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写作思想对中学写作教学的启示

2020-03-03 16:17余永明
教育观察 2020年39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教师

余永明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于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2019年习近平主席签署主席令,授予她“人民教育家”的荣誉称号。在于漪先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她践行着“教文育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2018年《于漪全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本巨著中有四卷是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本文选取其中一些点展开阐释。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要的是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形成一种持久的内在写作冲动。“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往往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1]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发生“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写作将不再是一个学习任务,而是成为一种表现自我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以下途径:第一,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对文章的赏析,通过在赏析中呈现文章的语言美、感情美、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第二,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写作建议。每个学生的语文成长背景与喜爱的文体不一样,他们的写作潜能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让善于写散文的学生注意语言的锤炼与情感的表达,让热衷写议论文的学生注意段落之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等。第三,教师要呵护好学生心中渴望写作的火苗,当学生出现写作不理想的情况时,不能直接泼冷水,而要在指出学生作文中可改进的地方后给出修改建议,并在学生修改后指出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与获得感。第四,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写作竞争氛围。中学生喜欢争强好胜,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教师可以选取其中优秀的文章在全班朗读,并进行表彰,通过树立写作标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继而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性的写作竞争氛围。

二、抒发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情,就没有感动人的诗,没有感动人的歌,同样也写不出好文章。”[2]我国文学史上那些传颂千古的文章都流露着作者真挚的感情。例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通过捡茅草一事联想到仍深陷水深火热中的天下百姓,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的哀叹,这其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感真挚感人。又如,在《祭十二郎文》中,韩愈通过叙述“两世一身”的身世、与侄儿分离不能相顾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侄儿深切的怀念以及无限的懊悔之情,全文感情真挚,令人潸然泪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写作要求的第一条是“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4]。要想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首先要让学生认真体悟生活。“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人和事、景和物,对改革开放大浪潮中涌现的新事物有感受、体验,情思就会绵绵不断,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2]生活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只有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出有写作价值的素材。因此,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人生百态。除深入观察生活外,阅读也能促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阅读是吸收,是积累。要写得好,首先要读得好。”[1]教师要鼓励学生每个学期精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能学到更多表情达意的写作技能。精读的关键是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摘录语句,可以在书本中做批注,也可以写书评。精读能够让学生的心灵渐渐丰富,学生心灵丰富后才会遇事有感、触景生情,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三、构建写作框架,分层表达

写作框架是一篇作文的骨架。学生在写作之前只有构建好写作框架,才能理清写作思路,使自己的表达具有层次性,使文章的首尾衔接更流畅。为了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框架,在写作前做到成竹在胸,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写作文提纲。作文提纲“有助于他们理清写作思路,组织材料,划分段落,形成比较完整的构思”[5]。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作文题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并整理成提纲。学生只有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养成写提纲的习惯,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理清思路,完成写作。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要严格遵照自己的写作提纲进行写作,要学会分段、有层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初中生刚接触大篇幅的写作任务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分段表述能力,作文的开头、主体与结尾需要教师仔细浏览完整篇文章才能把握;部分学生的作文框架构建没有问题,但是小段落的层次不清晰。针对大段落构建不清晰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让他们树立分段的意识,至少要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个部分的呈现,要在表达完一个观点后分成一小段,在分段中有层次地表达自己观点,以便阅卷者清晰把握文章的思路与结构。针对学生小段落层次不清晰的问题,教师可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小段落,还可以提供一些给句子排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

四、锤炼语言

学生在写作中使用有文采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吸引阅卷者的注意力,也能够使自己的文章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语言没有达到要求,没有文采,不可能广泛流传。学生学写作文虽然目的不在于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而生动地表情达意,是必须做到的。”[2]语言是一个人思维与思想的外显,想让自己的语言有序、有深度、有亮点,就要提升思维、磨炼思想。除了提升思维、磨炼思想,要想在语言上有新的提升还要注重遣词造句。遣词造句首先要选择贴切的词语,所谓贴切就是语言能够很好地把事物的特征描绘出来。其次要新颖,要能够选用独特的词汇来描绘事物。例如汪曾祺先生在小说《徙》中描写小学生清脆的嗓音时这样描写:“就用玻璃一样脆亮的童音,拼足了力气,高唱起来。”[6]用玻璃来形容小孩的嗓音新颖别致,让人眼前一亮。再次要生动,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的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7],将身着黑色衣服的敌军比喻成遮天蔽日的黑云,形象生动地把敌军庞大的阵容与来势汹汹的气势描绘出来。

五、注重修改

学生的写作可以视为一个从构思到成文的转换过程,最理想的转换结果就是构思与自己的行文一致。但是在转换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自己的构思与行文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点:一是自己的阅读积累不够丰富,或经验不足,无法支撑自己的作文写作;二是练习不足;三是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缜密。当作文出现构思与行文不一致的情况时,学生需要修改作文,往往精雕细琢才会出精品。目前,在作文的学习中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学生认为作文修改的环节并不重要,认为教师批改或者讲评后写作任务就完成了,与其修改还不如重新写一篇作文加强训练。因此,修改作文成为写作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作文的修改是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再磨炼,认真修改作文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教师与学生都应重视作文修改,特别是学生要摒弃修改是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无关的观念,要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材料,再好的构思,写成文章之后总会瑕瑜兼有,修改,润色,才能成为佳作”[1]。

六、讲评促发展

讲评是在作文的批改上做全面的总结与归纳,“它是作文批改的继续,但又不停留在作文前指导的水平,而是以习作为依据,进行从实践到理论的概括”。[1]面对面的讲评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明白自己写作的问题所在。作文讲评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评价。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这是指向写作教学的表层,写作教学的内核应是学生品德、情操、审美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讲评时除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规范与修辞手法等技巧的运用外,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作文的内在思想与情感。第二,讲评要以鼓励为主。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学生才会保持写作的动力。第三,教师要指出学生作文中未思考到的方向与错误的思想点。作为指引者,教师指出学生没有思考到的方向可扩展学生的思维。第四,讲评要有计划性。教师可根据每个学期的写作教学安排制订一个写作讲评计划表。

七、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

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教育者也应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在写作教学方面,教师除不断学习新的写作理论外,还要坚持写作。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与阅读积累不够而导致写作效果不理想,要改变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安排好专业发展的时间,如在寒暑假期间加强阅读和写作练习。另外,教师要排除自己的写作畏难情绪,“只要动笔写,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持之以恒,笔也就由重变轻,由‘难’变‘易’了”[1]。教师在写作中得到的感悟与经验将会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发表自己的文章或者拿出优秀的作品与学生一起分享并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教师就成了学生的写作榜样。有了榜样的力量,学生在写作的成长道路上会有更清晰的方向,会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