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的三点冷思考

2020-03-04 01:53陈霞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225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自然段语文教师

陈霞(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2253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有20 年。回头看语文改革,可谓喜忧参半。一些常态课和公开课存在的“无边界拓展”“为他人作嫁衣”“粗放式灌输”等现象,引起了一线语文教师的冷思考。

一、思考一:内容可拓展,方向要坚守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语文改革怎么改,首先要解决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也就是“教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逻辑起点。

语文改革历经20 年,新理念、新理论层出不穷。对于经过语文实践检验、为学生接受的新理念、新理论,语文教师应该虚心学习并积极践行。但是,小学语文界与其他领域一样,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些新理念、新理论搞得许多教师云里雾里,无所适从。无论课程改革走向何方、课堂形态怎样变革,语文始终是语文,是有边界的、只承担有限责任的语文。教师必须锚定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独当之任”不放弃,把牢学生自主发展这一核心主旨不松懈,紧扣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标不动摇。

新课标强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于是,在“大语文”“超文本”“生活语文”“语文教育链”等理论支配下,一定范围内的语文课开始大规模、持续性的“扩张”“圈地”运动。一节40 分钟的课,真正研读课文、训练言语的时间严重“缩水”,而课外拓展材料、非学科活动却一再“增肥”,出现了“课件满天飞”“表演随时来”等情形。一节课上完,学生对教材内容与言语特质、对思维方式与写作方法等仍然陌生的情况屡见不鲜,“一课一得”目标落了空,教学效益打了折扣。实践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可以适当拉长“半径”,引入辅助学习内容或课外阅读材料,但决不可随意移动甚至取消文本这个“圆心”,做喧宾夺主、舍本逐末的傻事。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选文或样例,进行重工具性或偏人文性的教学设计,组织一些适当的语言实践。但决不能错把人文教育当作语文学科的独有任务,推行忽略工具性、拔高人文性的极端做法。

例如,执教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时,一名教师这样处理“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根据范围大小给“吐鲁番、新疆、葡萄沟”,依据时间先后给“香梨、杏子、葡萄”分别排序;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组织学生结合季节变化,梳理、发现葡萄数量多、颜色鲜、味道甜、种类全的特点;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带领学生自行组织语言,帮助果农写简短的广告词,尝试推销葡萄干。这种不蔓不枝、不偏不倚的做法,把握住了小学阶段的奠基作用和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总的来说,课内拓展是加法还是减法,课外迁移是同质还是异质,都需要一线教师区分不同学段、不同文体、不同内容进行认真考证。

二、思考二:理念可现代,手段要本真

语文“怎么教”?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一语道破:“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从某个角度讲,在语文改革中更新现代理念,解决的是“飞天而舞”问题;那么,倡导本真的教学手段,解决的则是“贴地而行”问题。

“怎么教”, 着眼于语文教师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教学风格,落脚于语文课上得有趣、上得灵动、上得高效,需要一线教师从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手段采用、教学过程调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智慧的建构。然而现状是,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跟不上教学理念更新的步伐,呈现出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嘴上喊的是先进理念,手中演的是非语文课堂。事实上,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教师教语文的策略,都难以发生颠覆性改变,依然离不开“读、说、听、写、书”,更跳不出阅读与写作双线并进、工具与人文相映生辉的整体教学观。

当前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公开课和家常课,“花头”繁多,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一样不少”,唯独缺乏的是听、说、读、写、书等本真的语文手段,缺乏的是科学识字、概括复述、圈画旁批、读写融通、质疑提问、有依据地预测、有目的地阅读等本色的语文实践。尤其全国推广统编版教材以来,一线语文教师更要站稳课程理念,要现代、要前瞻。但教学手段依然要朴实一些、本真一些,把握题材、文体和综合三种单元组合的特点,注重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整体均衡。

例如,执教统编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一名教师以学习任务单的方式引领学生参与浸入式语文实践。关键任务单是“尝试用4 到6 字短语,给每个自然段拟一个小标题”和“寻找2 到5 自然段的中心句”。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学力基础,可采取“尝试教学法”或“先学后教法”,把教学关系变革为“学”在“教”前、以学定教,引导学生思考,并借助小标题和中心句,从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介绍海底世界。从拟小标题、找中心句及总结性复述的教学策略看,这名教师用教材教的意图十分明显,避免了照着讲、死教书和满堂灌的情形,实现了阅读与理解、读与说的有机统一,展现了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思考三:结构可相对固定,流程要弹性调控

一节好课,其总体结构取向无论是线性教学,还是板块教学,通常相对固定、便于操作。打造灵活又高效的小语课堂,既要注重关门过节设计、逻辑推理演进、思想情感起落,还要考量内容取舍、问题互动、练笔插入。

要实现总体结构的层次化和具体流程的弹性化,需要一线教师在指导思想上,遵循统编版教材“围绕专题、加强整合”的编排理念,统筹精读与略读、学得与习得、“得意”与“得言”、阅读与习作(口语交际)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要多元化预设教学目标,开放式设置教学问题,框架式安排教学环节,分层次考量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多元解读、立体理解,不强调“标准答案”的集中统一,不追求课堂节奏的张弛统一,不奢求学习收获的丰歉统一,想方设法为课堂中的生成、教学上的创新提供适宜的土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留有更大的余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接口。

例如,执教三年级上册第21 课《大自然的声音》,以开放题型“你听过哪些大自然美妙的声音,美妙在哪儿”统领全文学习,分“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3 个板块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品读文本中有新鲜感的语句,勾连日常中的生活现象、表达交流个人的想法和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讲与不讲”的时机至关重要,而检验是否有必要“讲”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讲在学生“卡壳”时,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讲在学生浅显处,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将学生引到光明处、引到顺畅处、引到高深处,把语文课打造成聚合裂变的强磁场、火花四溅的创造场。

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我们,“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论是冷思考,还是热处理,我们都需要基于小学语文姓“小”名“语”的最大实际,时刻把握小学阶段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积极践行好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学“独当之任”。

猜你喜欢
自然段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秋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丽的秋天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