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拾粹

2020-03-03 21:45
光明中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太祖白菜萝卜

二十八脉相逐上下,一脉不来,知疾所苦。尺胜治下,寸胜治上,尺寸俱平治中央。脐以上阳也,法于天;脐以下阴也,法于地;脐为中关。头为天,足为地。有表无里,邪之所止,得鬼病。何谓表里?寸尺为表,关为里,两头有脉,关中绝不至也。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阴绝而阳微,死不治。三部脉或至或不至,冷气在胃中,故令脉不通也。

——西晋·王叔和《脉经·卷四·辨三部九候脉证第一》

夫阴清而阳浊,浊中有清,清中有浊,别之奈何?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流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孔窍,其浊者下行诸经。故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曰:治之奈何?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取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治伤寒须识阴阳二证,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合为十二经。在手背者为阳属表为腑,在手掌里者为阴属里为脏,足经仿此。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素问热论,亦只说足三阴三阳受病。巢氏言:一曰太阳属小肠误矣,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卷第四》

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何谓也?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腠理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出泄,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拥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也。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何谓也?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腠理发泄,汗出腠理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出泄,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中焦受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拥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也。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目属肝,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扎也。若热入于目,牵其筋脉,两眦俱紧,不能转视,故目直也。若得心热则搐,以其子母俱有实热,风火相搏故也。治肝,泻青丸;治心,导赤散主之。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上·肝有风甚》

扁鹊曰:脉气弦急,病在肝。少食多厌,里急多言,头眩目痛,腹满,筋挛,癫疾上气,少腹积坚,时时唾血,咽喉中干。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在,候脉要诀岂不微乎?脉浮如数,无热者,风也。若浮如数,而有热者,气也,脉洪大者,又两乳房动,脉复数,加有寒热,此伤寒病也。

——西晋·王叔和《脉经·卷五·扁鹊脉法第三》

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日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清·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怔忡者,心中跳动不安,惕惕如人将捕,有思虚便动者,皆属血虚也。若时作时止者,或痰因火动也,瘦人是血少,肥人多属痰,若真觉心跳者,尤属血少,宜四物朱砂安神丸之类,如因惊而得者,盖惊则神出舍,舍空则痰生也。

——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十二》

橘红遇雨扬芳名

广东化州橘红,上贡朝廷,远售中外,为世所共知。橘红入药籍虽只在乾隆年间,却很快就芳名远扬,身价日高。

如苏泽堂的一株,《岭南杂记》说它“治疾如神,每片真者可值千金”。《化州橘记》说它“皮红,有白毛戟手,香烈而味辛,花实之年,一株可享一千银”。区区橘红,何以名气这样大?这样值钱?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诱人的传说也是其中之一。

据民间传说,清初有一官吏,性情急躁如火,在广东化州为官时,曾患咳喘病,遍请当地名医诊治,服药无效,每逢气候变化,心情不好,病辄发,甚为苦痛。

某夜,大雨不止,官吏的咳喘病骤然加重,剧咳不止,喘促难卧,无奈夜雨倾盆,延医不便,急忙叫女婢将日间所服之药再煎服用。女婢因屋内无净水,准备到水井中汲清泉,但因雨急路滑,恐怕耽误时间要遭到斥骂,仓促间便顺手悄悄取阶前缸中的屋檐雨水倒入药罐,以此水煎药。

一会儿药煎成,官吏服下后自觉舒服,后又再服,咳喘竟大减,以至一夜好睡。第二天,官吏一觉醒来,精神爽快,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又不禁感到十分奇怪,此药昨日白天与夜晚的疗效竟大相径庭呢?奇怪。

“来人,把昨晚煎药的女婢叫来。”女婢过来,十分恐慌,见所问正是昨晚之事,更觉胆战心惊,除了上下牙颤抖之外,说不出一句话。

官吏软硬兼施,女婢才实言相告。大家远远近近地望着房子,纷纷议论着,但又得不出结论。后来,有一幕僚说:“州衙瓦上有橘红之落花甚多,风雨把落花带入小缸,是不是橘红治好了病也很难说。”

后试之,果然如此,于是橘红便闻名于世了。

——摘自中医宝典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35.html

阴维者维于阴,为诸阴之会,与阳维皆络于身,若阴不能维于阴,则怅然失志。其经起于足少阳之筑宾,与足太阴会子脾之腹哀、大横,与太阴、厥阴会于脾之府舍、肝之期门,与任脉会于任之天突、廉泉。其见证也,苦心痛。

——明·翟良《经络汇编·阴维脉论》

阳务于上,阴务于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家脉重,阳家脉轻。阳候多语,阴证无声。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阳虚则暮乱,阴虚则夜争。阴阳消息,证状各异,然而物极则反,寒暑之变,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阴证似阳,阳证似阴,阴盛隔阳。

——宋·朱肱《类证活人书·卷第四》

从《小青龙汤》小议清肺排毒汤组方

《小青龙汤》是《中国最美经方丛书》系列之一,而小青龙汤是中华中和医派最常用的经方,是专门针对外有邪气而内有寒温水气之发热咳喘而设,其组成是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细辛、桂枝、半夏。国家推荐的新冠肺炎之良方“清肺排毒汤”由多个经方化裁而成,有学者认为其中有小青龙汤的影子,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应该是其中有大青龙汤的影子,然而事实上医圣张仲景也不主张把二者分的十分清晰,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明确指出:“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说明在经方使用过程中,关键是病机的调理,重在病机的把握。疾病的现实发热,并非是非热即寒,非阴即阳,大多是寒热交杂,阴阳并病,错综复杂,所以只要谨守病机,就能取得疗效,大小青龙之关键是平喘利肺,扶正驱邪,而其中的麻黄是关键之关键,所以清肺排毒汤中首选麻黄利肺平喘,可以迅速缓解病人的危急重症,力挽狂澜!这才是清肺排毒汤之妙招!学习经方之妙,学习经方之奇,在临床应用中找灵感,在临床实践中升华,这才是中医大发展之根基!

——王成祥、杨建宇摘编自《中国最美经方丛书·小青龙汤》

地龙与蚯蚓

地龙,原名蚯蚓,其身价上升与龙平等,据说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关。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不久,患了“缠腰火丹”病,他的哮喘病也一起复发了。太医院的医官们绞尽脑汁,仍是回春乏术,百无一验,太祖一怒之下,将所有治病的医官都监禁起来。后来,一位河南府的医官想起洛阳有位擅长治疗皮肤病的药铺掌柜,外号叫做“活洞宾”的,善治此病,于是上章推荐。“活洞宾”来到宫中,见太祖环腰长满了大豆形的水泡,像一串串珍珠一样,这时,太祖问道:“朕的病怎么样”。“活洞宾”连忙答道:“皇上不必忧愁,下民有好药,涂上几天就会好的”。太祖冷冷一笑:“许多名医都没有办法,你敢说此大话”。“活洞宾”道:“倘若治不好皇上的病,下民情愿杀头,若治好了,请皇上释放被监禁的太医”。太祖回答道:“若真如此,就答应你的要求”。于是,“活洞宾”来到殿外,打开药罐,取出几条蚯蚓放在两个盘子里,撒上蜂糖,使其溶化为水液。他用棉花蘸水液涂在太祖患处,太祖立刻感到清凉舒适,疼痛减轻了许多。他又捧上另一盘蚯蚓汁,让太祖服下。太祖惊问“这是何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活洞宾”怕讲实话而受到太祖责罚,就随机应变地说:“皇上是真龙天子下凡,民间俗药怎能奏效,这药叫做地龙,以龙补龙,定能奏效”。太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服下。几天后,太祖的疱疹落,咳喘止,疼痛消失,又上朝了。“活洞宾”也因此而极尽荣华。从此,地龙的名声与功能也就广泛传开了。地龙,又名广地龙、蚯蚓,为巨蚓科环节动物毛蚓和缟蚯蚓的干尸,生用或鲜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寒,入肝、脾、肺、膀胱经,有清热息风、清肺平喘、通经活络、清热利尿之功,适用于壮热惊厥、抽搐、肺热咳喘、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曲伸不利、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本品性寒体滑,下行降泄,善能清热平肝,息风止痉。《本草纲目》言其“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有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等,有解热镇静、抗惊厥、扩张支气管作用。现介绍三则地龙食疗药膳方,供选用。①桃仁地龙饼:桃仁20个,地龙30 g,红花、当归、川芎各10 g,黄芪100 g,玉米面400 g,小麦面100 g,白糖适量。将桃仁去皮尖,略炒后研碎,地龙酒炒后研细末,余药水煎取汁,以药汁和玉米面,小麦面、地龙粉及白糖,制成小饼,撒上桃仁末,烙熟服食,每日1剂。可补气活血,通经活络,适用于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语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或暗淡无华等。②地龙炖凤爪:地龙30 g,凤爪10只,调味品适量。将鲜地龙清水活养24 h,使其吐出泥沙浊液,然后放入锅中。煎取地龙汁100 ml左右。凤爪洗净晾干,置油锅内炸至爪皮起泡时捞出。用料酒、食醋、蒜泥、姜米、精盐、湿淀粉勾成芡汁,倒入锅中,放入凤爪,小火焖30 min,而后加入地龙汁,再焖片刻即成,3日1剂。可滋养肝肾,利尿活络。适用于卒中后遗症,糖尿病足等。③冬瓜焖地龙:地龙30 g,冬瓜500 g,调味品适量。将地龙烘干,研末备用。冬瓜刨净外表皮,去瓤,洗净,切块,在沸水锅内稍烫至半断生。沙锅内放入适量清汤、混合油、蒜泥、淡豆豉等,武火煮沸后,再入冬瓜、地龙末,文火煮至冬瓜熟时,调入精盐、胡椒粉、酱油、味精、葱白调味即成,每日1剂。通络祛风,利水降压。适用于卒中后遗症,肥胖症,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等。

——摘自中医宝典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1013.html

白菜萝卜保平安有据可依

民间有句俗语:“白菜萝卜保平安”。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白菜萝卜是可以放心朵颐的安全食品。所以,别看白菜萝卜价格低廉,但是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却很高,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经常吃点。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菜中之王”美称。白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白菜籽距今约有六千年至七千年,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十九世纪白菜传入日本、欧美各国。明朝时白菜传入朝鲜,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今天,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引种了白菜,白菜种类很多。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如配葱白、生姜、萝卜等煎汤饮,可治感冒;如捣烂,炒热后外敷脘部,可治胃病。白菜根配银花、紫背浮萍,煎服或捣烂涂患处,可治疗皮肤过敏症,尤其是对面部皮肤过敏症有较好疗效。大白菜洗净切碎煎浓汤,每晚睡前洗冻疮患处,连洗数日即可见效。现代医学发现,多吃白菜还能防乳腺癌。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由于她们常吃白菜的缘故。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联系的雌激素。我国是萝卜的故乡,栽培食用历史悠久。萝卜又名“莱菔”“罗服”,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萝卜的记载。它既可用于制作菜肴,炒、煮、凉拌等俱佳,又可当作水果生吃,味道鲜美,还可用作泡菜、酱菜腌制。萝卜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萝卜不含草酸,不会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更有利于钙的吸收。萝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萝卜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消肿散瘀之功效。在我国民间,萝卜有“小人参”的美称,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之说。元代诗人曾写有赞美萝卜的诗句:“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对萝卜也极力推崇,他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近来有研究表明,萝卜所含的纤维木质素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生吃效果更好;萝卜中的芥子油和膳良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摘自中医宝典http://zhongyibaodian.com/diangu/a10994.html

猜你喜欢
太祖白菜萝卜
一棵白菜
开水白菜
神奇的“白菜换装”
婆婆纳
萝卜蹲
买萝卜
曹植聪慧
画说“白菜”
地龙的传说
气坏皇帝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