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6)
创新是一个社会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更加强烈。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中国经济腾飞双引擎”的号召。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创新型转变是否成功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众创空间、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小微创业孵化园等项目在助推大学生创业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梳理当前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上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万物皆可互联”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出无数创新的产品。以场景应用为核心的各种移动应用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改变着人类延续几千年的生活方式。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因素较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政策帮扶、社会环境、家庭情况以及融资渠道等。内部因素主要由创新意识、创业素养和创业能力三大部分组成。
创新意识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于什么是创新,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美国学者帕内斯认为创新是产生具有独特性和价值性成果的行为;日本学者伊东俊太郎认为创新就是解决新问题、进行新组合、发现新思想、发展理论的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的莫雷教授认为,创造力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物的能力。这里的产物,是指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功。它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或新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设想或新的理论。因此,新颖性和价值性是创造力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个体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能敏锐地发现新事物、接受新问题、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产生出对社会或个人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必须是新颖的或者独特的,要么是前所未有的,要么是别出心裁的。没有创新意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业素养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学生在面对创业的困难与挫折时能否做到乐观自信、勇敢顽强、百折不挠。创业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否将创新意识实体化的能力,具体包括了学生能否胜任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以及团队领导力与协作力等。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高低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败息息相关。但是,传统以应试为主的学习取向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实践教学的缺位阻碍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们国家自2000年就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近20年的时间,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前的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倾向。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力被片面追求考试高分数所遏制。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让不少大学生依然以应试的观念去看待大学课程,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标准的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意识淡薄,不求甚解,缺乏探究意识,自然在学习中难以萌发自主创新的意识。
虽然自2000年起,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均再三强调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国家也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再三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然而,目前的大学校园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灌输知识”“传授知识”的现象并不鲜见。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既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抑制了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乐观与自信、面对困难时的勇敢与顽强?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的:“发现是教育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出真知”,实践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因此,实践教学亦是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然而,由于存在实践教学课程占比较低、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实践教学场地不够、实践教学设备亟待更新等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针对当前大学课堂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上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增加实践教学力度等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放眼世界,技术的洪流滚滚向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场景应用深刻地转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在1与0组成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现代人至关重要的竞争力之一,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当转变以应试为导向的传统教学观念,思考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将教学的中心真正落到学生身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者与教师都要摒弃以“分数”为目的的教学观念,重新调整教学的方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的基准点和出发点,将教学的目的从“应试”转向“能力”,将教学的目标从“唯分数论”转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教师从课堂的“独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伴奏者”,让大学的课堂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合奏”,扭转当前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倾向,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大学的课堂教学重点在于“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要转变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创建,打造民主、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打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
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号召,通过学分银行、国家资格框架等方式营造“终身学习立交桥”,积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同时树立“互联网+”的使用意识,积极打造在线学习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一个“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主创新的能力。高校要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审视学生学习的需求,建立大数据时代开放、共享的在线学习环境,让传统“一间教室、一名教师、一所学校”的教学方式,以微课、慕课等形式逐渐转变为“一个播放器、一张互联网、无数的教室与名师”的开放式教育。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新方式,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内容,构建涵盖法律基础、市场营销、财务税收知识、创业者基本素养等方面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与困难时的乐观自信、勇敢坚韧的品质。
高校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高校要继续深化课程教育改革,以实践教学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实践教学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以派教师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以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可以采取聘请企业一线优秀员工来校兼职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同时引导教师以“双向能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方式革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双向能动教学法”是指教师以教学主题为教学的核心源,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精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与教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学生自主练习到教学反馈这样完整的教学链,形成循环往复的教学互动情境,最终在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探究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核心与“双向能动教学法”类似,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主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创业不是口号,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海市蜃楼”,只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的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考”,才能“在思考中创新”。因此,高校要立足自身的优势专业,通过“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创业项目。高校打造“众创空间”“创业复孵化园”等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平台时,除了给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诸如创业产地、创业设备等硬件方面的支持外,还应做好学生自主创业融资服务、工商注册、财务税收等方面的“软实力”服务。高校创建众创空间等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应考虑引入优质企业共同助推、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入企业共同参与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平台的好处在于,企业有着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能给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一定的创业指南和指导。但学校也不能将服务平台完全交由企业管理,避免服务平台全面市场化后有可能给学生小微创业项目带来的资金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