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困境与路径选择

2020-03-03 15:23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民工人才

薛 洁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农民工”是对具有农村户籍,离开农村入城务工,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村人员的统称。对于“农民工返乡”的内涵,学界有较大的争论,本文认为:农民工返乡是指自身为农业人口,曾外出在城镇务工超半年以上,又返回自己所在的农村超过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目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 万人,其中农民工540 万人,占70%,其他返乡下乡人员240 万人,占30%”[1]。入城务工的农民工人数增速减缓。2015 年到2019 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为1.3%、1.5%、1.7%、0.6%、0.8%[2]。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大潮在神州大地上正在形成。返乡农民工创业对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的重大意义

(一)增加收入拓宽就业途径

返乡农民工素质相对较高,受过一定年限的教育,掌握了某方面的技能、受到现代市场经济的洗礼,人力资本的优势明显。这为他们成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成功的创业,返乡农民工自身收益大幅的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幅的提升。同时,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为家乡其它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破解了其它返乡农民工随年龄的渐长所带来的家庭亲情呼唤、养老教小的实际之需,为本地中老年富余人员与城镇的无业及失业人员、农闲时无业人员提供了新的出路与增收通道,实现了就业与增收的双赢。

(二)资源回流加快了农业现代化

返乡农民工集体回来,集体回归家乡进行创业,可以推进发达地区的产业迁移至农村,并逐渐化为产业群,这可以把优质资源从城市移植到广大农村、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回流,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返乡农民工以传统农业为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走商品化、集约化与品牌化经营,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这既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

(三)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新方式:他们的创业激活了乡镇与县域经济的二三产业,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与县城就近就业,就近市民化,提升了小城镇的发展质量与发展水准,这是一种低成本、可复制的新型城镇发展之路。返乡农民工向小城镇汇聚的意愿较强,必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困境

(一)创业的舆论压力较大

目前,我国众多农民仍生活于熟人圈子之中,他们更注重“追求和重视与他们形成相同的思想、相同的习俗、相同的价值观”[3],相反,他们对追求新思想,标新立异的人接受度还不太高。小农思想仍根深蒂固,对新事物与新观念无形中进行排斥,与时代发展有些脱节。农民工返乡,进入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更加期许获得身份的认同,取得家乡人情感的支持。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大多数乐守现状,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的理解度与支持度还不够,对他们创业遇到的挫折宽容度尚不够[4]。

(二)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有待提高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必然要具备多维度的素养。但是大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38%,高中文化程度者占10.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仅占3.37%。[5]”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技能不强,他们就缺少创业风险的管控能力与抵抗创业失败的心理素质。因此,他们在创业中常常是畏手畏脚,导致错失良机,决策失误,使返乡创业蒙上一层阴影,个别甚至出现了难以为继或破产的结局。

(三)融资渠道狭窄

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证券市场、担保公司、产权市场等,但因返乡农民工自身的缺陷,他们仍以银行的贷款为核心来融资,并必须提供必要的担保人与质押物。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信任度不高,只提高小额担保型贷款。这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的渴求,因而不得不向民间借高利贷,这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创业的成本,推高了他们创业的风险,因而,融资通道狭窄成为他们创业的困境之一。

(四)人才引进困难重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业很多都是新的业态,相关的专业人才缺口相对较大,但因条件所限,对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待遇常常不尽人意,因而,引进与留住人才面临着多重困境。企业要创新就必须引进人才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但是,返乡农民工创业所开办的企业大多在乡村或者县城,条件相对较差,物质文化水平较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不高,要向这些专业人才提供高工资与相关高待遇较为困难。而返乡农民工自身素养与本地农民的素质又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这样导致了一些特色企业、技术含量高的企业,难以招到企业所急需的人才,人才成为返乡农民工企业发展的短板之一。

(五)缺乏配套的行政服务

返乡农民工创业必然要与农业、工商、银行、劳动、税务、县乡村三级政府要打交道,并提供对应的服务。尽管各部门依照中央的精神要求,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服务与扶持,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尚未细化、服务相对落后,各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不高。此外,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外在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贷款及证件办理有时会遭遇人情阻隔,个别部门的优惠政策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一个手续要多个部门盖章与许可,并且都有费用,使返乡农民工创业成本大增。最后,基层政府工作尚未转化。县乡外出招商对实力强的返乡农民工情有独钟,对主动创业、实力较弱的返乡农民工重视不够,服务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可行性路径

(一)氛围创设:解放思想,主动有为

我国农村长期重视农产品生产,轻视农产品的深加工,忽视特色农业的发展,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欠缺,活力不足,创业与干事的气氛不浓,因此,政府尤其是地方各级政府要转化思想,积极创设浓厚的创业氛围,要通过报纸、广播、宣传标语、宣传册、新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宣传现代的致富理念、创业新思维、支持创业的好政策与好法规,突破老观念,大力宣传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成功案例,以榜样的力量来引领更多人参与到创业中来,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与支持创业失败的返乡农民工从头再来,勇于面对困难,消除他们的创业的心理障碍;鼓励返乡农民工践行诚信、合法合规经营,共同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提升素质:技能培训,提升能力

各级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强化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并逐步把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纳入教育、社保、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系统,以政府托底的形式购买服务,助力返乡创业农民工安心经营、扩大市场。政府在创设返乡农民工创业良好氛围的同时,更应强化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自身的素质。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协调沟通能力,以提升其对创业过程中各种障碍的化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技能培训,拓展他们的经营范围,增加收入渠道。在创业技能培训的方式上,各级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开设专项的培训机构,运用“以点带面”的模式,突出培育“创业种子”,树立标杆与榜样,进一步激发其创业干事的热情,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三)资金支撑:多元融资,拓宽通道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动,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支撑,可以采取如下方式:一是依据实际,尝试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如设立小额创业贷款、开设创业贷款绿色通道、鼓励依法合规的设置民间的创业股份融资担保公司等,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多元的资金支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人员,可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安排贷款贴息所需资金[6]。同时各大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信社,要加强调研,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从资金的服务、模式上开展创新,做好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支持;二是搭建新平台,强化创业农民工的小微企业与银行、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支农创业金融新平台,探寻他们的利益契合点,方便他们之间的业务合作,强化他们对返乡农民工的资金支持。三要积极探寻农村闲散资金的出路,为创业农民工融资提供新通道。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农民成立专业的投融资公司,要求他们依法依规运营,强化监管,引导农民把闲散的资金,放入专业的投融资公司,这样既化解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资金困境,又可以使农民取得可靠的收益。

(四)人才回归:协同发力,招贤纳才

政府要改变思路,采取各项利好的措施与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回归,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可靠的可持续的人才支撑。各级政府要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回归家乡,进入到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中来,为返乡农民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同时,返乡农民工对企业中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推出激励措施,如年金奖励、给予一定的股份奖励等,尽最大的能力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当然,政府对有拔尖人才,可以设立专项的奖励基金,赋予专家称号,使其获得物质与精神激励,让其留下来,进入返乡农民工的企业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插上翅膀。

(五)强化服务:简政放权,贴心服务

政府要以简政放权为契机,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的“减法”与“加法”。一是政府要积极践行简政放权的要求,不断降低创业市场的准入门槛。积极探索返乡农民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的专业农场或专业农产品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二是要简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审批流程。通过调研,设立负面清单,推行一站式准入服务,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创业农民工的创业成本;三是聚合创业所需的资源。政府要筑牢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基础,如完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强化市场信息的传递,提供合适的创业项目等,使他们创业进入快速通道。

猜你喜欢
农民工人才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