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0-03-03 07:43邹德芳
关键词:医药广西民族

邹德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外语部,广西 南宁 530200)

0 引言

壮瑶医药文化是几千年来壮瑶族人民世代相承,且与之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医药文化财富.其衍生于广西独特的生态环境,因此更加符合广西人民防病治病的需求.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政府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与中医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为壮瑶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医养结合”为龙头的壮瑶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迅猛,配置资源日趋合理,壮瑶医药文化研究随之也成了热点.[1]

在西医盛行、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下,壮瑶医药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一样,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冲击.因此,保护、传承、弘扬壮瑶族医药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壮瑶医药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大力挖掘壮瑶医药文化资源,有利于弘扬壮瑶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壮瑶族地区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稳固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保护现状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形成与壮瑶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居住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广西壮瑶族人民早期多居住在山区.深山里草药资源丰富,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壮瑶族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医药资源,逐渐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他们主要是靠“口传身教”的方式在家族成员之间完成传承.壮瑶医千百年来确实为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百姓提供着廉价而便捷的医疗服务,靠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作为一种口传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2]72正因为这种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传播知识系统性的严重不足阻碍了民族医药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民族医药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如民族医疗机构及可治疗的病种日益减少,民族医药的行医人员数量锐减等.据2000年中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不完全统计,传统医药有师承及确有专长的人员才有17,000余人,由此估计全国现有的民族医和草药医的总数仅在三万人左右.[3]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广西现有中药材物种为4623种,位居全国第二;[4]已查明的壮药种类2258 种;[5]广西仅大瑶山药用植物就有1393种.[6]截至目前,广西拥有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1个、中药材进出口口岸3个.以此来看,广西壮瑶医药产业呈现出综合实力不强、结构单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诸多问题.另外,由于没有国家颁发的行医资格,壮瑶医药工作者们处于“游医”的状态,身份无法得到正确的界定和承认,给壮瑶医药的传承带来极大的困难.行医身份合法化、规范化的管理是壮瑶医药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如在长时间内无法解决,壮瑶医的处境则极其尴尬.长期以来,传统民族医药为本地区、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这样的危急关头下,重中之重就是要做好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濒临流失的医药文化、诊疗技艺采取抢救性的保护工作.

在壮瑶医药典籍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扶持下,壮瑶医药开始被整理、编写医学专著.壮瑶医药的挖掘与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出版与壮医药相关的书籍有《中国壮医学》《实用壮药学》《中国壮药原色图谱》《常用壮药生药学质量标准研究》《中国壮药志(第一卷)》《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内科学》《历代壮族医药史料荟萃》等;出版与瑶医药相关的书籍有《瑶医药史》《瑶医学概论》《瑶医医道纲纪》《瑶医药道》《瑶医方道》《瑶医生道》《瑶医病道》《瑶医诊道》《瑶药治道》《瑶医神气道》《瑶医打道》等.文化理论和文化体系是壮瑶医药的根本和哲学基础,壮瑶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2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传承方式

已故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中国人在这地球上生活了几千年,那时候并没有现代概念中的医院,但是他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这里面有很多的办法,有许多办法很经济、很实用,比如针灸、拔火罐、刮痧,等等.有时并不需要药,就能解决问题,不但简单而且副作用很少.也就是说,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实际上是有很多好东西,值得我们去继承和挖掘的.所以这里就涉及了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究竟有多深的了解,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地去研究和认识.”[7]可见民族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世世代代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集聚智慧和经验的壮瑶医药在新时代中不应在危机中丧失自己的优势和地位,而要顺势而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将自己的医药文化发扬光大,世代传承,充实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世界医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2.1 壮瑶医药调查及文献整理

瑶族与壮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无法对本民族医药文化历史、衍变、发展、医术、用药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后人也无从考究壮瑶医药文化的起源和缘由.[2]71所以要传承壮瑶医药文化,其搜集、调查、整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广西壮瑶医药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百色、靖西、恭城、河池等市县和一些较偏远山区.再加上历史原因,壮瑶等少数民族多居住在丘陵和深山,民间流传着“高山瑶,半山苗,汉人住平地,壮侗住山槽”的谚语.交通不便和知识闭塞是发展壮瑶医药的主要阻力.虽然现今很多地市通高铁,交通方式便利,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开放,但是“口传身教、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仍然是壮瑶医药传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传统行医人员的技艺和经验仍主要流传于家族、师徒之间,宝贵的医药文化遗产因老一代壮瑶医药人的离世和人的思想封闭而面临失传的危机,壮瑶医药文化的调查和整理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深入到广西壮瑶地区进行调研,收集、整理、编纂壮瑶医药文化文集是保护和传承壮瑶医药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唯有真实、准确的文字记录才能让后人学习到宝贵的民族医药精髓.在调查和整理过程中,国家的民族政策得以宣讲,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得以传播,民族自信、民族交流、民族情感得以培养,这是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团结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在调查和整理过程中,应打破当地人民文化传播的隔阂和偏见,鼓励老一辈壮瑶民族医师们以传承为目的,毫无保留地分享、讲授医药文化知识,培养家族成员以外的医药继承人,提供珍贵的文字、图片资料,确保壮瑶医药文化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最终实现壮瑶医药文化从“口传”到“文传”的根本性转变,使壮瑶医药的文化精髓能够永远地保存下来,为民族医药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发展”.[8]民族医药文化遗产是珍贵的资源,包含了少数民族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具有传统性、地域性和口承性三种特征,与西医和中医的文化背景和医药知识是不同的,具有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充分和必要条件.[9]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具有传统性、地域性和口承性三大特征,再加上其物态文化、符号文化、医药习俗文化三大基本形态,[10]有别于西医、中医的知识体系,满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条件.广西壮瑶医药文化孕育于壮瑶人民对疾病、健康的观察、思考,集聚世代相传的生活生产经验,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此为传统性.广西壮瑶人民早期海拔高、纬度低、湿度大、气候炎热的居住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医治病种、诊疗手段、行医方式具有独特的地域性.迫于少医少药的现实条件,行医人员往往游街走巷,穿梭于密林深山,采集草药,并且根据上一代的口传经验继承医药知识.口承就成了民族医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广西壮瑶医药文化根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自然资源、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在医药认知、诊疗方法、用药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民族传统医药的最好方式.可以将传统医药的知识高度文献化,保护与传统医药相关的实物、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背景等,促使整个相关的医药文化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都将得到保护和重视.

目前,广西少数民族医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就有瑶族医药(药浴)、壮医的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的药线点灸疗法是广西申请并获审批的,瑶族医药的药浴是贵州省从江县申请获批的.广西的壮瑶医药文化虽然历史悠久,但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工作尚显不足.壮瑶医药文化内涵深厚,还需努力挖掘,以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

200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第26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入,保护、扶持和发展民族医药,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2008年,卫生部(现卫计委)将壮医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范围,赋予壮医合法从医资格.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条例》(2008)、《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2011)、《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等文件,对加快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作出全面安排,为壮瑶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方向.中央、自治区的高度重视以及医药工业被列入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规划,都使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

3.1 以文化带动壮瑶医药的产业化发展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由经济逻辑来解释,但长期的经济行为则是经济逻辑所无法给出答案的,必须求助于文化逻辑,文化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方向的作用.[11]146文化是医药的灵魂,是真正起推动性作用的因素.壮瑶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从自销自制、自制自用的自然经济状态到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阶段.这种从文化到产业的发展思路,是对壮瑶医药文化的传承,也是古老医药创新发展的新契机.二十世纪末,全球兴起了“绿色药物”行动,这是对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呼应,也是对人类自身健康的一场革命.[11]145广西壮瑶药材资源丰富,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的1/3,中草药物种数量排全国第二位.[12]古老而传统的壮瑶医药成了“生态保护”下的新药来源,也给世界医学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灵感.壮医药的核心理论“三道两路”,瑶医药的核心理论“盈亏平衡”“三元和谐”论均为强调调节人体机能,疏通阻塞,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这些核心文化理论既是壮瑶医的哲学思想基础,也是壮瑶医诊治的理论架构.这与世界健康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吻合的,也更契合人们养生防病的需要.

民族医药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天然药物、生物药物、中药产业成了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此外,国家开始重视民族医药的研发,壮瑶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摆脱民族医药在开发产品方面品种少、档次低、创新能力与技术含量缺乏的束缚.广西已确定了打造“八桂药谷、南方药都”的目标,截至2003年,广西中草药市场销售总额已达44亿元,产业效应潜力巨大.目前广西拥有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广西玉林制药厂、广西金嗓子公司等知名企业,已经形成品牌的30多种中成药,如正骨水、云香精、跌打丸、百年乐、三金片、红花片、华佗风痛宝等,大部分都是在壮瑶医药民间验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玉林制药厂、桂西制药厂、柳江制药厂为生产壮药的民族药定点生产企业.广西德坤瑶药业有限公司、金秀圣堂药业有限公司、金秀亿草丰茂瑶药公司等六家民族医药公司是生产瑶药的产业.壮瑶医药在治疗妇科病、疑难杂症、养生方面有独特的功效.因此,近年来广西的民族医药产业走医养结合的道路,带动了养老机构、养生保健药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为纽带带动的壮瑶医药产业对国内外医学的影响,是自身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文化发扬光大的动力.

虽然近年来广西壮瑶医药产业经济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医药文化体系完整且成熟的苗医、藏医等民族医药产业.整体来看,壮瑶医药服务总量不足,产业集中度较低,医药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广西正值提升壮瑶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应发挥优势,化解危机,摆脱困境,深化壮瑶医药文化理论.从生产、科研、经营和教学等多层次高标准地发展广西壮瑶医药产业经济,提高服务总量,大力推进壮瑶医药产业经济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13]

3.2 以文化促进壮瑶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制度是文化保护、创新的有效手段.民族医药知识产权是指民族医药领域对智力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2007年的《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两个原则,一个是有效保护,另一个是合理应用.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途径主要是专利、技术秘密的保护,包括商标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也包括地理标志和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医药资源丰富,但因缺乏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被视为公共领域的自由资源,民族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专有性被无视和践踏.民族医药文化保护是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问题.广西壮瑶人民应在整理、开发民族医药新药物、新品种的同时,加强法律保护意识,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手段,继承、创新过去和现有的成果.在对壮瑶医药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综合保护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提高民族医药的科技含量,这是壮瑶医药文化创新必经之路.

3.3 以外宣翻译加强壮瑶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民族文化输出开始受到重视.民族医药文化的对外输出丰富了世界文化体系,同时也避免弱势文化被主流文化吞噬和同化.民族医药文化要走出去,翻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宣翻译具有跨文化性,其目的是实现和促进文化交流.[14]壮瑶医药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融,以翻译为手段,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传播壮瑶医药文化、扩大壮瑶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文化,翻译的属性不仅是语言上的交际,更是文化上的交流.[15]所以在译介壮瑶医药文化时,我们不能仅追求字面意义的传递,更要传达原文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壮瑶医药文化受历史发展、经济水平、风俗习惯、生存环境的影响,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移植原文特有的文化,同时兼顾受众的文化理解差异.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外宣翻译也必将带动壮瑶医药文化的纵深研究和民族医药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国民族文化外宣翻译的整体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的交融,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对提高壮瑶医药文化的内在发展动力及国家软实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3.4 壮瑶医药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大数据研究是全球科技发展的前沿,传统医学与高科技的融合势必极大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建立壮瑶医药文化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壮瑶医药产业的信息数据中心,为医疗机构、企业提供知识创新和数据开发的共享服务.并开通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诊疗信息沟通等在线服务,推广民族医药知识和产品,提升民族医药文化的接受度,最大化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省时增效地实现壮瑶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4 结语

广西壮瑶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传承、发展和创新是民族医药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民族生存发展永恒的主题.壮瑶医药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中交融,以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医学和国际文化的舞台,对提升民族自信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意义深远.广西壮瑶医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同时以创新的视角,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应齐头并进、不可偏废,从而完成对广西壮瑶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医药广西民族
广西贵港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传统医药类非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