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彩塑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征探析

2020-03-04 05:11石紫贤ShiZixian乔莹QiaoYing
流行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浚县纹样黑色

石紫贤 Shi Zixian 乔莹 Qiao Ying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株洲 412000

一、浚县泥咕咕概述

浚县地处河南省黄河以北,曾是黄河故道,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浚县素有“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蕴藏着泥咕咕、太平调、黄河古陶、浚县石雕等文化艺术,泥咕咕在2006 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泥咕咕是浚县传统泥玩的总称,因它身上有两处孔,吹时能发出“咕咕”的响音而得名。泥咕咕的制作工艺发展至今有手工捏制、半模具制作两种方法,整个制作过程分为取土、晒土、和泥、捏制、插孔、晾晒、烧制、彩绘、刷漆九个步骤。土为当地的黄河胶泥摒除杂质之后在太阳下暴晒5-7 小时,然后以1:3 的水土比例进行调和,用木棒敲打数遍至筋道不粘棍为止,接着取适量泥运用工具进行捏制,捏好的咕咕鸟在阴凉处放置一夜后在尾巴处插孔,继续晾晒5-7 天后进600-700 度的窑内烧制,最后进行赋彩。泥咕咕是浚县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是生产者的艺术。

二、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意蕴

(一)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征

1.形神兼备的造型

浚县泥咕咕在造型上主要分为三大类:人物类、飞禽类、走兽类。这三大类主要依据神话历史及自然仿生两条线索。人物类造型包括三国、水浒、瓦岗军等历史人物造型题材;飞禽类包括燕子、斑鸠、鹧鸪鸟、孔雀等造型题材;走兽类包括十二生肖、摇头狮子、活头马、麒麟等造型题材。泥咕咕人物类造型具有粗犷淳朴、性格鲜明的特点,老一辈泥塑手艺人对人物的造型理解多来自于听戏说书,如手握大刀的关公;身骑大马的刘备;“天子宝剑在他身,柳枝是他跟班人”的吕洞宾;“身穿八卦衣,芭蕉扇提手里”的汉钟离。其中“骑马人”是体现人物造型特点的代表,一般把战马的颈部做的粗壮有力,四肢浑圆粗短,马头高昂,威风凛凛,而人物的高度则相对矮小,省略四肢,重在面部开脸。因此“骑马人”有着“骑马人真威风,高头大马先捏成;英雄好汉无手脚,跨上战马身后倾。”的制作口诀。飞禽类兼备了形式美与功能美,在泥咕咕中占有重要地位,燕子与斑鸠是典型代表。鸟类造型都具有着浑圆饱满的腹部,头部及尾部比例较小,昂首挺胸,尾巴微翘,不同的咕咕鸡还会吹出不同的声音。走兽类造型极为简练,灵动传神,注重头部塑造,“摇头狮子”还会在塑造时加入弹簧、绒毛等辅助材料,形成可活动的咕咕[2]。

图一:骑马人

图二:燕子

总体而言泥咕咕运用了整体夸张、大胆取舍、简洁至极、略貌取神的造型手法,在塑造时粗细得当,没有严格的比例要求。在塑造过程中为了防止龟裂,便于保存,手艺人在造型时便尽量减少和缩短泥胚的细小枝杈,造就了浑厚饱满的特点。

2.取之自然的纹样

泥咕咕的装饰纹样取之自然,随性大胆,其装饰纹样大致分为花草纹和动物纹两大类别12 种之多。花草纹主要有莲花纹、兰草纹、柳叶纹、牡丹纹、四叶纹等,动物纹主要有鸟羽纹、孔雀尾纹、虎斑纹、蜈蚣纹等。泥咕咕装饰纹样来源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继承了唐代卷草纹的特点[3]。在绘制咕咕纹样时老手艺人常说:“花无正色,鸟无正名,画花不易复杂,取其意即可。”咕咕的纹样绘制并无刻意规定,通常绘制在动物的四肢及背部,呈现花卉为主,草叶为辅,点线面自由组合的绘制特点以及顿、拉、点、扫的笔法特点。泥咕咕纹样高度概括,布局上遵循一定的形式美法则,鸟兽类咕咕常运用对称式布局,色点围绕,以花为面,以草叶为线,追求均衡秩序的美感,主次有序,即对比又统一。

泥咕咕装饰纹样具有极强的吉祥寓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些纹样来自于祖祖辈辈手艺人对大自然的理解和致敬,是美满和谐的内在本质。

图三:莲花纹、四叶纹

3.五行五色用色观

泥咕咕讲究“三分塑七分彩”,所以可见赋彩的重要性,其色彩具有明快艳丽、古朴神秘、乡土气息浓厚、大雅大俗的特点。泥咕咕以黄土为胎,在赋彩时主要运用黑、白、红、黄、青五种色彩,通常以黑为底色,白为明色,红、青、黄为艳色。在颜料稀缺的时代,手艺人用锅底灰掺和松香做底色,松香可使黑色透亮,白色用白土,其他色彩也用土质颜料调配,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多用墨汁或广告色。其传统五色的讲究来源于历史及民间风俗,夏彩是中国传统五色体系,古人追求正色的使用,而正色主要有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五种,且这五种色彩对应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便是五行五色。其次从历史来讲,夏、战国、秦汉时期都崇尚黑色,也是泥咕咕基础色为黑色的重要原因。

图四:泥咕咕色彩提取

泥咕咕在彩绘方法上也常遵循着“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等民间色彩使用口诀,多运用对比色及互补色来简单搭配,所用色彩基本不加调和,运用纯色,原色居多,色彩便具有明度高,纯度高的特点,呈现强烈的冷暖对比关系,民间大雅大俗的视觉感受。而泥咕咕在人物类开脸上借鉴了传统戏剧人物及木版年画人物开脸的方法,采用白底粉面的赋彩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泥咕咕在色彩使用上也日益多样化,但不变的是劳动人民对吉祥色彩所含寓意的追求,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浚县泥咕咕的文化意蕴

1.鸟图腾信仰

泥咕咕是现实生活和意识形态的衍生品,反映了先民对图腾的信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图腾崇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史前人民来讲鸟是光明使者,带来了种子,他们认为世界上第一粒谷,麦的种子是鸟儿从天上带来的,并且黎明鸟儿高飞是太阳东升之时,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日落鸟儿归巢之时结束一天劳作,也使人们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因此许多部族信仰太阳神鸟,相信它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浚县地处中原农耕文明腹地,也认为鸟是人类农耕文明的源头[4]。

2.尚黑文化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尚黑的传统,并且北方相比南方更崇尚黑色,在五行五色里黑色是水的代表。《吕氏春秋》里称颛顼为北方黑帝,行水德而尚黑,生前崇尚玄色,他的宫殿称为玄宫。其次《易经》里有“天玄地黄”之说,表意指天是黑色,地是黄色,深意来讲有玄者,深不可测,包容万物之意,在一定的历史朝代里是帝王的象征,同时在太极阴阳里,黑色为本,是母体,是本原色,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为“神色”“正色”“本色”。泥咕咕背后的尚黑文化主要体现在赋彩上,延续了以黑色为底的上古遗风。《说文解字》里讲:“黑,火所熏之色也”,也就是被火熏烤后所留颜色,泥咕咕在最初的赋彩方式上承袭这种远古着色方式,以锅底灰做底色,同时浚县有“抹黑”的习俗,在新人婚礼上“闹公婆”,“闹新人”,亲朋好友将锅底灰抹在公婆脸上,即欢乐逗趣,又代表了薪火相传,家族绵延之意。总之泥咕咕以黑为底,是远古尚黑文化的体现方式。

三、结语

浚县泥咕咕是河南北方泥塑的代表,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彰显了豫北地区劳动人民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是当地乡土文化的典型代表。泥咕咕的造型、图案、设色都是远古文明的物质遗存,更是当地劳动人民的审美精华,物承背后表达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追求,泥咕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势必会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浚县纹样黑色
浚县大平调演出
浚县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黑色
浚县
黑色星期五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河南浚县隋代黎阳仓遗址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