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立欢 周树辉
摘 要: 本文对比统编教材与实验教材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方面的变化,发现统编教材展现的优势更加明显,具有以下特点:把握方向,突出政治性;立足时代,保持权威性;深化联系,增强逻辑性;以生为本,富有启发性。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要求,使统编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在剖析统编教材后提出钻研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评价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 统编高中政治教材 实验教材 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为便于区分,本文提到的实验教材是根据高中思想政治实验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统编教材是根据高中思想政治2017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1](1)。实验教材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发展,面对我国的新矛盾、发展的新形势、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高中义务教育普及的新趋势,实验教材的许多内容不合时宜,完善高中政治教材体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中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通过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2](4-7)。我国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和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对高中政治教材进行了修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材,指导一线教师教学。
一、把握教材新变化
(一)课程标准的对比。
统编高中政治教材的编写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根本标准,以新版的课程标准为具体标准。虽然两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性质、实施建议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在以下两个方面却有很大差异:
第一,课程目标的变化。实验教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类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5-6)。统编教材通过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素养和公共参与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让学生成为既有理想信念又有先进思想,既有人格尊严又有责任担当的时代青年。两者比较,统编教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可操作性更强,学科育人目标更容易实现。第二,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课程类别上看,实验教材只有必修和选修两个类别,统编教材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教学,与必修课程的教学实施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满足广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发展的需要[1](9);从教材模块上看,与实验教不同,统编教材选修课程的模块减少,且选择性必修课程有三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由此可见,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开设有很强的灵活性。
(二)教材内容的变化。
统编教材在继承实验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较实验教材而言,在教材内容上有诸多变化。
第一,教材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的整合体现了教材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学科知识逻辑的原则,统编教材有多处知识点整合。例如,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对实验教材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和第九课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第二,教材内容的增减。统编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教材内容的增加和删减,既有整个模块知识点的增加又有个别知识点的增加。例如,教材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知识内容,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增加了“文化自信”等个别知识点。在教材内容删减方面,《经济与社会》删减了“投资理财”等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减反映了时代要求,展示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法治建设的新成就[1](2)。第三,教材内容的更新。教材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对同一内容表述方式发生变化。例如,统编教材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表述中的“建设”改为“建成”,这一变化是根据我国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做出的修正,使表述更加科学合理。
(三)呈现方式的差异。
统编教材最直观的变化是呈现方式不同,在承袭实验教材探究式呈现、拓展式呈现和情境式呈现等方式的基础上,还在以下两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第一,教材设计的变化。统编教材视觉最明显的变化是教材的封面设计更加精美和教材变薄,教材变薄的主要原因是删减了部分内容,使每个模块的单元、课、框都减少了,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此外,教材内容的排版设计更美观,教材改变了原来有些部分文字的字体颜色、大小和对齐方式,突出重点内容,主次分明,一目了然,正文边缘有更多的空白处,学生可以做笔记。第二,教材栏目的变化。统编教材保留了实验教材栏目多样化的特点,但统编教材栏目中的内容和插图及时更新了。例如,在相关链接中增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探究与分享的插图引用了“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创新型科技成果,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又展现我国科技建设的新成果。
二、吃透教材新特点
(一)把握方向,突出政治性。
“统编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意识形态属性更鲜明”[4](4-5)。统编教材阐述了我國各领域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能?通过学习教材的理论知识,学生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创立及如何发展,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统编教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重视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教材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讲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48-52)。此外,统编教材还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教材通过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发展理念和全面依法治国等知识内容,让学生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生态文明和树立法治意识。
(二)立足时代,保持权威性。
统编教材的内容充分凸显了时代性。第一,指导思想的时代性。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增强了内容的时代性和权威性,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发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第二,教学素材的时代性。教材正文和辅助文引用了大量鲜活的资料和图片,紧扣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材话语的时代性。实验教材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教材中只包含“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三个内容,统编教材丰富了这一内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变化无不体现教材话语及时更新且与时俱进。统编教材的内容具有时代性,教材的指导思想选择正确、教学素材引用严谨、教材话语表述科学,让教材内容具有权威性。此外,教材中许多数据、资料的来源依据明确,保持了教材的权威性,使教材内容更科学合理。
(三)深化联系,增强逻辑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选择必定与初中和大学的教材内容相联系[1](1)。统编教材在巩固义务教育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在各栏目中的辅助文部分选择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等内容。统编高中政治教材又与高中其他学科教材相联系,统编高中政治教材阐述了各种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与高中历史课程联系紧密,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任务。统编教材内容体系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教材的各个模块、目录、单元、课、框的结构都严格地按照逻辑线索呈现。例如,从各模块来看,必修一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释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二、必修三和必修四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则说明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统编教材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呈现,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四)以生为本,富有启发性。
统编教材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材中素材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基于已有的经验知识建构新知识。教材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统一,要求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澄清概念、深化认识。教材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要求教师运用议题式、辨析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呈现的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对问题形成浅显的认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交流讨论,思想在交流碰撞中受到启发,最终深刻地认识问题。教材的综合探究栏目围绕具有开放性、引领性的议题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寻找有用素材,参与探究学习,表达观点。教材的探究与分享栏目中材料内容与正文内容紧密联系,通过具有辨析性问题的呈现,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正文讨论的主题,推进教学进程。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学习和合作互动过程中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适应教学新要求
(一)阅读经典著作,钻研教材内容。
统编教材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其他书籍,了解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特点,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虽然高中政治教材的理论高度远不如大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统编教材的政治性、权威性和逻辑性很强,需要教师做好“供给侧”准备,通过研读经典著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6](20-25)。教师只有深刻理解教材的基本原理,才能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将抽象难懂的教材话语转变为学生感兴趣、能理解的教学话语。统编教材刚投入使用,教材的结构体系会让教师感到陌生,这就需要教师彻底改变这种不适。首先,教师要深入剖析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领悟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仔细钻研统编教材的内容,研究统编教材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根据学情分析,做好教学设计;最后,教师要做好经验总结和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观察实际教学效果,分析教学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二)转变教材观念,开发课程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一方面,教师要尊重统编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严格遵循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而要打破对教材的依赖,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有关内容做好适当的取舍,选择恰当的栏目内容、图片等素材开展教学,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从教材内容的搬运工变为建设者,充分开发一切有用的课程资源。统编教材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可以通过“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给学生补充时政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统编教材内容具有生活化色彩,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并利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乡土文化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段时间内师生无法在教室上课,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其他学校优秀教师录制的网络课程。
(三)丰富教学方法,促进知行合一。
教学效果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关,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统编教材的“以生为本,富有启发性”特点要求教师运用情境式、议题式和辨析式等教学方法,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例如,在讲授“伟大的改革开放”这框时,教师可以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观看改革开放前后的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对比后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变化巨大,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教师还要拓展教育空间,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更大的舞台。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在学校内进行,还可以延伸到校园外,学生要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必须参与实践。因此,教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采取实践教学法,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促进知行合一。例如,教师在讲授“创新发展”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科技创新促进绿色生产”的主题开展研讨会,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懂得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领悟创新发展的价值,树立创新意识。
(四)重视教学评价,提高教育实效。
统编教材的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后应提高学业质量水平,考试评价要参考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完整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学评价,教师既要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又要结合学生自评、老师评价和同学互评[1](40)。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测评,及时发现学生在各教学环节表现出的问题,帮助学生虚心接受和改正不足,提高教育实效。学生是自我评价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剖析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可能不全面、不深刻,需要教师综合其他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不断提升自我。统编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人的内在品质,不能直接观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刘曙光,陈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使用和教学策略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19(30).
[5]韩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背景及主要特点[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
[6]毛志浩.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视角——以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湖南省智库专项委托课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对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研究”(编号:17ZWB1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