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眼中的延安精神

2020-03-03 11:26王亚妮
领导月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斯诺友人

王亚妮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延安精神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外国友人高度关注,他们从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和为民服务等各个方面描述共产党人这种精神风貌。

闪耀着“兴国之光”的“神奇的队伍”

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一些外国友人通过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朴素的作风等革命风貌。最早描述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貌的是第一个到达陕北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向世人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神秘面纱。接着,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等数十位外国人先后到达陕北苏区,将清贫而廉洁的共产党员、装备低劣却奋战在民族解放第一线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呈现给世人。

经过4 个月与共产党人朝夕相处,斯诺撰写了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的《红星照耀中国》,该书问世后迅即风靡世界。书中,斯诺首次向世界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称“长征是军事史上一场伟大的壮举”。通过长征,世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坚韧和执着;另一方面,斯诺也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共产党人,如此的朴素、如此的奋发向上!财政部长林伯渠,身穿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同部下一样仅有两套制服,另有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伙食也同部下一样;他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斯诺还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大学——一所独特的高等学府,“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感慨之下,他将中国共产党人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称之为“东方魔力”,并断言这是“兴国之光”。

随后,斯诺夫人海伦进入延安,她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奥秘——在中国共产党内,一个人社会名望的上升和他降低自己生活标准的能力正好成正比例。能以最少量的东西维持生命,这就是天生优越的标志,也是天然领袖的资格。

“还政于民,言必信,行必果”

抗战胜利前后,一些来到延安的外国记者、专家和军人纷纷撰写文稿,展示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当时,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约瑟夫·史迪威在他的日记里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早期,他自问“共产党人靠的是什么呢”?20 世纪40 年代中期,他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中国共产党减税、减租、减息,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参加管理,实践诺言,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还政于民,言必信,行必果”的特质。

谢伟思如实记录了他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延安精神,“这里也完全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中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而且,他还发现陕甘宁边区经济形势得到改善,“军队给养有了改善;党政工作人员伙食和服装比以前好了;当地医院里营养不良病例几乎完全绝迹了”,其原因在于共产党人领导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当然,谢伟思也发现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修正错误的勇气,他说:“一项具体措施或者政策发现是失败的或是不适合情况的,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承认失败,作出改正。”

美国记者白修德告诉世界:中国共产党人都是富于献身精神的人。他们献身于共产主义运动,把自己的身躯当作给农民照亮路途的火炬。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不但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延安时期的成就,还指出他们生活清苦,但从不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人的出发点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她是第一个把“毛泽东思想”传播给全世界的外国人。

“延安时代给胜利者留下了一种革命斗争的英雄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外国友人开始从多个角度阐述延安精神。美国教授莫里斯·迈斯纳在他的专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中,称延安精神为“延安传统”。他认为,“延安时代给胜利者留下了一种革命斗争的英雄传统,这就是神圣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这是“一种能为未来提供模式的活生生的革命传统”。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着力称赞和高度评价的延安传统,是制度方面和革命价值观方面的遗产。他提出延安精神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包括“为人民的利益英勇斗争、敢于牺牲的观念;艰苦奋斗、勤奋努力、勤俭节约、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自我约束等观念”。曾经的美军观察组成员高林·约翰专门撰写了《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认为延安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斯诺友人
致友人(组诗)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延安精神传万代
《戏答友人》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