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伟,武依林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抚顺 11312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的不断升级,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兼顾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相关职业技能的灵活运用,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而国家这时将1+X 证书制度引入高职教育之中[1],也更加明确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是从专业素质趋于更全面的发展,相比于传统“双证”制度仅专注于一项技能,1+X 证书制度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更进一步细化的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更加全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国家自2019 年开始,围绕市场需求较大的多个专业领域,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会计专业作为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专业,试点院校的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必须配合国家试点要求逐步实施[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将技能证书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全面的师资团队,统筹组织教学,这些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3]。
1+X 证书制度中,“1”代表的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X”则是指各项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证书,如经济师、会计师、建筑师、建造师等[4]。因此,1+X 证书制度就是在传统“双证”基础之上尽可能地完成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获取其他的技能证书。目前我国行业内认同“X”证书有很多,并且这些证书可能还是进入行业的资格证书。例如,进入银行应具备银行从业资格证,进入证券公司必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对于这些行业来说资格证书就是能否进入的门槛。除这些资格证书以外,还有一些证书,在行业范围内非常权威,得到广泛认可,如CPA、CMA 证书等。有了这些证书将会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岗位中的竞争力。
1+X 证书制度的优点在于打破“双证”中对于专业的限制,所取得资格证可以不仅限于本专业,与本专业相关的被国家承认的证书都可纳入其“X”中,这些技能证书对于毕业生而言,不仅仅是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更是将来走向社会、步入企业的敲门砖。1+X 证书制度在放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又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出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办学宗旨。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相对落后,人才培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职教20 条”中提出1+X 证书制度以后,国家已经开始在一些高职院校进行试点,高职院校学制多为3 年,其中前两年在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年为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5]。所以在实施1+X 证书制度时,试点院校一般将实习阶段再一分为二,第一个阶段可以安排学生跟岗实习,第二个阶段再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有学分要求,修满即可毕业。
而在理论专业知识学习阶段,很多试点院校虽然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已与1+X 证书制度挂钩,但就教学内容来看依旧与过去教学内容差别不大,学生若想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要报名参加社会上培训机构的课程。学生报名参加培训机构课程且取得证书也不可能作为课堂学时纳入学生成绩。所以,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课证分离现象[6],也是现存实施1+X 证书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
高职院校在基于1+X 证书制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的过程中,每个专业根据其各自的专业特征选择专业技能证书,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有更明确专业岗位需求,这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社会就业过程中具备更多专业化知识。在提高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性,升华了职业教育的新使命[7]。
2.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
实施1+X 证书制度促使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能仅就传统技能进行传授,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需求,为社会培养现代化多元复合型人才[8]。1+X 证书制度的提出,恰恰符合当前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的特征,将富有时代特征的信息化知识融入各项职业技能培训之中,如会计专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技能证书。在1+X 证书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层次,依托于校企合作,可以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接收更前沿的职业技能知识,无论从获得更贴近社会需求的实践能力还是抢占适应企业岗位的先机,都能够使校企合作起到校企双方相互促进的作用,也为社会培养现代化多元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高职院校要推行1+X 证书制度,就要深化课证融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与这些由国家承认的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将技能证书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相结合,这样“以证定课”,在提高学生技能证书考试通过率的同时也决定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成绩[9]。比如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讲授内容就可以与初级会计证书相结合,而初级会计证书中经济法这部分内容可以与经济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费计算与管理三门课程结合起来讲授。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一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可以依托更有难度的证书,如CPA、CMA,侧重管理方向设置一些课程,如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完成学校理论课程的学习,又能完成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学习。所以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乃至人才培养方案时,都要与相关资格证书相衔接,保证学生的职业资格证通过率。
基于1+X 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在设计实践课程体系过程中还要以企业单位实际需求为主导,对有必要调整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修改。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企业需要实践技能较强的人才,尤其是对一些财务软件的使用要求较高,这样在课程设置中就需要对一些仿真实训类课程进行增设和改善,如沙盘模拟实训。对于大部分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能够在企业中担任的职务一般比较初级,从事的工作也多为较初级的工作,所以学校所开设课程的内容可以侧重一些简单的报税、做账内容,使学生真操实做地模拟企业工作。对于一些由国家承认的财会技能等级证书,甚至可以以此代替一些实训课,使得学生成绩与技能等级证书并重。
职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参与,1+X 证书制度的提出更印证了这一点,学生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不能单靠学校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技能证书的取得需要靠企业的培训,如会计专业的财务共享服务等级证书,就是由正保公司设立。还有一些软件开发企业所开发的软件被企业所广泛运用,企业内部承认的一些资格证书,如用友公司设立的用友ERP 证书。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来制定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与当地企业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比如发展现代学徒制,大力开展共建订单班,打通企业与学校的融通渠道,依托本地企业平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提高学校人才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1+X 证书制度的实施上,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本区域职业教育和企业的有机融合。
会计历来是企业需求度较高的专业,企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更高,但在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有效锻炼,必须去企业进行实账练习。但是由于会计信息保密性的特点,企业也很难接受学生接触更多会计信息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普遍进行得并不顺利。所以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一些财务软件开发企业合作,如用友、网中网,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所开发的模拟软件功能强大,不但具有各行各业企业的真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企业的真账演练,还包含会计资格证的一些练习题库。与这些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教育科技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基于这些财务软件的使用,还衍生出许多会计专业的技能大赛,更多职业技能大赛的出现和专业的细化,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符合1+X 证书制度出现的大背景,赛事教育与行业紧密结合,也推动校企合作。以会计专业的“税务技能大赛”为例,举办大赛的目的是检验各参赛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成果,并展示会计专业在税费计算与管理这一领域的实践能力。企业在技能大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调动指导教师参与并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而大赛又扩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于税务模块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参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产生参与报考税务师的想法。所以职业技能赛事刺激了学生参与并取得各项职业技能证书的欲望,进而提高了学生“X”证书的持有量。
基于1+X 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对于学校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并打造“双师”甚至“多师”资格的师资团队是重要的一环。对于1+X 证书制度这项新兴事物,提升学生的证书考试通过率,教师必然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这就需要激励教师不断学习前沿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于一些企业实践经验较少、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要鼓励其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填补其实践教学经验的缺陷。其次,对于初级职称占比较大的师资团队,可以让一些资历较深、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鼓励教师参与和学生一样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甚至是职业等级更高的证书的考取,如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等执业资格证书,并将资格证书与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相挂钩[10]。“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较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自己的同时引导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
新形势新挑战,基于1+X 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如何发挥其专业特点,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首先,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考证内容直接纳入专业课的讲授,这样“以证定课”,更好地做到课证融合;其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来制定人才培养机制,积极与当地企业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打通企业与学校的融通渠道,依托本地企业平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提高学校人才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再次,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以推动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达到学生具备1+X 证书毕业的效果。
总之,1+X 证书制度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的结果,也是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实践能力的现实需求。基于1+X 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做到课证融合,才能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