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晓晓
我国现行的一些单位薪酬管理制度当中,工资薪酬占着重要的地位。工资薪酬结构是单位管理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法律合约关系,加强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酬水平、结构以及支付方式的优化改革,有利于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工作的进度与效率,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活力。
工作单位的工资和报酬主要来自国家的财政支持,但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家的财政支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行有效的奖励激励制度,深入推进业务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优化业务单位公共服务功能,逐步解决业务单位内部问题。因此,除了加强机构特定的工资管理和奖励激励制度的重要性外,还需要在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中,为了自己的长期发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实行奖励激励制度管理。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有效落实我国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发挥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主要作用。现行我国事业单位中,从事科研及相关工作的体量和一些先进的国家(如日本、英国)保持一致,但存在人才外流、科技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这形成更多人才外流的隐患。完善事业单位工资福利激励制度,能够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使用观念、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品牌观念,为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
1.奖励制度不科学。奖励是事业单位管理中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进行嘉奖的主要方式,这里所指的奖励不含晋升、薪酬。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往往与工作实际没有过多的联系,流于形式;物质奖励的方式比较固定,一般由员工的工资构成,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对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有效的展示。
2.事业单位的薪酬管理缺乏必要的激励功能。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员工的薪资都是国家财政拨款发放,调整和增长的额度根据当时的财政情况和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根据一定的分配原则进行薪酬发放的。在管理事业单位的薪酬过程中,应多考虑不同岗位职工的工作量以及职务职称,根据合理分析各项数据后,在进行薪资的分配,考量后的薪资还应该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核通过才能执行,再由本单位进行薪酬发放。
3.薪酬制度不合理。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福利,其中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基本工资的高低直接影响绩效工资和福利的高低。岗位工资是基本工资的主要组成部分,岗位工资的决定因素是职称,薪级工资由工龄决定,对基本工资的影响较小,因此职称就成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的关键性因素。在这样的薪酬制度下,事业单位员工都热衷于通过“评职称”来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形成“唯职称论”怪象。
1.要实现薪酬体系与市场基础的一致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各项改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须要保证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和国家要求的经济体制相一致,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推进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创新。
2.制定完善的薪酬规划与管理制度。工资单管理包括工资单系统设计和工资单日常管理的两个方面。事业单位应根据战略开发目标和员工多样化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工资制度和配给制。加强动态管理,密切关注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补偿战略。要开发和完善薪酬管理体系,首先要考虑价值平衡原则、薪酬激励效果、人力成本、薪酬激励和个人满意度的平衡。第二,公平分配的原则是薪酬分配必须公开、公平,并保证员工的知情权和信任权。第三,差异化原则,不同员工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须将员工的不同需求结合起来,制定多种报酬管理战略。第四,灵活性原则,不同发展阶段的业务单位要把劳动力市场的报酬水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自己的薪酬管理制度,及时合理地调整。
3.要保证岗位变换与工资变化情况一致。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设置的各种不同职能的岗位,要想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本上要改变岗位,而且要和工资保持一致,制定的相关政策还要从岗位的实际出发,将每个岗位职能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一般来说,职工的工资不仅应该和岗位等级挂钩,还要联系职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这样做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高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和获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工资水平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共机关的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要充分知道人才的战略价值。通过构建更合理的报酬管理体系,可以保持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提高业务单位的核心地位和竞争力,为人民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