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笑弘,薛保菊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3000)
职业能力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跟岗实习正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职业能力,在毕业后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就业条件,契合用人单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通过创新学生跟岗实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使其在日后的工作实习中符合岗位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提出确定了现代教育职业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需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该能力的关键是核心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是员工在岗位上从事某项工作的关键职业能力,能够为组织带来较高的绩效,包含动机、知识和行为,是跟岗实习中学生需要培养和具备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明确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价值,进而创新学生学习和实习模式,形成具有职业教育优势的跟岗实习实践体系。
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主要向社会输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院校的实训体系包含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模式。认知实习侧重观摩,顶岗实习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进行练习,而跟岗实习则将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助手、学徒参与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家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在导师的技术指导和实习监管下,通过科学、严格的岗位实习机制对学生主体进行培训指导,进而将企业、学校作为跟岗实习的引导方。
1.健全协议,维护三方合法权益
部分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跟岗实习时,存在草率签订、不签订协议的情况,或者对相关协议条款内容执行不严肃等问题。因此,建议高职院校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签署学生、学校、企业协议,维护三方的利益,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2]。在签署协议之前,学校需要完成以下工作:首先,对条款进行细致的讨论和调研,保障学生在企业中应得的教育权利。其次,科学设置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教学进度,确保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节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跟岗实习。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保障学生熟知协议内容,避免实习过程和协议相互脱节,突出协议的权威性。
2.企业调研
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需要与跟岗实习的对应企业开展细致的调研工作,建议优先选择校外的实训基地。通过分析评估生成书面报告,如《跟岗实习实践方案》,其中包含安全防护情况、健康保障、实习企业的资质、实习周期、企业内部指导教师、实习岗位、实习人数、企业诚信状况、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工作环境[3]。
建议在跟岗实习活动开始前1-2个月开始调研工作,结合跟岗实习的计划和企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1.加强技能和知识培训的结合
若想使学生在跟岗实习中有所收获,科学设计和安排实习活动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指导思路和方式提升实习效果,将技能训练和知识培训工作充分结合。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因此部分企业在组织实习时常常忽视了岗前培训工作,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和岗位实际操作内容无法有效衔接,影响跟岗实习指导作用的体现。因此,企业有必要结合跟岗实习岗位和工作流程,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外,在跟岗实习阶段,企业导师应记录学生培训学习和跟岗情况,便于对跟岗实习考核提供依据。
2.信息化跟岗实习管理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对学生跟岗实习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学校和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学习通、智慧职教云等)对学生的日常岗位实习和常规作业完成监督管理。及时更新在线系统习题库,建议教师在评论区答疑解惑、考勤汇总,并生成实训报告,为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提供后续考核依据[4]。信息技术平台能够突出跟岗实习管理的科学性,构建学生实习跟踪、监督机制,形成学校教师、企业指导老师、学生的三方有效互动,综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双边实训指导模式
其一,配置指导教师。企业跟岗实习指导工作中,一般由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应的管理人员、一线业务人员、工程师等担任企业指导教师。学校配置专业老师担任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侧重岗位指导与培训,学校指导教师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与深入,双方的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情况,及时研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后续的跟岗实习计划进行优化。此外,指导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习阶段出现的心态、技能、操作方面的变化,通过职业发展引导,进而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其二,实习制度安排。建议高职院校围绕“企业轮习、两轮跟岗”的方式组织跟岗实习活动,结合学生的基础专业课、认知实习、专业核心课等内容组织实训工作,指导学生完成就业准备,提升其核心职业水平。按照跟岗实习制度,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参与跟岗实习。第二轮跟岗的企业和岗位应与第一轮有所差别,增加学生接触不同岗位和企业的机会,拓展其就业选择范围,提升职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过程性考核
高职院校可以结合预先制定的考核内容和评定标准,实现技术教育和德育工作的融合,将跟岗实习过程分解为三个模块:其一,日常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平时考勤状况、安全纪律等要素,由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打分。其二,线上教学考核和汇报过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在跟岗实习时学习的知识点、工作内容,进而分析得出大家的不足和改进空间,此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批阅打分。其三,对实训报告手册的考核,该手册中反映学生全过程跟岗实习的内容,由校内指导教师进行打分。
2.实习汇报考核
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应共同参与实习汇报活动,按照企业和岗位进行小组划分并制定实习报告。汇报过程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实习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享工作案例和实习感悟;第二部分主要总结现场实习、作业流程、异常问题处理、就业思考等部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跟岗实习的相关建议,帮助其明确自身优势,加强对今后就业的思考,提升其核心职业能力。
3.信息评价系统
建议高职院校借助信息技术对跟岗实习活动进行评价考核,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开发实训管理系统,健全指标评价机制,建设实习管理和考核平台,实现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结合。将企业信息和学生实习数据输入系统中,上传学生的跟岗实习记录、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跟岗实习的评价、学校教师对跟岗实习过程的指导,实现校企实习管理的教师工作反馈。跟岗实习管理系统还具备评价功能,按照“5+3+2”的模式完成跟岗成绩评定,其中50%是企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实习阶段的态度、任务完成状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要素的量化评价;30%是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跟岗实习的周记、表现等内容进行跟踪测评;20%是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该系统将量化模式和实习考核充分结合,进而突出实习评价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跟岗实习主体包含学生、企业、学校三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创新跟岗实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化学生的实习态度,使其懂得鼓励自己,培养其良好的适应能力。因此,高职学校需要明确跟岗实习的制度,科学设置实习目标和考核标准,对学生加强技能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