思想与能力不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范围。
数感指的是理解数以及理解抽象与具象之间关系的能力,被看作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汇合点。在数学领域中,数感是一种十分“玄妙”的能力,它表现为感性直觉,却来源于学习经验与理性思考。近年来,数感在一线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示数的能力、把握数的大小的能力以及估算能力。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无疑是推动学生学习能力进步的一种手段,也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可以使小学生更加扎实地形成数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中,笔者通过生活化数学问题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从具体的生活问题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此帮助学生提升数感,从而加快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顺利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课堂上,笔者采用引入生活素材的方式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准备了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的橡胶球,每种颜色各100 个,随机为各小组的学生分发不同数量的橡胶球,要求学生计算橡胶球的总数。这时,学生可以通过“数一数球的总数”和“分别数一数红球和白球的数量再相加”的方式得出结果,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先后使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结果,并验证两次结果是否一致。由于部分小学生对竖式的使用并不熟练,一些小组两次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不一致。这时笔者便要求学生采用估算的方式反向验证加法计算的结果,如“25+17”的十位数可能是“2+1=3”或“2+1+1=4”,因此得到的数一定是30 几或40 几,如果出现了20 几或者50 几则显然错误,随后再要求学生检查竖式计算时的进位是否正确。如此一来,小学生一方面得到了用数表示生活物品的经验,另一方面验证了竖式计算的正确性,对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正确认知。通过数感的训练,小学生快速接纳了竖式计算的方法,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数学是一门讲求证据、推理与结果的学科,数学问题的解决既要体现学习者严密的逻辑思维,又需指向正确的结果。小学生只有拥有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以敏锐的思考与快捷的反应抓住问题核心,做出正确的解答。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传授数学方法与增强方法训练的方式,让小学生从常见的逻辑推理过程中汲取经验,并进一步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想法。
以“追及问题”的教学为例,题目为:“甲与乙从相距450 千米的A、B 两城同时乘车出发,相对而行,经5 小时候相遇,已知甲乘坐的汽车时速为44千米/小时,求乙所乘汽车的时速。”这道题拥有四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从路程的角度推断甲、乙各自行进的距离,使用路程除时间的方法直接求解,即450-5×44=230,230÷5=46,得出乙所乘汽车的时速为46 千米/小时。
解法二:将速度视为可加变量,以速度和的方式推断乙的速度,即450÷5=90,90-44=46,得出乙所乘汽车的时速为46 千米/小时。
解法三:以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设乙的时速为x 千米/小时,利用等量关系“相遇时间×速度和=两地距离”求解,即5×(x+44)=450,得x=46。
解法四:以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设乙的时速为x 千米/小时,利用等量关系“甲行进距离+乙行进距离=两地距离”求解,即5×44+5x=450,得x=46。
本题的四种解法切入点各不相同,但背后的逻辑却是共通的,也都最终指向了正确答案。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依次梳理每种解法的逻辑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接的感受,在思考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基础的数学方法烙印在脑海中。通过这种方法,一道题目的讲解释放了四道题目的能量,课堂效率大幅提升,高效课堂得以构建。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纸面”,导致学生难以对抽象知识产生直观想象,于是无法发挥独属于小学生的充沛想象力。陶行知先生早已对这种现象做出评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等能力的培养,应在手脑联盟的状态下进行,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如在《立方体与长方体》《球》等基础的空间几何教学单元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参与,使学生亲眼观察物体的立体形象,亲手触摸物体的表面,或是指导学生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立体几何绘图工具设计图形,使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后再进入几何世界。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能够准确地捕捉数学问题中的几何元素,使课堂教学节省大量时间,实现高效教学。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需要紧紧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铺陈开来,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走好数学基础能力的发展之路。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教学、数学方法训练与手脑结合的方式,让小学生从形成良好数感,到具备逻辑推理能力,再到获得直观想象能力,一步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