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忠,姜桂娟,王 晶,姜 辉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当前,职业教育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围绕培养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而进行改革,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成为当前职业院校基于时代诉求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分重视职业技能而忽视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的培育。部分学校存在重视第一课堂质量,而轻视第二课堂培育的问题。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报告显示,高职学生入职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如本科生,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但是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等都能力还有待提升,急需在入职前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职场竞争力[1]。职业院校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要不断构建“多措并举、联动培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帮助学生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部门、多角度协同互动才能够实现[2]。职业院校要完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体系,形成党委牵头、分管领导负责,团委、各分院等多部门联动推进、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到制度有力,组织有序,宣传有效,培育有法,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真正受到重视,真正落到实处。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育。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制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时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了解行业的需求,调整专业布局、优化课程体系,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锻炼了技能,提高了职业道德,提升了核心素养,使得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完美对接[3]。
高职院校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要不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建设多样的文化基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风清气正的职场文化,形成独特的与专业密切融合、与时代同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多元的校园文化中完善自己的核心素养。比如,农学专业以芍药文化节项目独特品牌为重点,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举办插花比赛、书画展、摄影展等系列活动,传承“勤耕、奉献”农经精神,培养“根植沃土、爱农富农”三农情怀。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在内容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强、趣味性浓、实践动手环节多的内容,构建以项目学习、切身体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做、研、用”一体化,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文化氛围。
职业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指导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的职业方向。学校要以学生能力形成、素质提升、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互相协同的课程体系。如《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类相关课程可以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阴阳和谐相生的理念,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贯穿全程、循序渐进的公共基础课,将时代需求和岗位要求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如《商务礼仪》课程以商务仪态、会面礼拜访接待礼仪、商务宴请礼仪等项目任务为训练载体,注重学生文明礼貌素质和“以和为贵”“以礼相待”等传统人文思想的渗透,使礼仪修养的内化真正运用到职场之中;通过核心素质选修课,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意识当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核心,这是从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出发的。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细致和个性化,原有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当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我们要自觉树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各项教学任务,转变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偏颇,回归以“素养为中心”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以今后的职业技能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渗透职业道德和规范。其中的关键就是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创新教学手段、突出实践训练、积极开展项目任务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自觉融入,不断提升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锤炼敬业奉献、拼搏创新的工匠精神。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个性培养,将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课程教学,构建和完善包含课程、课外活动、项目任务和发展平台在内的多元训练体系,打造核心素养培育品牌,“一系一品”“一校多品”,实现课堂、能力、素质三方“多赢”。
职业发展核心素养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非常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中加以体现,还要结合学科的不同优势与特点,打造真正属于本课程的三维目标,科学开设素质必修课与选修课,不断提升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审美品味,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课上、课下”结合,也可以是“线上、线下”链接等。
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举办一系列可感知、可操作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者、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有创新意识,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项目教学、活动体验、分组互动、经验分享等都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适当植入学长带动、气氛感染、责任承担等课程要素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一体、做学一体”,从而避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等职业教育教学弊病,让学生回归“乐学”、教师回归“善教”的教育初始模样[4]。
完善、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全面推进落实的必要保证,它能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的改变,是考评学生核心素养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据[5]。“态度、过程、实践”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核心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三者同等重要。高职院校要建立三项要素有效衔接的培养评价体系,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将这种评价体系转化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指标,具体、专业、可测量,既能突出学生的课程学习水平,也能体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程度,还能显现出重视态度和过程的原则。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进步、奖优评定、实习和就业推荐的参考条件,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