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实验小学 李晓燕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孩子进入小学是第一次走出家庭、接触校园文化生活的阶段,同时也是他们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全面实施德育的最佳时机。孩子的道德是非观此时就像一张白纸,学校和家长描绘什么,就在孩子头脑中留下什么,所以,学校和家长要用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标准来教育、引导孩子,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校,课堂就是对孩子进行德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如何在孩子学习语文之初就进行德育?我认为有八个字: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语文学科以文学作品为主,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滋养。低年级孩子刚入学,天真烂漫,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们相信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这时候渗透正确的是非观、道德观正是好时候。如教学“尖”这个字时,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字形,上小下大是为尖,那么生活中见过一头小一头大、尖尖的东西有哪些?孩子说出了笔尖、指尖、尖刀等。继续引导孩子,我们在课堂上写字的时候,笔尖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也不能伤害到他人;说话时用手指指着别人是不礼貌的;尖刀危险,不能偷偷放入书包带进学校。孩子在认字的同时,也学会了自我保护和与人相处、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德育渗透,润物无声。再如,写字教学时,也可以随时随处渗透德育。教学“林”字,这个字左右两边都是木,请学生观察两个木字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说,左边的木字做偏旁,捺改为点,再问问学生这样安排笔画的目的是什么?生答,是因为右边还有部件,如果不改捺笔,左笔的笔画占了右边的位置,左右的笔画就要打架了。师引导,我们老祖先在造字的时候,为了让字形更美观、书写更流畅,就让笔画左让右,左收右放。汉字的笔画会互相谦让,我们小朋友平常在学校学习活动,同学之间要不要互相谦让呢?让一让可以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更美好哟。这样在课堂上,点点滴滴、无处不在地渗透德育,比长篇大论的说理教育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识字写字的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德育的种子。
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除了识字单元和古诗,剩余的课文多数是阅读课。编者在设计阅读教材内容时已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保证了教科书的全面育人价值。师者只要遵循主线,就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以二年级上册为例,教材在第六单元安排了伟人单元,分别是《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三篇课文。课文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孩子感受古代先贤的丰功伟绩、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孩子因为生活的年代不同,对于先人、革命前辈了解甚少,这时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孩子课外向长辈问询、到图书馆查询,到博物馆找寻图片、文字、影音资料,学习了解我们的先人和前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引导孩子学习先辈,做好传人。此时德育渗透不仅落实在阅读课上,更是延伸到了课外的行动上。
低年级的每册教科书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内容遵循学生口语发展的规律,构建了清晰的口语交际发展目标体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有层次、有梯度地开展交际,帮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慢慢从错误走向正确,从不会说到会说,从说不好到说得好,从说不清楚到说得清楚……在引导孩子说的过程中,也可以慢慢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商量》一课时,师创设情境:“今天你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橡皮擦忘记带了,同桌刚好多一块,你是直接拿过来用,还是跟他商量找他借呢?”孩子异口同声地说找他借。“该怎么借呢?”针对借橡皮时同桌可能出现的反应:爽快答应、有些犹豫、直接回绝三种情况,请孩子谈谈可以怎么应对,再请孩子上台演一演。在演示过程中让孩子明白,与人商量事情时要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同时注意语气态度要诚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结果。最后可以通过借橡皮这件小事让孩子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找人借东西很容易借到了,愿意借给他的人特别多?孩子纷纷发表意见,明白了平时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就会得到同学更多的帮助,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良好的交际习惯、为人处世的方法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教给孩子了,德育的渗透其实也很简单。
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新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内容丰富,又极具传统文化精髓,如《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插图用的是中国的传统彩墨画;古诗《登鹳雀楼》用的是国画中的水墨山水画;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水彩画;还有一些课文插图用了山水摄影、雕塑摄影、静物摄影等,也具有中国的文化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插图,调动孩子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图画感悟图意,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德育渗透也由难变易。如二年级上册的封面是皮影戏,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小朋友在欣赏图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小朋友手里拿的是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大家以前有见过吗?孩子对皮影戏这种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教师接着介绍,皮影戏是我们传统的文化,和我们现在看的动画片有些像,看我们的老祖先是多么有智慧呀,在没有电子设备的古代,人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培养孩子文化自信,让学生为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德育的渗透自在不言中。
升入二年级后,每册增加了两次写话内容,学生刚开始学写话,安排的内容都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写话的兴趣,愿意写自己想说的话,学习将阅读和生活中的词汇运用到写话中。学习写话的过程也是渗透德育的过程。如教学写喜欢的一件玩具,引导他们学会分享;教学写做值日,引导他们学会合作;教学写秋天,引导其爱家乡……写话的主题,就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最佳范文,爱国、理想、坚强、勤奋、团结、合作、尊老孝亲等德育内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在孩子的笔尖流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把握时机,巧启发、巧诱导,对学生进行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把德育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在语文学科中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奠定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殿堂里闪耀的精神财富,这将对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完善他们的人格有极大帮助。
教育人是一个大工程,对人进行思想教育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在语文课堂上受到的良好德育启蒙,还需要更多的老师和家长接力,把这个大工程继续下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将来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