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璟之
摘 要: 我国国际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论文水平与中国学生相比,差距明显。如何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在此体系下指导国际学生学术汉语写作教学与练习,是培养国际学生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并归纳现阶段国际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九类问题,找出应对措施,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今后国际学生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 国际学生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思维创造过程,循序渐进,学习者要经历长期的阅读和练习,建构大量的语言图式、文体图式和过程图式,并在写作时成功激活已有图式。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国际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处于初创阶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发现原因,探索出解决办法,完善培养机制,指导国际学生学术汉语写作教学与练习,让国际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总体上与中国学生持平。
二、存在问题
蔡明宏(2016)曾指出,留学生毕业论文的问题主要有:文献少、理论差,调查分析差,专业基础差,无个人观点,格式错误,结构层次、语言混乱,建议应用性差,选题过大,起步晚、态度消极。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在仔细研究了近几年我校国际学生的毕业论文之后,发现存在的问题基本大同小异。笔者按照问题出现的原因分类如下:
1.选题难度低
2.选题空泛、含糊
3.创新性不够,缺乏独立的思考
4.论文写作的拼凑、抄袭现象普遍存在
5.研究方法、比较方法、分析方法偏简单,调查研究欠科学
6.逻辑问题
7.格式问题
8.论文结构问题
(1)题目不精炼
(2)文不对题
(3)文献问题
(4)论文主体部分语体不合、结构不合理
9.语言表达问题
(1)错别字偏误
(2)标点符号偏误
(3)语法语用偏误
(4)文体混杂
(5)语体不符
仔细观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1、2、3主要是学生专业上亟待解决和提高的方面,问题4是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问题,问题5、6、7反映出学生的思辨、逻辑思维、科研、计算机使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由于培养模式不同,很多国家的本科生在进入本科之前并沒有接受关于逻辑思维能力、写作等的训练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学习,因此很多学生缺乏撰写学术文章的基本能力。
问题8、9是学生汉语水平有限造成的。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有限,因此,容易出现错别字、用词不当、标点符号、语法语用等问题。国际学生论文写作中还普遍存在论述语言表达不力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用感想式替代论证式语体表达;第二,书面语中夹杂一些口语的内容,破坏了论文的语势和论辩说理的气势;第三,由于科研能力不足,下结论时,使用表拟测、推量的词语和句式;很少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表程度、数量和范围的限定词,结论和表达过于绝对,缺乏分寸;第四,由于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术语掌握得不充分,行文中会出现一些欠科学严谨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
谷祖莎(2014)在分析国际学生毕业论文问题出现的原因时,主要提到课程设置的缺陷和淘汰机制的缺乏。笔者参考其他学者针对国际学生毕业论文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出三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1.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
陈贤纯(2003)认为,在写作过程中,从话语动机到命题树的形成(构思),不存在语言之间的差异,但存在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这个过程跟对外汉语教学关系不大;但是命题树到表层结构(语言形式)则是写作课需要训练的。
仇鑫奕(2009)提出论文写作课内容应该包括:范文导读、论文写作步骤分解、结合学生实际选题进行的单向步骤的操作实验、阶段性成果展示、讲评等五部分。
笔者认为,针对问题1、2、3,应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针对问题4,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科研态度。针对问题5、6、问题7和问题8、9,可分别开设三类课程。
(1)论文专题课程
针对问题5、6,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设指导论文写作的专题课程,解决研究方法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写论文不是天生的本领,逻辑思维能力、论文的结构意识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郭涵宁(2016)认为,毕业论文写作作为具有学术性质的高级写作,应该具有一定的研究性、科学性与创见性。从研究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到研究提纲的设计再到针对论点的论证,乃至结论的得出,国际学生需要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独立自主地思考并完成一系列研究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起启发与引导的作用,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目标之一应当为训练学生运用研究性思维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技术课程
针对问题7,教师可专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国际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软件的使用技能和文献资料的检索技能,并了解论文格式规范。相信掌握获取学术资源的方法,对问题8的解决会非常有帮助。
(3)语言课程
针对问题8、9,教师既应该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国际学生的毕业论文特征,又要从微观上指导国际学生毕业论文的细节问题。所以,语言课程解决的是论文怎么读和论文怎么写等与汉语语言相关的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语言能力有限的国际学生来说,教师提供材料及语言表达框架的“控制法”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在课程中适当地增加一些评论性或者观点性的课程论文作业,如,论点摘录、读书笔记、写小评论等,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逐渐形成研究性思维和写作训练。
(4)课程设计
在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后,怎么教显得更重要。因为上述三门课程的理论性非常强,且难度较大,所以可根据冯禹(2005)的观点,采用模拟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先口头表达,再写出来。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图示意识。①强化语言图式。在教学中提供阅读材料和范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构建并强化语言图式。教授学生如何写作毕业论文引言、结论和摘要,阅读相关论文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常用的表达句式,再进行相关写作训练。例如:①本文以……为研究对象/范围,对……加以/进行考察(探讨、分析、比较、调查);②本文从……方面(角度)探讨了……;③本文探讨(分析、考察、研究)了……;④文章认为/指出……阅读时要求学生列出论文的结构提纲,找出与论文篇章结构相关的关联词和句子。强化不同作用的关联词,以及学术常用近义词辨析,如“不”“没”“未”等。②强化文体图示。就文体而言,毕业论文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析,展示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就形式来讲,毕业论文具有议论文共有的一般特征,即論点、论据、论证是构成论文的三大要素。③强调过程图式。从写作准备阶段的构思到作文的起草、修改,都称为写作课,即过程写作的教学内容。思路图的设计和整理,尤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混乱的思绪条理化、明晰化。我们可以将一篇学术文章的写作,融入一门论文指导课程的作业当中,引导并带领学生按照课程要求,一步步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每次课的作业都成为这篇“学术论文”构架的一部分,这篇“学术论文”的建构同时是该门课的课程作业。既让学生充分实践,又给老师的指导提供便利。
2.导师、论文指导老师、学习小组三管齐下
现阶段,我校国际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主要由导师负责。笔者认为,导师应该帮助解决选题、内容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参考书目严格把关,即前文提到的问题1、2、3。可另外安排专门的论文指导老师,帮助其解决汉语语言、格式、写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即问题4。建立学习小组能有效地督促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
三方三管齐下,能让学生知晓学术规范,并行之有效地帮助解决语言问题,方便导师与其沟通文章内容。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量,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全程跟踪式的指导。使毕业论文合乎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千万不可降低标准,或者干脆包办代替。
3.完善淘汰机制
我们应该从学校、国家等层面严格统一毕业论文规范标准,规范化指导,严格要求,完善毕业淘汰机制,提高国际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结语
我校国际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论文水平与中国学生相比,差距明显。如何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并在此体系下指导国际学生学术汉语写作教学与练习,是培养国际学生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并归纳现阶段国际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并提供解决方案,希望对今后国际学生的培养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蔡明宏.基于国别视角之来华留学生学位论文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
[2]陈贤纯.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初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
[3]仇鑫奕.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学士学问论文分析报告[A].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邓淑兰.如何在留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图式意识[J].海外华文教育,2017(11).
[5]冯禹.高年级教材中的语体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173-184.
[6]谷祖莎.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7]郭涵宁.留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教学模式探讨[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6(4).
[8]李泉.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11(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对外汉语练习有效性及心理认知研究”(编号:2018SJA 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