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凡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和青年群体密切相关。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青年自身特点和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新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受到社会转型期中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出现漏洞。寻找问题并找到解决路径,才能使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保持健康的良好态势,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成为真正能够承担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重任的架海金梁。
对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发展的认识,一方面,应先明确“时代新人”概念的形成发展。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从哲学的观念来说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因而概念会随时间随人思维的变化,认识的变动进行调整更新,因此,“时代新人”既可以从一般性上表明适应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程中的每一个新阶段新时期的新人,也可以从特殊性上表明是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新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关于时代新人概念的相关界定,从社会主义革命就已经开始。“新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先锋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劳动者,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建设者,无论先锋队、劳动者还是建设者,都是时代新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概念名称。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新人是我国发展新历史阶段的新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主体[1],是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者。另一方面,应了解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时代主题不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方式方法也不一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新任务和新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也相继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铸魂等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在这里,劳动者、“四有”新人、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时代新人”的范畴,主要由青年群体构成,青年学生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所提到的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关于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具体来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在劳动中改造他们成为新人”[2],在劳动过程中改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3]。后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培育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里,新人的劳动改造是一种思想道德建设的呈现方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在1978 年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把德育、智育、体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升素质能力;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美育列入人的能力素养内涵,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审美教育,丰富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明确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求青年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青年提出了“四个新一代”要求,提出应加强对广大青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树立的新时期的道德模范,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润才、以德立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每一年龄阶段教育中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和会议中多次强调培育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了关于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理论,提出了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多种实践路径[4]。
随着新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新媒体的影响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以后……给人类的道德体验和伦理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土壤和机会,对人类的道德水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5]。青年学生是新媒体最多的受众群体,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已经改变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一方面由于青年学生具有主体性、独立性、选择性和观点多样性等特征,而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多样性等优点,如QQ、微信等社交软件给他们提供了交往互动的空间,各大网站提供了许多课外知识和国内外新闻,新兴短视频应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占用课余时间。另外,老师使用新媒体为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但掌握不了度就可能偏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匿名性、自由性和不规范性等缺点,传播内容的筛选、速度的把控和讯息输出形式都较难管理,学生在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时,会接触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或很多负面新闻,此时缺少引导和把控,有可能导致他们出现道德认知偏差、道德情感淡薄、道德意志不坚定等不良现象,削弱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效果,增加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社会思潮通常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是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6]。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家、各地区合作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普世价值”等也相继传入中国。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青年一代作为腐蚀的重点对象之一,通过文化入侵等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与渗透。比如好莱坞电影中经过包装的个人英雄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提倡个人崇拜、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目标;部分受资本操控的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负面的报道,带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宣扬自由、民主和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普遍化,激发青年学生对西方式的民主、平等、自由以及所谓人权、“全球公民”的想象和追求。这些手段有可能使一些青年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思想文化,削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观。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总要求的指导方面,因而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加强时代新人对共产主义道德的认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才是目前社会最接近真正人的道德,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从教育对象看,时代新人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基础和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他们正式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高中政治课开始的,由于年龄和考试要求的限制只能浅尝辄止;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但部分非相关专业的学生抱有“课程无用论”的看法,误认此课程是空洞枯燥的政治说教课而厌学。从教育者看,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生动的教学方式,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教学,减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性,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吸引力,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降低青年学生对共产主义道德的认同感。
《大学》里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孔子家语》提及“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左传》中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德斯鸠认为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这些无一不体现“德”的重要性。自2014 年起,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等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立德树人”,可见“立德树人”在新时期新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要把“立德”和“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欲成才先成人,“德”乃为人之本,所以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要先为青年学生“立德”,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与时代要求相符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德才兼备者,方成大器,“树人”要培养有“才”的人,则强调在思想道德建设中不能忽视对青年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7]。
新时代思政课获得感是“时代新人”在对“新时代”的正确认识下,将理论学习的感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后所获得的比较明确的满足感。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办好思政课的前提是建设一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求授课教师坚定不移地支持党的工作,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保持热情,给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带动学生一起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基础上创新教学目的、内容和形式,熟练把握专业性知识结构,融会贯通各个学科与思政课的交叉点,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在教学中用大局意识和国际视野解析现象,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始终保持思想和行为上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与党中央步调一致;用人格魅力吸引和赢得学生的关注度。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成为有亲和力、有温度的、满足学生需要的“网红课”。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多次提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对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必须推进新时代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时代转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吸收,蕴藏丰富的道德思想,例如“克己奉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仁爱兼利的人际和谐原则,“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宽阔胸襟以及修身自律、躬行实践的道德修养原则。部分传统道德思想有历史的局限性,如“三纲五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部分内容不再适应现代人的需要。因此,加强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植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剔除糟粕部分进行现代性的转化,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形成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发展要求、符合时代主题的社会主义道德,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效性和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可。
道德认知是道德实践的先导,道德认知越全面深刻,就越能指导人们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和进行自觉的道德行为选择;道德实践巩固道德认知,道德实践越深入进行,就越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道德原则和坚持道德义务。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注重把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和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以道德认知为基础,在追求道德理想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因而,教育者在传授道德理论知识时,要重视“由小及大”“由点到面”的讲解,特别是日常大众化的礼仪礼节的教导,如规范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在重大节庆的优良道德传统文化学习,在各种社交场合时的穿着和仪态、文明用语等。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参加文化支教活动、劳动服务活动、敬老救孤志愿者活动、公益助残活动等各种道德实践,使青年学生脱离知而不行、知行相悖、行而不知,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与国情,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华,提高时代新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实现思想道德建设的提高青年学生的道德认知,引导学生从知德转变为行德的目的。
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阵地等各种力量的协同作用。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设计制度和掌控舆论,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和整体上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占领新媒体思想道德建设阵地,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和理性积极的舆论氛围。其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作用,把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机融入学生第二课堂中,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实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以情动人。再次,传承优良的家教家风,家庭成员通过继承传统的家庭美德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相互监督和教育等的方式,自觉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人格。最后,重视社会各类阵地的引导,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设施建设保护利用,增设并完善科普、国防等教育基地和其他公共文化设施。
总之,新时代的到来对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时代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总体呈现全面上升态势,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现代化的冲击给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带来挑战,为此,必须通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一流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时代转化、注重道德认知和推动道德实践的结合以及发挥领导组织和各类阵地的作用,协同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能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