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若干思考

2020-03-03 14:52:56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体系院校

高 爽

(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173)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这一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理念,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模式,重构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始终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思政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出现与专业脱钩、理论实践衔接困难、缺乏时代性等多种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考核评价等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学生以及管理等附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问题

传统上,高职院校思政课围绕国家规定的教材开展教学,课程内容覆盖全面,但存在缺乏时代感、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更加关心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方向之间的政治联系[1],思政课与专业发展存在着契合度不高,相互影响力下降,这种脱钩使得思政课处于相对孤立的处境。高职院校思政课缺乏教学创新,教学改革停滞不前,仍然遵循理论讲授为主,教学实践依然停留在口号中,学生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

2.教学模式的问题

首先,专职教师接收的培训和教育有限,许多教师依旧遵循课堂讲授的传统套路,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比较广泛。再者,灵活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摸索之中,教学计划仅仅处于“临时”状态。设想中的实践往往缺乏操作性,很多时候就被搁浅[2]。最后,现代信息化教学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但在备课阶段和实施阶段存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专职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在日常授课中信息化实施还存在应用困难。

3.教学手段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在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足。比如说,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教学、活动教学、项目教学等等,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课堂情景或现实情景的教学设立需要精心安排和设计;案例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案例的时效性非常突出;小组教学不仅仅是分立小组,讨论的内容和课题都需要设计和开发;活动教学和项目教学的要求就更高一些,但这些并没有在课堂上充分展开[3]。现代化的慕课教学资源应用上,数字化校园的开发和建设都处于起步阶段,全面铺开还需要时间的推移。因此教学手段急需改进和提高也是当前的重要举措。

4.教学考核评价的问题

当前的教学考核评价没有体现多维度的考核体系,多元的参与评价深入程度不够。这就使得教学考核评价不能完全体现真实的教学问题和水准,导致不能根据问题提出顺应的解决策略,不利于高职思政教学的深入发展。对于专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能手、教学比赛上倾向性不够,专业发展驱动力不强。对于学生考核评价,还存在着硬性的考试成绩为主,关乎素质评价的活动评价和项目评价较为欠缺。多元参与的教学评价,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在评价内容设定和评价人员本身素质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是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因素

作为教学主体之一,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导,亦是关键。首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匮乏,专业教师参与度较低,教学力度明显不够,与专业教育脱节现象严重。再者,整体的教师培训进修力度不够,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提升速度慢,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第三,思政课教师教学语言生涩难懂,缺乏“接地气”的教学艺术。许多教师只是课本研读和讲授,缺乏生动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手段,课堂呆板固化。第四,思政课教师行政以及科研任务依然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专心搞教学,导致教师自主创新意识不足,教学存在懈怠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的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政治基础素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以及认知能力欠缺,思政教学课堂效果偏于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再者,专业课教学改革日益丰富,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相对的思政课教学实践性不强,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兴趣降低并疏于学习。第三,思政课教学考核偏于考试成绩,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文科专业学生相对较好,理工专业学生就显得力不从心[4]。还有,高职院校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思政课教学缺乏时代性和亲和力,加之学生又存在学习情绪化倾向,久而久之形成厌学心理不可避免。

3.管理的因素

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与院校整体的管理问题密不可分的,思政课程没有得到自上而下的重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个重视不是领导口头上的说辞,而应是有层次、有体系的、全方位的布局。教育投入不足辅助支持欠缺是造成教学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建构设想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厘清教学体系构建脉络

十九大以来,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成为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那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建构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而应该是普遍的、全局的要求。

1.构建立体式全方位教学覆盖体系

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整体,任意割裂开公共课与专业课,划清教育教学的分界线,教学整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普遍来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偏低不排除这样的主因。

第一,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专业课教师为辅的人员结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传授力上是局限的,专业教师的参与使得教学内容的辐射力和渗透力直接增强。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就真正意义上的贯穿了教育教学的始终和各个维度,充分发挥专业导向的思政教学,使得整体教学有支撑、有载体。思政课教师在学科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发挥主导作用,专业教师结合本专业教学特征提出思政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思政课教师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专业教师实施渗透式教学,两者相辅相成。

第二,形成以基础教育为主、专业教学为辅的内容结构。思政课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素养、职业素养、道德法律等综合素质培养的艰巨使命,专业教学上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传授。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兼顾两者,高职院校学生的素养提升才不会显得“头重脚轻”。同时,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积极沟通,结合所在院校实际特点和需要,在开发普适性和专业性上“下功夫“,力争在思政课教授上“接地气”,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和需要上真正融入到学习之中[5]。

2.打造自上而下及多元参与的管理支撑

顶层设计的关键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领导重视和各级实施是高职思政教学体系得以运行和实施的重中之重,机制的建立和权责的明确是体系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第一,以党委书记、系部书记、团委书记、思政课教师的纵向管理结构。

形成自上而下的教学覆盖需要相应的纵向管理结构,主管思想工作的学校党委书记亲自主抓思政课教学,系部书记和团委书记中层监督管理,思政课教师亲临一线,从思想意识上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同时,领导干部亲自督战,便于掌握现实授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不足,及时制定有关校内政策积极引领和支持,从管理角度厘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为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学覆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实施以主管校长牵头、系部主任分管及授课教师参与的纵向管理支撑。

人才培养目标中高素质和高技能处于并列地位,并且高素质的概念表达位于前列。这就说明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思政课教学体系虽然是一门课程,但其却承担着高素质建设的艰巨任务,从这一意义上出发,主管校长亲自“挂帅”是纵向管理支撑的重中之重。

第三,多元参与管理是体系机制完备的重要保障。多元参与是体现各层级管理的必要条件,职能和权责的逐级下放将教学体系的约束机制建立起来。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动力源泉,也是避免落实缺位的有力保障。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管理机制的有效实施起到重要不可替代作用,只有从管理上高度重视思政教学,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和意识感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壮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才会最大限度的开发。

(二)创新建设性、可依托的思政课教学载体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制约着思政课教学开展,信息化时代诞生的学生多重价值观选择冲击思政课教学内容。这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创新具有建设性和依托性的教学载体。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

当今世界已然步入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获取已经超越传统的认知渠道,共享现代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成为必然。可以通过模拟教学、慕课在线教学、教师微博进行教育教学互动,通过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作为课外学习拓展。现代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的特征,电子白板、电化投影、演示文稿、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音频插播等可以将抽象化、理论化的思政教学在课堂上形象的表现出来,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情趣。

2.建立校本教材体系,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量身定做”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依据自身学校的专业设置、生源情况、教学实际来构建适合学校开展教学的校本教材体系。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开展校本教材建设,构建学科资源库,这样的量身定做可以适应本校学生的水平特征,适应专业需求,同时也更适应自身的教学要求。

3.丰富思政课教学实践,在活动中润物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课堂教学仅仅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需要思政教学实践来引领。因此,今后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应遵循“走出去,开眼界,融思想”的路子坚定走下去,借助社区活动、参观考察、榜样学习、社团文化等多元形式载体,补足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缺失。

(三)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丰富多样化教学手段

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标。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学新模式,综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活力已经被提上日程。

1.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尝试

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方式特点,认知模式发展需求,思政课教学也应积极寻求多元教学模式的建立。首先是课堂形式的转化,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小组教学、讨论教学引领学生发挥参与积极性;再者是教授形式的转化,可以开展讲座式、辩论式、演讲式等融入教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活跃思政课教学;三是内容整合的转化,将当前的热点话题、时政话题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以专题内容集中讲授,让学生在开放式的头脑风暴中完成价值观、思维理念的重塑。

2.注重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提升思政课教学魅力

教学团队建设上,应鼓励语言的艺术性发展,通过公开课、论坛讲学让有能力的教师引导团队的发展方向。加强语言学习,加强语言雕刻,加强语言润化应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内涵建设的关键点,再辅之以多元教学手段的应用,那么思政课将会成为高职院校的魅力课程。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建设评价考核和激励体系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顶层管理,更离不开相关支撑体系,即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这其中既有评价考核,还应有激励促进,二者缺一不可。

1.精细设立教学保障,内部体系严格研究

首先,高职院校应严格设立思政课教学大纲,知识、能力等目标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贯彻执行,避免“表面工程”。第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老师开展独立和集体研究,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科研工作,确保高职教学在不断改进中提升质量。第三,优化思政课教师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实行学科带头人制度,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走向专业化、先进化。第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创新,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展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激励促进与评价考核并行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需要切实的经费投入,应预算到每年的课程建设专项经费中,并根据体系完备和进展情况相应设置基数进行管理。这其中包括教研投入经费、教材建设经费、师资培训经费、教学奖励经费等项目支出,切实保障教学体系的政策运转和进一步发展。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促进和评价考核体系作为教学支撑势在必行。对于优秀教学成果、优秀教学能手、教学研究立项、教学设计改进均应在一定程度上设立激励标准,促进教学体系完备。还应在评价考核上严格细致,切实开展以同行互评、师生互评、专家评价等为基础的更为多层次的、多元的评价考核,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行。

猜你喜欢
思政体系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