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张雨晴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德育成为相关学科教学的新增内容之一。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德育的应用范围往往仅限于思想品德课程中,但实际上德育渗透应该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的学科,相关教师群体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不言而喻。本文接下来就将从我国小学数学目标出发,从学生心理、学科特点等多角度来具体阐述如何落实对应的德育渗透教学,让学生实现个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开始将德育地位不断提高,同时数学作为我国小学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德育在该学科中的教学比重应得到合理提升。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单一的知识教学层次,相关的德育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小学生群体正处于三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合理的德育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主要前提。对此,小学数学教师群体应明确德育渗透与相关学科教学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学科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德育中,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采用说教的方式来完成对应的教育任务,而小学生群体本身认知心理尚未成熟,千篇一律的说教很难让他们接触到德育的核心。数学这一学科仍然是以知识教学为主,德育渗透为辅,如何实现自然化的德育渗透教学便成为相关教师群体的教学难点。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隐藏着许多德育点,而对小学生群体而言,教材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工具,合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能为教师的德育工作开展提供更多素材。
例如,教师在进行“时、分、秒”这一课教学时,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数学意义和判断钟表时间,并通过该课时的学习学会充分利用时间和珍惜时间。小学生对时间概念并没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在该课时的教学中尝试开展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德育渗透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具体向学生讲述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的概念,并用具体的钟表来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分辨时间。虽然班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对应的时间单位,但他们对具体时间单位的认知并不清晰,教师便可以用“眨一下眼是一秒”这样的类比语言来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快慢。随后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思考“假如你需要做洗澡和烧水两件事,洗澡需要30分钟,烧水需要10分钟,那么你一共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两件事?”有些学生会认为洗澡与烧水是先后顺序,所以完成两件事需要40分钟,而有些学生则认为洗澡和烧水可以同时进行,只需要30分钟即可。最后教师就可针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来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让学生真正体会合理利用时间的好处,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入手,尽可能做到对教材德育点的充分理解和应用,通过创设良好的德育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配合德育,以此实现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自然化。
数学学科的德育自然与思想品德课有所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数学课中的德育更偏向于“润物细无声型”,相关学科教师要从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知识点等多方面做到有效德育渗透。在很多小学生的认知中,数学一直是以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的学科,他们难以意识到其中所隐藏的德育,此时就需要教师将该学科的德育点明确化。课堂教学一直是学生接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时机,也无疑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机会。很多小学生对说教式的德育模式接受程度较低,而数学的学科特点也注定教师不能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
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在该课时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还需要明确认识到人民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元、一角、一分等常见币值的人民币,尔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这些人民币,并询问学生是否能正确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单位价值。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对元、角这些人民币单位都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在该课时中的知识教学任务较为轻松,给教师开展德育渗透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很多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乱涂乱画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拿起一元纸币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毁坏人民币的行为,部分学生会回答“有过”,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并说明毁坏人民币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受到处罚,以此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全面认识,最后逐步引导全体学生意识到爱护人民币的重要性,从而落实这一课时的德育渗透环节。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考虑结合对应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德育点,尽量促进学生自主提高德育学习配合度,最终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很多教师虽然会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但当学生结束课堂教学后,他们的数学学习只剩下知识学习的部分。实际上,课堂内外都是学生接受德育的重要场所,所以德育渗透不应局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依然值得教师穿插对应的德育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时,在该课时中主要是讲解扇形统计图的数学概念、统计意义和具体应用,其中教材涉及“节约用水”这一部分的实践调查活动,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数学活动拓展来穿插对应的德育渗透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扇形统计图调查报告,每组可以自由制定与该主题有关的调查方向,如“家庭用水浪费现象”“家庭节约用水现象”等,尔后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走访调查方式来完成对应的调查统计,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后绘制相应的扇形统计图。在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具体结合,还能在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会从单一的“节约用水”延伸至其他方面,最终让课堂以外的德育渗透也取得良好成果。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德育因素逐渐渗透于课外拓展活动中,通过有选择性地开展一些数学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知识面,将有限的课堂德育渗透延伸至课堂外,从而扩大学生的德育学习范围。
在小学时期,教师这一职业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学习和人生中的一盏明灯,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很多时候都能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判定学生成绩和品德优劣的重要条件,学生也极为看重教师对个人行为表现所给出的评价内容。
例如,教师在进行学期期末总结时,要一改以往单一以成绩为主的评价内容和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模式,将评价模式改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两部分,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成绩的综合评价。在学生自评环节,教师应向学生强调个人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这样的评价环节中,很多学生都会尝试开始正确认识个人能力和思想品德,令学生逐渐重视自身品德修养的培养与提升。在教师评价环节中,教师则要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成绩和表现来加以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地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表现,如“虽然你在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中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但你平时认真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令我十分欣赏”“如果你能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做到更好,那么我相信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进步”……这样的语言会在无形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也会令学生主动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此一来,小学数学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师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可以考虑从评价机制和内容入手,让评价承载起德育的功能,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应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将传统的德育变成小学生群体更易接受的形式,在教学环节、教材应用等多角度实现德育渗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终通过无时无刻的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