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盈盈 林晓玲 卓少君 林琳
手术-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提高了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1],但也增加了毒副反应,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均会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改善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日趋严峻的挑战[2]。本文旨在探讨直肠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生活质量提供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80例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3-4]:经病理学确诊为直肠癌且进行手术及放疗;放疗后定期随访后无复发或转移;无严重的内科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糖尿病或高血压等;自愿并配合调查,且能够独立完成问卷。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9~75岁,平均(49.26±7.19)岁。学历: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45例,大专及以上15例。已婚31例,未婚35例,离异/其他14例。对直肠癌及放疗过程了解程度:比较了解17例,一般了解48例,不太了解15例。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21例,3000~5000元36例,5001~10 000元16例,>10 000元7例。采取常规放疗43例,调强放疗37例。短程放疗48例,长程放疗32例。心理状态乐观为22例,一般为40例,悲观为18例。
1.2 方法 查阅文献[5-7]及临床数据科学制定直肠癌放疗患者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内容:生活质量现状;相关因素,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类型、婚姻状态、对直肠癌及放疗过程了解程度、放疗技术、手术方式、放疗时长、造口并发症及心理状况等。填表前由研究人员统一解释表格内容,被调查者自行填写或由调查人员帮助填写,避免诱导产生偏差。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80份,有效收回80份,有效率100%。
1.3 观察指标 选取大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基础测评表(QLICP-CR)[8]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共性模块: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32个条目,特异模块1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各条目得分标准为:一点也不 1分,一点 2分,有些 3分,相当 4分,非常 5分,出现逆向条目情况采取反向计分。采用极差变换法将粗分变化为1~100内取值的标准化分进行比较。在该领域得分越高,表明该领域生活质量越好。经验证,该量表具有良好效度和信度,各个领域重测相关系数均高于0.7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0统计学软件,对影响生活质量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1 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现状 8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48.25±10.63)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特异模块、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得分最低,表明直肠癌放疗在这3个领域受影响较大,见表1。
表1 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评分(n=80)
2.2 影响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多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直肠癌放疗生活质量评分为因变量,赋值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放疗技术、放疗时长、造口并发症及心理状况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n=80)
直肠癌病程复杂,放疗过程中,排便易失去肛门括约肌控制,产生疲劳倦怠、食欲不振等不良症状[10],生活质量难以保障,本研究调查分析发现,放疗技术和时间、家庭人均月收入、心理状态或造口并发症是影响直肠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3.1 家庭人均月收入 家庭人均月收入较高患者社会功能领域生活质量更好,该结果与常娜等[11]研究结果相符。由于手术、化疗、放疗及护理等会产生巨额医疗费用,带给家庭严重负担,引发其及家属心理焦虑和绝望;此外,经济基础影响着就医条件,癌症通常需很长治疗和护理周期,就医环境、设施和医护人员水平、放疗后护理健康需求等均有高低差别,贫困患者常为省钱强行缩短疗程、减少昂贵药物治疗等,获取专业健康知识更片面,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因此,随着我国社保和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需关注直肠癌放疗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尤其是农村等欠发达、贫困地区;实施并举办免费疾病普及宣教和讲座,为患者争取更大的利益。
3.2 放疗技术和时长 大部分选用调强放疗和短程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普遍较高,该现象与刘秋连等[12]和孟文建等[13]的总结大致相同。文献表明[14],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逆向放疗系统的日臻成熟,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靶区适形度更高,同时保持剂量更均匀,达到保护危及器官的作用,确保小肠、膀胱等器官正常照射剂量前提下将危害降到最低,提升生活质量;研究还指出,调强放疗急慢性毒性反应更弱、肿瘤调控更强,提升生存质量优势更大,该结果与头颈部肿瘤和前列腺癌等疾病中指出的调强放疗结果大体相似。
本文结果显示,直肠癌放疗时长越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低,叶婉玲等[15]的研究间接证明这一结果。研究显示[16],长程放疗出现腹痛、腹胀和失眠焦虑的概率高出短程放疗10%左右,因生理疼痛、不适等产生的负面情绪传染家人,导致其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共性症状及副作用均不正常。同时,短程放疗因分割方式和时间的不同,具有产生的费用少、时间短以及依从性高、毒副作用弱等优点,延长生存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等,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在放疗技术和放疗时间的权衡下,医护人员应该依据具体病情,优先选择能够控制肿瘤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造口并发症 本研究还发现,造口并发症如皮肤感染、造口脱垂、恶心呕吐、疲乏和性功能障碍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文献指出[17],几乎90%以上肿瘤初次放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不良反应,如食欲不佳、脱发、排便异常、过分担忧等,由于放疗及手术对腹下神经丛产生损伤,进而引起性交痛、性功能障碍或阴道干燥等并发症,增加后续用药和护理,依从性减弱,甚至对治疗结果失去信心,尤其放疗中剂量大分割不利于快速恢复正常生活,使其长期笼罩在并发症阴霾中;此外,护理方法不妥引起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如膀胱炎、感染、肠出血、排尿不尽等,进一步转移和增加该病带给患者的不良症状和感受。因此,外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直肠癌放疗知识教育,充分评估病情状态,针对病灶较低或切除困难的直肠癌,采取新辅助放化疗等形式,尽量精准避免大分割放疗。同时,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告知其护理注意事项及正确方法,减少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3.4 心理状态 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绝望等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而该因素及易被医护人员和家属疏忽。陈辰等[18]指出,接受直肠癌放疗等治疗产生的疼痛、不适与创伤,尤其是永久性结肠造口等应激源会引起抑郁等,进而产生神经调节紊乱、脂类代谢问题、血管收缩促凝物质过多释放、血压上升及儿茶酚胺过量等一系列降低生活质量反应。吴克华等[19]研究也表明,焦虑带来的家庭关系不稳、自卑、前途未定及尊严削弱等,如部分因排便异常担心他人闻到异味,导致社交困难和无形的社会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放疗人员系统健康教育,鼓励自我表达积极应对,调整消极心理,改变疾病认知,采用交流、听音乐、松弛和暗示疗法等改善生活质量。此外,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支持也有利于患者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直肠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偏低,针对主要因素国家应进一步规范医保制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医护人员依据不同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和时长,积极鼓励以乐观心态应对疾病等针对性措施提供理论支持,从而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