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俭开
2016年9月,众所瞩目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道德与法治》课程,探索其核心素养内涵、培育价值以及培育路径,成为本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为适应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应对世界形势的发展,我国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每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研制出核心素养的指标和要素,建构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
经过反复论证,目前拟定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暂时没有统一的表述。朱明光在《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所谓核心素养,特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我们熟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而脱胎于《思想品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表现为“道德品质、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可认为是初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学科价值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如何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是保证学科教学正确价值定位以及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一环。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首要特征就是思想性,旨在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因此,我国加快了教育改革,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政治学科课程改革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明确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引领着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同时,《道德与法治》课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与社会实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是本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要求,指导、引领、辐射课程教学,彰显了本学科的育人价值。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所以,初中政治学科不应该仅局限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除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还包括国家与社会、民族与文化、民主与法治、道德与价值、生命与科学、交流与开放等方面认同感的教育。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1.培养一支优秀的初中政治教师队伍是前提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对思想政治课和政治教师的要求,国家层面非常重视高校。其实中小学政治教师也非常重要。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处于最可塑时期,思想品德政治意识是最可引导的。是否有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过硬的政治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初中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思想道德、政治觉悟的高低,影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甚至影响国家和党的前途命运。
2.优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在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灵动的课堂所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重要保障。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向。课堂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场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设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教学的关键,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巧妙科学地融入到教学三维目标中。如在粤教版教材《道德法治》九年级上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一课时,确定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和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及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践行具体措施,懂得通过法律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拥护国家政策和法律信仰,关心国家、民族永续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融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自主发展—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落实可持续发展行动”的目标。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平台。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学生通过所感所悟,去理解知识,从而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養。因此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平台。首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问题化和情景化学习,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以及情境中进行知识的碰撞,为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奠定基础。其次要采用实用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此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观察学生的思维养成,最终引领学生实现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比如粤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分析参与公共事务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深入讨论。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公民意识的觉醒,养成关心国家大事和关注社会生活的习惯。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形成。
3.开展课程活动延伸核心素养培育的空间是必要补充
作为一门具备极强实践性的课程,相比过去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道德与法治》要求的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革新,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创新和协作。因此,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指导学生模拟各类活动,展开一些实质性的调查,从解决身边小问题开始,提高分析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落实,使“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是《思想品德》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内容,明确培育价值,探索培育路径,以培养完满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是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