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再思考

2020-03-03 17:34王兴全陈艳莉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报学术政治

王兴全,陈艳莉

(乐山师范学院 a.学报编辑部;b.图书、档案馆,四川 乐山614000)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贯穿于社会一切活动之始终,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人才[1]。高校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发表的平台与思想文化的载体,其出版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学报育人的职能①已经得到了学界、学报界的共识,有关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也有学者展开了一些研究[2-5]。但总体来看,由于固囿于高校学报校本性定位,目前研究和关注的重心大都着眼于高校学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报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党性更加突出,社会育人职能日益彰显。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数字化进程加快,多元思想、多元文化融汇并存,这也给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多新任务、新要求,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更加复杂。因此,在新时代国家“强国战略”背景下,如何遵循教育学与传播学规律,找准定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党的“喉舌”与“阵地”作用,成为当前高校学报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必要性

思想是行动之源,只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认知才能指导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而“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新的时代,高校学报就应该具有新的办刊思想。由于长期受固有思想的束缚,在办刊过程中,一些高校学报对其在新时代办刊定位和发展方向仍不明确,仍存在着重视教育服务的校本性而忽略了其学术传媒的社会性、重视学术建设和智育而对政治建设和德育着力不够等问题。这不利于高校学报科学、健康发展,不利于高校学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报首要职能

从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来看,任何出版物都是社会意识的载体,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出版物具有着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党性。“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6]。出版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决定了不仅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全部社会民主主义出版物都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7]。因此,出版工作作为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更加纷繁复杂,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党更加重视出版物的思想政治舆论的引领工作,如:2002年7月,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出版物必须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2008年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报刊出版管理的意见》,要求报刊出版单位必须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宣传纪律”;2014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了《关于在出版行业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培训的意见》,要求出版人员要增强政治意识,做好出版导向。2018年3月国家机构改革,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新闻出版工作,这反映出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出版物的党性建设和其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8]

“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略,这就要求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管媒体”这也是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根本原则,无论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还是民营媒体、外资媒体都必须置于党的领导管理之下。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性媒体,虽不同于党报、党刊,不是直接指导各条战线工作,但它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场所,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平台和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学术性与政治性是高校学报基本属性,但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在发展中,不能只讲政治性而忽略其学术性,更不能只讲学术性而忽略其政治性,况且许多学术问题是不能与政治问题截然分开的。因此,高校学报学术出版工作同党的新闻出版工作一样,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都应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都应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期,高校学报在办刊过程中、在办刊原则上就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采取德育与智育并举、学术性与政策性并重的办刊策略,在做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同时,亦应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高校学报的重大政治任务

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被赋予的给与中国人民的三大历史使命。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我们党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两大使命,开始承担起“强起来”的新使命[9]。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强国、教育强国、军事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目标。高校学报作为我国出版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此,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把学报的发展同中国梦、强国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强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

1.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是人才强国的战略需要

人才强国是强国战略的首要策略。新世纪以来,党更加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2007年,将人才战略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的十七大报告,由此,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也就决定了人才战略是强国的第一战略,因此,新时代就应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0]。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11],什么是“人才”?人才即是指“德才兼备的人”;所以,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在人才建设上,既要抓人才专业能力、专业素质培养,又要注重全面发展,要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同时,人才强国需要以党的事业建设为核心,要发挥好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组织机构的力量,统筹发展,协同育人。实践也证明高校学报在国家人才建设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高校学报的育人作用,不仅在于通过优秀的学术精品来发挥好知识育人的作用,还在于舆论的宣传、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因此,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社科〔2015〕1号)提出包括高校学报在内的高校出版“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12],“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出版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特殊重要性”,明确提出了高校出版在国家人才建设中具有着“立德树人”重要作用。高校学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出版事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它不仅是我国开展教育事业、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更应承担着传播社会主义先进理念、文化和培育新时代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任。[13]

2.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这是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

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传媒自身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构建国家形象、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学报作为一种学术文化传媒,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也主要是通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来聚焦内容生产,多出学术文化精品,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

(1)通过发掘、整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1]。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就应该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举措宣传落实到位,做好出版事业,担负起实现文化自信的重任,就应该通过整理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培育产生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传播于世界各地,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14]

(2)通过宣传、弘扬优秀的先进文化来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注重文化引领,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随着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那么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文化并存的时代,高校学报尤其是高校社科学报就“应当是一切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论生长发展的园地,应当是对一切片面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理论开展批评和批判的战场”[15]9,就应自觉担当起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使命,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的重要载体,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帮助和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凸显高校学报的文化引领作用。

二、新时代强化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有效举措

新时代高校学报必须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但是在育人实践中,面对日益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何强化、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育的目标、对象及教育内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要忠实履行党的舆论引导工作,要切实履行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需要各个媒体遵循各自的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精准定位受众”[16]。因此,高校学报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应该有的放矢,首先就要明确“教育的对象是谁”以及“教育的目标及内容是什么”等问题。

1.教育的对象

高校学报具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那么教育的对象是谁呢?首先,高校学报由所在高校主办并以所办高校冠名,校本性这是其区别于其他期刊的特有属性。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学报具有着为本校展示学术成果、引领学术研究、传承学术文化、示范学术规范、建设学术诚信体系、培植学术新人的多功能特征与作用[17];这也就决定了它应该在高校大学生以及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高校学报又是一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文化传播媒介,受众即教育的对象不应只是局限于本校老师和本校大学生。高校学报同其他期刊一样,具有着明显的社会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高校学报的定位多次出台文件。1978年《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和1998年出台的《高等学校管理办法》都明确提出“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突出其“校园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学报尤其是哲学社科学报的重要性日益体现,专业化、社会化逐渐成为新时代高校学报发展新模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教社科〔2015〕1号)就明确提出“高校出版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好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定位明显的变化是不再强调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突出其“社会服务”职能。期刊界有学者也认为,“学报是高校办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作者只是本校教师,读者只是高校学者”,学报“要为高等教育服务,也要为国内外学者服务”,为有需要的读者服务。[15]10因此,在新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不应仅仅体现在本校内,体现在为本校教育教学服务上,教育服务对象应该扩大,即不应只局限于本校的大学生、本校教师,而是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的受众。

高校学报教育对象应该面向社会,但并不是社会所有成员都能成为高校学报思政教育的对象。首先,学报具有着学术理论性强的特点,受众即教育对象主要以“学者”居多。另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学报育人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术作品的传播来起到育人的作用;同时,这种作用因作品保存的久远和人际、网络间的传播而具有长远性、隐藏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凡是当下与高校学报有接触的或者将来有接触的受众都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术群体”及“学术期刊群体”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两大阵营,这既包括了读者又包括了作者,既包括了学术研究者也包括了同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者。

2.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特性,有系统、有目的地灌输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为国家培养一流人才。高校学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握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教育内容,做到精准施教。

学术性和思想性是高校学报两大属性。新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应该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而培养更多新时代学术科研型人才。新时代学术科研人才,既需要掌握深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能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更需要具有强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即: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新时代精神;要有优良的学术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因此,新时代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就应该包涵着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以及道德观等教育;就应该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紧密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引导工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与时俱进,确保教育内容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时代性。新时期,就应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18]

(二)做好“三结合”、凝聚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性

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对象和教育效果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具备的五要素。高校学报作为一种由高校主办的学术传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遵循教育学学科的特点与规律又要遵循传播学学科的特点与规律,在明确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后,也应该在教育的方式、途径上着力,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凝聚教育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活动。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教育客体需要加强自律和他律外,也需要教育主体加强自律和他律。因此,高校学报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必须做好作为教育主体的传播者即编辑出版自身队伍建设。高校学报编辑出版是一项严格讲法律、讲政策、讲规则的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版物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编辑出版中,既需要做好自律,防微杜渐,也需要加强他律,做到当谏其渐。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他律向自律转化,保证编辑出版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保证编辑队伍个人必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学术道德品质,从而促进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一是确保刊物的政治舆论导向。通过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切实发挥好高校学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确保学报刊发的每篇文章、每句话都做到科学、严谨,都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通过严把稿件质量关,严格执行意识形态管理、三审三校、期刊审读等制度,保证思想文化的引导作用,坚决杜绝危害国家安全统一、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危害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等错误的言论、观点。二是确保学报正确的学术导向。高校学报同其他学术期刊一样,在促进社会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示范及引导的作用。在用稿中,坚持学术至上、以质取稿,反对将学术商品化、功利化,反对一切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及学术腐败行为,为社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诚信公正的学术写作、学术评价环境。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模式,这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高校学报是发表学术论文的载体,学术性极强,这也就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它的受众,主要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较高学术道德素质的学者、研究者,因此在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学术论文的筛选,将作者及编辑认同的先决的思想观点寓于论文之中,让受众自己体会教育内容,从而实现不教而会、寓教于文、以文化人的效果。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润物无声,绵软柔情,又需要旗帜鲜明,能及时地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1)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做好选题策划及组稿。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本身就具有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但必须要与同时代意识形态相吻合。因此,高校学报作为学术进步的助推器和时代发展的风向标[19],在新时期办刊中,应紧密围绕着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好选题策划及组稿:一是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面临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和举办的重大活动,做好选题策划;二是在深入探讨现实社会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中,应通过正确选稿,刊发观点客观、视角公正、论述清晰、对策合理的学术研究成果来解读。这样,既为党和国家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指导,也为人们更深入、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正确的引导。

(2)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栏,及时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背后,有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20]。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中国化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指导思想;在新形势下,“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21]。因此,如何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学报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就要有国家意识,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通过及时刊发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其理论宣传、理论引导、理论教育的作用。

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一是在“作品育人”上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高校学报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作品的传播来达到以先进思想文化育人的作用。通过作品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22]。但与大众传媒相比,高校学报同其他学术期刊一样,学术性强,受众小,这无疑影响了传播范围、传播速度以及作品的获取等等,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及幅度,高校学报在做好优秀学术文化精品建设和线下传播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传播快捷便利、交互性强等优越条件,开辟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扩大出版传播的范围、方式和传播的速度,增强教育的亲和力。

二是在“面对面”教育方式上,要做好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学报编辑既是出版者也是教育者。在长期的编辑出版过程中,高校学报编辑能够全面了解、掌握党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范,自然也具有着较好的学术写作与出版规范技能和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在本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讲台实施面对面的教育,而对于校外分布范围更广的受众,可以通过云课堂、在线解答和自媒体等方式进行。这样通过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可以发挥好高校学报编辑学术规范能力,开展好学术规范相关课程教学,做好学术法制观、学术道德观教育。

高校学报是由高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具有着校本性、小众性、综合性、学术性、理论性、社会性、思想性、政治性、党性等多属性特征。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学报就应该通过对多特性的认识、组合来加强职能定位,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首先,思想性、政治性和党性是其根本特性。功能来自于属性,属性决定着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这应是高校学报的首要职能。其次,校本性是高校学报区别于其他社会期刊基本特性。高校学报具有校本特性,但是与其他社会期刊相比也具有社会性。因此,高校学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不应只是本校大学生及教职人员,也应该面向刊物特定的社会受众。最后,小众性、综合性、学术性、理论性这是高校学报区别于其他非学术期刊的基本特性,与非学术期刊相比,高校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方式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在办刊中,高校学报就应该紧握时代的脉搏,更新办刊、教育理念,根据自身媒介特点,精准定位,面向受众,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 释:

①按现代传播学理论,本文的“高校学报”不仅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是一种传播机构,所以使用“职能”一词是恰当的。

猜你喜欢
学报学术政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致敬学报40年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