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其运作机制研究

2020-03-03 10:18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机制

巢 俊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

1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1.1 企业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企业作为科研项目的需求方,发挥着网络中心作用。一方面,企业基于竞争需要,必须在技术上追求更多的优势。这种情况下就会根据战略规划,制定一系列研发项目。由于企业研发实力较为薄弱,需要联合研发和创新人才较为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形成深度合作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另一方面,对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虽然研发能力较强,但是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还需要通过企业进行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

1.2 高校和科研院所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人才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最活跃的因素。两者在利益诉求上的侧重点有一定差异,高等院校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主要是为本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与项目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复合型人才。而科研院所参与项目研发,更多的是侧重于获得专利及资金报酬。另外,大型科研院所还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项目研发环境,在研发项目的专利申请、成果转换等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也发挥了重要价值。

1.3 政府

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政府发挥着引导和监管职能。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产学研融合的环境和秩序,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在产学研合作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例如,在产学研合作中,经常会发生项目研发过程中,因为后续资金供给不到位,导致项目被迫搁置的情况,企业、高校等均遭受损失。在政府主导下,预设专项基金和风险备用金,可以为项目研发提供资金保障,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1.4 金融机构

在一些规模较大、周期较长的研发项目中,为了保证该项目从前期立项到研发、再到取得成果并进行量产使用等一系列流程的顺利进行,必须投入充足的研发资金。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一次性投入大量的资金会带来较大的压力,甚至会因为项目研发不顺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因此有必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暂时缓解资金压力,等项目投入运营取得回报后,再偿还贷款,这样就实现了“四方共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趋于完善,金融机构也逐渐成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组织模式

2.1 技术协作模式

技术协作模式是将高校和科研院所同企业由技术的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的协作,由高校、科研院校所科技成果(包括联合开发的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后,还帮助企业将技术投入生产,形成生产能力,直接生产出首批合作产品。随着这一模式的逐步演化,目前又分为两种具体的形式:一种是“项目代工”。即企业将项目外包给高校或科研院所,同时支付必要的经费。在项目完成后,无条件的将该项目及其包含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等全部移交给企业。另一种是“技术联合体”。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更加密切,除了商业合作外,企业还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科研院所共享技术成果和项目收益等。

2.2 契约型合作模式

契约型合作模式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担风险的技术经济组织。其特点是合作各方依靠契约和经济利益的纽带联系起来,共同投资(包括技术作价入股),在合同期内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同样的,现行的契约合作模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入股”。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会选择本地一些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因为这些大型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较高,所以提供的创新项目较多,很好地满足了高校、科研院所的需求。另一种是“联合经营”,即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同出资建立诸如“大学生创业园”“人才孵化基地”等[2],专门用于技术和项目研发,三方共同出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2.3 一体化模式

一体化模式是产学研合作中最高级、最紧密、最有成效的形式。一般适合于企业集团和比较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内部一体化的基本特点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是企业的创办者,也是企业经营者。外部一体化的基本特点是:进入企业的独立科研设计单位将与企业合二为一,失去自己独立的法人资格,成为企业的一员,与企业共同形成新的法人;科研单位进入企业后,保持现有的独立性,享有一定的自主权,仍可以继续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及承担国家和部门委托的科研设计任务和行业技术管理任务[1]。

3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

3.1 契约网络协调机制

3.1.1 组织协同机制

目前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已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组织协调,都需要制定一定的契约、协议或章程进行约束。契约或协议必须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来约束网络主体共享资源,致力于目标的实现,共同承担创新过程的风险。特别是在新常态下,企业需要应对来自市场的挑战与行业内的竞争。通过完善组织协同机制,可以实现整个合作创新网络内部各个节点的实时交流,把握市场最新动态,灵活调整科研进度,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让各方都可以获益,最终让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更加稳固地运行下去。

3.1.2 利益分工机制

共同获利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作为该创新网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能够从合作中寻求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有利条件。例如,企业可以利用新技术、新项目,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高校可以依托项目为大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复合型人才[3]。如果该合作创新网络内部的利益分工不均衡,就会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产学研合作将难以为继。因此,建立健全利益分工机制,也是对各方权益的一种保护策略,只有各方利益得到满足甚至是最大化,才能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3.2 创新动力增强机制

3.2.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从企业角度来说,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或者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才能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经营收益。而当企业的利润得到提升,反过来又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物力,在吸引人才、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势,实现良性发展。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角度来说,通过争取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一方面获得了来自企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能够让高校的人才有机会得到锻炼。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用,让高校与科研院所可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智力优势,保证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最终通过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带来经济效益。

3.2.2 竞争学习机制

组织学习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网络中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也是决定这一创新网络运行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会促使合作创新网络的利益分配格局不断变化,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既有其时代必然性,也存在紧迫性。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高校人才与科研院所人员,应当具备危机意识、竞争意识。特别是在一些行业前沿领域,技术的更新迭代频繁,需要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自我知识的更新、视野的扩展,才能在项目研发上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因此,竞争学习机制让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始终保持高效率的运转,进而实现了人才成长、企业发展的共赢。

3.3 风险监督与防控机制

3.3.1 资金风险的监督和防控

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虽然收益较高,但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并且短期内无法取得回报,这对于企业的经济实力是一种极高的要求,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另外,为了避免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存在资金浪费、挪用等问题,或是防止企业长期或恶意拖欠研发资金的情况,必须在风险监督机制中重点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设立专项基金,确保这些资金能够全部应用到项目研发中。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对资金使用去向的监管。在专项基金的基础上,另外设立风险预备金,以应对来自市场等方面的不确定风险。

3.3.2 科技风险的监督和防控

科技创新是支撑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得以组建与运行的基础保证。作为新型技术的需求方,企业需要掌握更多的前沿技术,通过提高生产力与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让自己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科技创新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一些新技术的研发周期过长,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还很有可能因为技术过时,不能发挥预期的价值效益。因此,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运行中,还必须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的识别与防控。例如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当对企业的创新项目、技术要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风险过高,则应当果断放弃,规避盲目创新带来的科技风险。

4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组织模式及运作机制的优化策略

4.1 依托大数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各主体之间由于职能作用、责任分工的不同,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势,实现信息要素的合理流动,密切各方的沟通与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取得与推广。同时,还要重点做好信息交流平台的安全防护工作,保证网络安全性和数据隐私性。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内的各主体应当建立一套通用的加解密标准。对于涉密的数据,传输前进行加密,对方接收数据后再进行解密。避免传输过程中被黑客拦截、窃取。通过实现信息数据无障碍交流,让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运行得到进一步优化。

4.2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完善和配套的制度能够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面保护,解决内部纠纷,让高校、科研单位的各项技术研究成果能够通过合作企业进行量产,尽快从试点走向实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二是引进监督管理机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运作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管。既要发挥企业、高校等机构的内部监督作用,又必须发挥政府、社会的外部监督优势。在市场环境的优化上,重点改善投融资环境,解决融资难题,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产学研各项工作的开展。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运行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动力因素。目前来看,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随着产学研融合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企业项目需求、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扩充人才数量和提升人才质量。因此,为了保障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持续运行,应当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核心任务来抓。可以采取联合培训的模式,让高校人才、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等,依托实习培训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接受复合型培训,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4]。

5 结语

面对经济新常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一方面让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各主体都能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技术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通过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可以进一步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活力。为了确保这一创新网络能够平稳、高效地运行下去,应当以创新组织模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抓手,配套做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投融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更好地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优势。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机制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让知识型员工的心留在科研院所——浅析科研院所中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