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危急值数据分析与护士知晓情况调查

2020-03-04 07:21何彩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胆红素早产儿阈值

何彩云

危急值是指某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临床医师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有效救治或干预,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有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时机,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之为危急值[1-2]。危急值最早是由美国Lundberg教授于1972年提出,2003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开始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危急值报告为其中最受关注的目标[3]。我国从2007年开始出台的《患者安全目标手册》,明确规定了临床实验室必须要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 由于我国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实施仍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掌握尚浅[4-5],对该制度的实施意义和实施方法了解不够。现将我科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接收到的危急值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使护理人员掌握临床危急值预警的意义,以便更好地配合医师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的危急值数据,调查对象为我科48名护理人员,纳入标准:已取得护士执业注册资格证;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离开临床护理岗位超过1年。年龄22~48岁。N3级护士10名,N2级护士22名,N1级护士11名,N0级护士5名。学历:本科33名,大专15名。

1.2 方法 利用检验科信息系统导出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的危急值数据,包括日期、姓名、住院号、危急值项目及结果、检验科报告时间、科室接收时间,对危急值项目种类及各项目发生频次进行汇总。调查问卷由新生儿科主治及以上医师和护士长通过查阅文献共同制定,内容包括危急值登记和处理流程,回答分为完全正确、部分正确及不正确,统计各自所占的比例;常见危急值项目的阈值范围和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对回答正确的人数及比例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不同年度危急值项目频次及构成比 本次研究定义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2016年度,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为2017年度,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为2018年度。2016-2018年度共纳入4353例危急值报告,其中危急值发生率最高的检验项目分别为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降钙素原,见表1。

表1 不同年度危急值项目频次及构成比 例(%)

2.2 常见危急值项目分类情况 血红蛋白以低于阈值为主;血小板以低于阈值为主;白细胞计数低于阈值、高于阈值的比例基本相同;血清总胆红素和降钙素原全部为高于阈值,见表2。

表2 常见危急值项目分类情况(例)

2.3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危急值知识的掌握情况(表3)

表3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危急值知识的掌握情况(名)

3 讨 论

3.1 分析高频次出现的危急值项目 其中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降钙素原均为感染指标,血小板的降低程度、降钙素原的升高程度可直接反应感染的严重程度,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以早产儿为主,早产儿的比例连年持续升高,近3年分别为2016年66.9%,2017年67.7%,2018年69.4%,3年平均值为68%,单日在院早产儿最高可达81%,其中28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占9.6%,出生体质量1500 g以下的占4.9%,出生体质量1000 g以下的占1.3%。早产儿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1)母体急性感染、子宫内膜炎及羊膜早破是导致胎儿早产的常见原因,均可造成胎儿的宫内感染。(2)早产儿自身生理特点。皮肤黏膜薄嫩,屏障功能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成熟,缺乏来自母体的抗体,IgG含量少,呼吸和吞咽功能不协调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3)研究发现[6-7],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各种导管留置均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部分早产儿由于延迟喂养及疾病影响需要进行全静脉营养(TPN),TPN属于侵入性操作,时间越长,越易增加感染的风险[8]。针对科室患者的这一特点,我科建立健全各项消毒隔离制度,不断完善改进工作流程,严格监督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的执行,使手卫生的依从性持续达95%以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血红蛋白低提示贫血,考虑与早产儿有关[9]:(1)早产儿体内铁储备不足。母亲通过胎盘供给铁的储备大多发生在孕晚期,早产儿的提前出生,丧失了铁储备的关键时期,出生后吸吮和消化能力有限导致后天吸收不足。(2)红细胞寿命短,自身生成较少。出生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快速降低;出生早期骨髓红细胞前体成分较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较低,组织对EPO的反应低下,导致红细胞生成较少。(3)早产儿出生后需要追赶性生长,对红细胞的需求较足月儿更多。(4)早产儿早期合并症较多,需要更多的监护和监测,过多地采血可导致医源性失血。患儿贫血处理不及时,可引发呼吸和心率增快、频繁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及反复感染等症状,直接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危及生命[10]。针对该类患儿,除适当补充铁剂、必要时输血等治疗措施外,我科还坚持合理采血的原则,积极推行无创监测方法,如无创血气分析,对必须采血检验项目尽量选择微量血样本检测方法,以减少医源性失血。

总胆红素升高提示高胆红素血症、ABO溶血。该指标考虑与近年来医院不断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使母婴产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关,自然分娩的母婴常在24 h内出院,新生儿缺乏黄疸高发期的有效监测途径,家属相关知识缺乏,不能及时发现,以致来院就诊时患儿黄疸明显,总胆红素的显著升高甚至出现病情危急的情况。针对此类新生儿应加强随访,提示家属定时复诊,同时加强黄疸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便家属可以有效识别,及时就诊。

3.2 分析护士关于危急值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该调查研究显示,在危急值处理流程方面N3级、N2级护士均100%正确掌握报告危急值时登记处理流程,90.91%N1级护士正确掌握报告危急值时登记处理流程,60%N0级护士正确掌握报告危急值时登记处理流程,全部调查对象中仅有6.25%不熟悉危急值处理流程。在危急值阈值方面N3级至N0级护士正确回答9个以上的分别为70%,31.82%,27.27%,20%,正确回答4~8个的分别为20%,36.35%,36.36%,20%,正确回答0~3个的分别为10%,31.82%,36.36%,60%。在危急值临床意义方面N3级至N0级护士正确回答9个以上的分别为80%,68.18%,54.55%,20%,正确回答4~8个的分别为20%,22.73%,27.27%,60%,正确回答0~3个的分别为0%,9.09%,18.18%,20%。由此显示我科护士群体中对危急值登记处理流程正确率达到93.75%,不完全正确的掌握率为6.25%(均为N1级和N0级护士),完全不正确的护士没有。在危急值阈值和临床意义的熟悉程度中大部分低能级和较少部分高能级的护士掌握不足。较低资质护士群体掌握不足考虑与上班年限短、护理危重患儿机会少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临床知识培训的内容未涉及;少数高能级护士掌握不足考虑与工作岗位限制有关,长时间从事非重症岗位,接触危急值报告和处理的机会较少。针对调查结果,我科增加专业知识的培训内容,特别是对低年资能级的护理人员加强危急值相关知识的培训,适当增加培训频率,加大考核力度,明确危急值报告中各级人员的责任,提高全员对危急值知识的掌握水平[11]。

4 小 结

危急值的应用对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要想执行好危急值报告制度,护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危急值,熟练掌握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一旦接到危急值报告,能够在第一时间按照流程通知医师,并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医师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安全。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我科近3年频发的危急值项目为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降钙素原,提示我科应不断加大感染控制的力度,加强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我科护理人员对危急值登记处理流程掌握较好,但对于常见危急值项目的阈值及临床意义掌握不足,应加强护士有关危急值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业务素质。

猜你喜欢
胆红素早产儿阈值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土石坝坝体失稳破坏降水阈值的确定方法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采用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阈值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