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莉雯
摘要:目前语文教学已呈现出较新的面貌,课堂逐渐活跃,但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存在一定问题。这直接导致文言文教学花费时间多而课堂效率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找寻措施。
关键词:文言教学 高中语文 课堂有效性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方法单一
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意义,并详细介绍文言句式再逐句翻译句子,教学目标模糊,因此,文言文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对晦涩难懂、灵活多变的古汉语知识的讲解。长此以往,原本妙趣横生的文言文在这种单一目标的束缚下就变得枯燥无味,且讲解耗时耗力,更使得学生失去了文言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的文言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多是讲授法,缺乏合作探究。讲授的顺序也有一定的模式,十年如一日的教学方法本来就有畏难情绪的学生更加“厌学”,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2.教学观念陈旧
张中行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文言文像是站在十字路口,其实这是假象,真相是早已走向下坡路。”现阶段部分老师教学观念陈旧,将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着眼点放在考试,授课内容也尽可能的服务于考试,虽然考试是检验文言学习成果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我们老师不应该将文言文教学仅仅局限于考试,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沉浸于文言文的魅力之中,从而更好地进行文言教学。
3.见“言”不见“文”
文言文首先是作为一篇文章存在的,既然是文章就必定有其成文之美。但现阶段的文言教学很多时候都止步于“言”而不见其“文”。老师花大量时间疏通文意,解释重点字词,“文章细化”就变成了“文章拆解”,将一篇连贯、逻辑性强,十分有可读性的文章完全打散,忽略了全局。这样在学生看来便容易忘却其作为文章的文本价值。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有其情应其景,更拥有经过漫长时间洗礼仍值得我们思考的意义。在忽略了它作为文章而存在的事实基础上,文言文教学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教师的一大难题。
(二)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被动学习
高中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时间长,积累多,得分少,相对来说他们更关心和考试相关的知识,对文言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则无暇顾及。
2.学生普遍缺少文言意识
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文言翻译上,翻译句子时不会结合具体语境,更不能联系上下文对不会的文言词汇进行推断,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完全直译,不管句子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正确。如曾经学过的一篇文言文《宋史·周执羔传》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翻译“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在翻译这句话的时候,有学生会将其译为:“抓住首要谋划的人折首示众,县里的人恩德他,甚至为他画像建立祠庙。”从这一句翻译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学生知道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意思,但将“德”译为“恩德”就不够妥当了,因为纵观全句,会发现句子并不通顺,能够明显地看出学生不会结合语境。当其具备一定的文言意识,就不会犯这种错误,而将“德”译为“感激”就会成为非常简单的事情。
3.学生学习文言文态度不够端正
语文课有句流行的口头禅:“中学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由此可以粗略窥探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态度。很多学生面对文言文时会呈现一种自我放弃的状态。给出的原因是文言文太难了根本学不会,而且文言文的投入和产出完全不成正比,即使花费很大功夫去学,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既然得不到回报,还不如选择放弃。
二.如何提高文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让文言教学有的放矢,教师更应该努力去探索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内容有:
(一)课前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需的。当然,准备工作包括很多内容,但笔者认为,课前准备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熟读课文,认真研究文本,《三国志》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文章在读过多遍之后,必可领会其本意。同时学生诵读文章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就会发现这篇文章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
(二)课程实施
这一环节是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堂课能否高效完成,最主要在于课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我们在一堂课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完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说文言文不能只讲解古汉语词汇、语法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知识的讲解仍十分地有必要。这就要我们老师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参与到文章中。要想让学生参与到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思考的机会,让文言文成“文”,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这一篇文言文,它虽短小,但详略得当,且内容丰富,烛之武如何劝退秦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如果一堂课直接引导学生说出烛之武劝退秦师的几个步骤就结束这部分教学,这样的课堂可能就有些缺乏吸引力,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笔者给了学生三個情景,让他们分小组运用烛之武退秦师的方式劝别地提高人接受自己的要求或建议。事实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分小组合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也呈现出了十分好的结果,有两个小组同学的发言还获得了同学们十分热烈的掌声。
要上好一堂文言文课,既要忠实于文本,但不能完全局限于文本,要学会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如《荆轲刺秦王》这篇文言文,如果单看课本上的内容,我们可能发现这是一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而且在很多学生看来,荆轲可能有点笨笨的,甚至会看不起荆轲,但我们再结合《史记·荆轲列传》的全部内容以及《史记》中其他人物传记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其实课本给我们呈现出来的荆轲和太子丹并不完整,若将整个完整的故事穿插在荆轲这一人物性格的教学环节中,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荆轲的看法,也可以激发他们课后去了解更多相关知识的兴趣。很多文言文都是比较完整的故事,且非常具有表演性,还可以通过课本剧演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篇文言文。
(三)课后反思
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也包括课后反思。反思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明确?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这堂课有哪些可取之处?这一堂课换另一种方式上是否更恰当?这堂课有什么不足之处,下一堂课要如何改正?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内容。因为每一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根据每篇文言文的独特之处去思考我们在进行这篇文言文教学活动时存在什么问题,要如何改进等,从而更快速、更有质量地提高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