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梦,申冬冬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因外邪侵袭、饮食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脾运化失常,清谷不分,水谷混杂,下走大肠所致[1]。《幼科金针·泄泻》言“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纷扰;泻者,如水之泻也,势惟直下。为病不一,总名泄泻。”侯江红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多年,治疗泄泻疗效甚好。笔者有幸跟诊学习,现将侯江红教授用药规律分析如下。
1.1 研究来源 选用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门诊病历为研究资料。
1.2 纳入标准 所选病历均符合泄泻病的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所选处方有完整药物组成,或只有方剂名,无药物组成,方剂学中可以查出药物组成亦可。
1.3 排除标准 临床诊断不是泄泻病的病例;只有治法而没有方药的病例。
1.4 研究方法
1.4.1 数据的采集与规范 (1)药名的规范:参考《中药学》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如“云苓、二丑、大白”统一为“茯苓、牵牛子、槟榔”等。(2)药性的规范:传统的四气(寒、热、温、凉)无法满足现代研究的需要,现将传统四气拓展为寒、热、温、凉、平,大寒属寒,大热属热,微寒属凉,微温属温。
1.4.2 数据库的建立 采用Excel 2016把186张处方纳入数据库,并进行二次校对,确保与原数据的一致性及后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 2016对处方药物归经、药性及四气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1 药物使用频率 对133例病案中186张处方所涉及药物65种,使用频数共计1 622次。其中使用频数在10以上的有32种药物。频率>40%的药物见表1,频率31%~40%的药物见表2,频率11%~30%的药物见表3,频率5%~10%的药物见表4。
表1 频率>40%的药物
表2 频率在31%~40%的药物
表3 频率在11%~30%的药物
表4 频率在5%~10%的药物
2.2 药物功用分类 根据《中药学》对药物的分类方法,将高频药物可分为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温里药、理气药等,见表5。高频药物中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泄泻多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居多。其中补虚药中白术、白扁豆、山药、补骨脂均具有健脾之效,甘草调药和中;化湿药与利水渗湿药具有运脾、理脾之效。
表5 高频药物分类分布
2.3 药物四气分布 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药物中多以温性药为主,寒、平次之。见图1。
图1 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药物四气分析
2.4 药物五味分布 在治疗泄泻过程中,侯江红教授以辛、甘为药为主,苦味药为辅助,见图2。
图2 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药物五味分析
2.5 药物归经分析 在治疗小儿泄泻过程中,侯江红教授多用的药物多以脾经、胃经、肺经为主,见图3。
图3 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药物归经分析
陈良夫云“便薄不实,大多是脾虚湿盛[2]。”中焦脾胃为津液代谢之主,脾不运化,多聚成湿[3]。凡泻多因于湿,多责之于脾,脾为后天之本,与肝、心、肾、肺关系密切,从脾论治为泄泻治疗之重[4]。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泄泻多易损伤脾胃功能。无论外感,亦或内伤所伤脾,脾运化功能失职,水谷不分,精微不布,清浊不分,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而致泄泻。诸多医者在论治泄泻过程中重视脾虚,用药以补益脾气为主[5]。侯教授认为脾之功能主在运其精微,化其水谷,常以健运二法为基础治疗小儿泄泻。侯教授言健多为益气健脾,温中暖胃之意,脾健则运。运乃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中的和法之言,当可助脾运化、助胃和降;行脾之气滞,行胃之滞积;理脾之顺,理胃之降[6]。所以侯江红教授所用药物中以健运脾胃为主,既可理脾胃气机之滞缓,又能复脾胃之升清降浊之义也。
从用药频数频率分析可知,65味药中高频药物(>30%)多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化湿药居多。此类药物多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理气和胃、益气等功效。其中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高频药物中白术为健法常用药,属补虚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长沙药解》云“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且白术炒用后健脾止泻功效增强。苍术为运脾之要药,属化湿药,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健脾之功效。《本草求原》中有“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侯教授在临床中苍术多麸炒以用之,其辛香醒脾,运脾益气之效著。《药品化义》中“白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用补脾阴,土旺生金,兼益肺气……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涩而能利。”侯教授常言茯苓虽第一功效为利水渗湿,但其健脾多于利湿也。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属补虚药,健脾化湿之效显著。由此可见侯江红教授所用药物意在健脾强胃,是以脾健固本湿邪自去矣;若多重祛湿,虽易祛然易生湿邪。
侯江红教授治疗泄泻中使用高频药物以温为主,寒平为辅;五味多以辛、甘、苦为主;其主归胃经、脾经、肺经。万全主张“小儿用药以平为期,偏寒偏热之剂,不可多服,过则伤脾胃”[7]。小儿脏腑娇嫩,药物多温中暖胃,寒平相助,力达病所且又不伤机体之正气;且苦辛合用,寄开于泄,寓通于降,气机调达,邪去病安,此之意也!钱乙先生亦提出治疗小儿泄泻当以温脾止泻[8]。《医宗必读》也提出“甘缓”为治泄九法之一。甘属脾,能补、和、缓,可有健脾益气之效。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升胃降有序,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脾胃运化有常。叶天士、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痢疾泄泻中虽各有异同,但均从脾胃、大肠治疗湿热泄泻痢疾[9]。且叶天士治疗泄泻多重视脾胃的升降作用,提出“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等治疗观点[10]。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侯教授常言脾胃健则身强,脾胃伤则身弱,小儿身弱则易感邪致病。
侯江红教授治疗小儿泄泻过程中方药多数不过9味,最多不过12味;其选用小方用药,既考虑到小儿食药困难,又实现小方亦可兼顾全局也。侯教授常言小儿之为病,或易发热,或易咳嗽,或易便秘,或易积食,或易过敏;或生长发育不良,或生长发育滞后……凡此种种,盖责之其不同的体质状态[11]。然体质之不同多由先天禀赋及后天饮食、环境、情志等多种因素影响,治疗过程中注重体质与个体化治疗[12]。所以侯教授在治疗的同时非常重视日常饮食的调护。侯教授言“粥与胃,稠黏绵密,相濡以沫,加用药食同源之物,寓药于食,最宜小儿[13]。”《小儿病源方论》中“小儿宜吃少、吃软、吃热”。小儿脾常不足,当以粥食养之。在治疗泄泻过程中,侯教授常推荐山药百合小米粥(组成:山药、百合、胡萝卜、小米、少量小苏打)以粥疗,常加入小苏打微量可助五谷成糜,又可消小儿肠胃之腐秽。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禾苗旺长之季,调于饮食,如是则小儿旺盛生长,少疾无害,形神俱备。
《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侯江红教授在治疗小儿泄泻过程中以健运二法为基础,调脾胃以固本根,且与糜粥调养结合,是脾土强则水湿自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