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背景下《中庸》英译的归化策略

2020-03-03 11:17丁泉秀
青年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庸跨文化交际

丁泉秀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典籍《中庸》及其译本为语料,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中国典籍的英译策略,其中归化翻译策略能够有效地帮助译者克服文化差异的障碍,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呈现出优秀的译作,这种翻译策略的巧妙使用能为其他中国典籍的英译提供宝贵借鉴,有助于将中国古代宝贵的思想精华传播给世界。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归化策略;典籍翻译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以及影响翻译的因素

1.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一理论由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witchell Hall Jr.)提出,他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将文化与人类的交际结合起来,并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生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限制因素,进而影响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流活动,因此在该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有别于传统翻译,讲两种语言的转化上升为两种文化的互动。文化翻译学派的领军者苏姗·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认为翻译活动深深根植于文化,翻译研究具有跨语言与跨文化的双重特点,又与文史学、符号学、美学密切相关,具有相对独立性。

2.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

中国典籍的英译受到许多文化因素的制约,如历史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等。一个国家的历史是其文化的一部分,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会在其语言中留下痕迹,比如中国有围魏救赵、闻鸡起舞、草船借箭等成语典故。同时,人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也依赖社会环境。宗教也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崇拜与和信念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在中国,主流的三大信仰为儒释道三家,因此古代的中国人总是会相信老天爷、玉皇大帝等;而《圣经》则深深影响了西方的语言,有一碗红豆汤(a mess of pottage)、巴别塔(Tower of Babel)等典故。所以无论是中国典籍还是其译本都会存在不同时代下不同环境中的印记。译者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对原文的理解视角不同,因此选取的翻译策略也不一样,进而为读者呈现出来的译本更是丰富多彩,唯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才能为中国典籍做出优秀的英文译文,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二、归化策略在翻译中的体现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他的著作《译者的隐身》中提到:归化法(domestication)是指让作者安居不动,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要求译者向目标语读者靠拢,以目标语读者为落脚点,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采取目标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所以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和思考,把译文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当源语充满浓厚文化气息时,译者无法在目标语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时,可以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不必将译文与原文一一对应,从宏观角度来传递文化信息。

例1.书名《中庸》的翻译有很多的译本

1.The state of equilibrium and harmony(trans. by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

英國学者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是对中方过古代典籍进行系统的研究与翻译的第一人,他的翻译很大部分保持了对原文忠实且客观的态度,他的译作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也为其他译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中庸”指的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庸之道”则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常行之礼。理雅各将其解释为一种“The state of equilibrium and harmony”像西方读者传达了“中庸”的内涵,体现了归化翻译清楚易懂的特点。其中选取了“state”一词,客观的展示出一切事物所持有的一种状态,精妙得当。

2.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trans. by辜鸿铭)

辜鸿铭学博中西,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马来西亚语等九种语言,是中国满清时代精通西方科学、语言又兼具东方文化的第一人。国内的《中庸》翻译始于辜鸿铭,1906年,他将《中庸》翻译成英文,书名是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后来辜鸿铭的译本经林语堂修改后,收录在《孔子的智慧》一书中。《中庸》作为儒家经典,至今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其主旨是论“中和”,探讨如何达到“中和”。“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做人的最高境界也在于“中和”。因此,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辜鸿铭将“中庸”解读成了“宇宙的秩序,生活的方式”,天行有常,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达成最佳的状态。以此用西方人的思维揭示出古老而深刻的东方智慧,并将灿烂宝贵的中国文化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

3.The Great Learning and the Mean-in-Action(trans. by休中诚E. R. Hughes)

英国学者休中诚(E. R. Hughes)的译本过于强调“中庸”的哲学性,重点在于“Learning”和“Action”,而导致其翻译脱离原文。所以归化策略的使用应以原文为基础,以读者为目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信息。

例2.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What Heaven (T'ien, Nature) imparts to man is called human nature. To follow our nature is called the Way (Tao). Cultivating the Way is called education. (trans. by陈荣捷Wing-Tsit Chan)

译者陈荣捷在把我国的儒家思想传播到西方世界,被人誉为“北美大陆的儒家拓荒者”。他在这里将“天”翻译成“Heaven”,中国人对“天”的情感包含敬仰,西方宗教里的“Heaven”也是人们心中的神圣之地,这是典型的归化翻译策略,读者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这其中的文化内涵了然于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待像《中庸》这样文化内涵深刻的典籍时,可以适当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译文的升华与再创造,站在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上,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思维方式与社会文化背景,为读者呈现优质的译文和阅读体验;推动中国优秀典籍的国际化与现代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鼓励多样化译本的出现,促进译者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带动我国翻译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Nye.Joseph S. 2004.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World Polities [M].New York: Public Afairs.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刘华文.汉语典籍英译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李金涛,孙艳洁.异化与归化--以《楚辞)典籍英译为例[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25.

[5]汪榕培,王宏.中国典籍英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6]夏仲翼,陆谷孙,许渊冲等.2010.著名翻译家倾谈“‘文化走出去”[0.上海风采,(3):16-29.

[7]俞利军.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论文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

[8]赵莉,许荣.论归异化之战到翻译策略的多元融合互动态势[J].昌吉学院学报,2018,(6):46.

[9]郑声滔,郑声街.从文化交流角度研究注释法在翻译中的使用场合[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11):94.

猜你喜欢
中庸跨文化交际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中庸》名句节选
半途而废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