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金伟
(重庆市中医院骨一科,重庆 400021)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逐渐的提高,在下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的过程中,术后出现骨不连的发生率较高,有关数据显示,该疾病的发生率超过了10%[1]。现如今,微创附加钢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分析研究了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临床治疗效果,现有以下报道。
选取2017年05月~2019年05月本科室接收的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19~61岁,平均(33.55±5.84)岁,71例左侧,49例右侧,63例胫骨,57例股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首先,实施麻醉,可实施全身麻醉,利用止血带止血后进行手术,在患者肢体内侧避开神经血管作纵向切口,长度保持在2 cm左右,从皮肤到骨骼逐渐进行分离,利用骨膜剥离器剥离近端骨膜,在需要放置钢板的位置,利用骨刀对断端骨痂进行剥离。选择长度合适的钢板,将套筒上安装在钢板远端螺钉孔,插入钢板,在体位找到近端螺钉孔的准确位置,在近端作小切口,软组织实施分离后插入套筒[2]。钢板位置在长骨髓腔,钉道利用髓内钉穿出,在套筒进行钻孔。利用克氏针钻孔,直径为3.0 mm,皮质锁定螺钉并固定,普通皮质螺钉固定加压孔,在远端和近端拧上3枚固定螺钉。倘若断端存在钢丝,作切口取出钢丝,有利于钢板的准确放置。
详细记录各项指标,具体为: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感染、损伤神经血管、髓内钉断裂)等。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12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88.43±12.68)m i n,骨折愈合时间(6.3 7±0.4 2)月,术后出血量(250.71±21.36)mL,感染、损伤神经血管、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例数为0,效果显著。
在临床中,骨不连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萎缩性骨不连,二是营养不良以及肥大性骨不连。利用髓内钉固定对股骨、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髓内钉利用长管状骨髓腔进行固定,固定长骨中心轴,能够有效去除弯曲应力,对骨骼生物力学影响比较小[3]。与此同时,实施弹性固定,有助于骨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骨折的愈合程度。倘若髓内钉固定后患者产生肥大性骨不连,这就表明患者的骨折端存在新骨,局部的血液循环较好。出现该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固定不牢靠,患者的骨折端存在剪应力,新生修复组织不能抵抗剪应力,会产生断裂现象。针对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稳定的力学环境是主要的治疗目的。本文择取本科室接收的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微创附加钢板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分析各项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8.43±12.68)min,骨折愈合时间(6.37±0.42)月,术后出血量(250.71±21.36)mL,并发症(感染、损伤神经血管、髓内钉断裂)无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采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对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稳定性的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