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时代的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

2020-03-03 05:46:11苏云婷
理论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层面育人时代

苏云婷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化,需要高校狠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重点和根本。在高校工作系统中,党的建设是核心和统领,思想政治工作是重点和关键。探讨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寻求增强其互动性的可行性路径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研究的切入点。新时代向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未能就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形成有深度的理论认识,则难以具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精神,无法真正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命题,也不能有效应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不仅需要从实践层面强化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联动性,更需要从理论层面揭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新时代观照二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其时代特征。因此,在理论层面探究二者互动关联的时代特征,从观念、学理层面理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联,深化理论认识,是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展开、协同发展的理论前提。

一、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学理阐释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高校两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高校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总布局。在理论层面,二者高度契合,存在着必要的逻辑链接,进而构成强互动关联;在实践层面,二者相互倚重,是高校育人链条中的重要环节,由此发展出高协同关系。当前关于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讨论层面,形成了颇具现实观照的对策研究成果。从实际操作看,高校普遍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互动性;从学术研究看,相关研究倾向于将二者作为同一研究主题,关注机制、方法等创新问题的对策研究。

从理论层面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党的建设统领并塑造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抓手。一方面,党的建设决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方向和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须在党的领导下统一展开。中国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1〕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绝对领导,使党牢牢掌握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把高校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高校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抓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又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是一项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关键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高校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从实践层面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新中国成立70 年,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史过程。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性审视“不仅是个时间概念,还是个空间概念,不仅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3〕回顾、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基本规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开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从根本上也有助于推动高校达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大体经历四个阶段。首先,改革开放前30年的初步建立阶段。党建与思政工作初步在高校系统展开,形成相应的工作组织和机制,期间受左倾思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偏离正确方向。其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恢复阶段。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重新恢复是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和确立,确保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高校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再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的曲折和反思阶段。这一阶段高校党建与思政经受住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冲击的考验,应急防守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并开始向常态化发展,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紧密结合,逐步建立并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体制。〔4〕最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时代要求,高校工作系统化特征显著,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关联进一步凸显,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育人的全过程,培养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成为高校工作重点。

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面临的时代之问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的核心任务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当代高校发展面临的时代问题,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5〕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时代问题、达成理论共识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以及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系列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党的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全局性高度,思想政治工作则被认为是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问题。高校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成为理论探索的先行者,承担起传递知识和创新知识的重任。在推进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高校要走在创新前列,做社会价值引领的时代先锋。这就向作为高校发展动力牵引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时代要求。

重视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二者之间紧密互动的协同关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对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培养时代人才的基本遵循。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全面确立并不断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重视并加强党的建设,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度看,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人才的时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以中国梦的实现为价值旨归,紧紧围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推动并深入。

围绕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时代课题,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互动性、呼应性、一致性加强。在“培养什么人”问题上,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是一致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始终将政治要求置于人才考量的首要位置。在“怎样培养人”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其中理念信念、爱国情怀和品德修养都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是高校关注的重点,党建主抓宏观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侧重实践操作。在“为谁培养人”问题上,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培养宗旨,按照中国梦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标准,从党的需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时代需要的立场进行人才培养。

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时代特征

以时代观照为背景,探究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具象特征,回应时代发展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拷问,已经成为高校工作持续有效推进的前提。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强互动关联进一步凸显,二者高度契合、协同推进,具体呈现出目标一致、价值趋同、共生共在等系统性特征。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度契合、协同推进的关系在其机构设置、制度安排和人员组成中体现出来。从机构设置看,高校党建系统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有一定的重合。高校党建工作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党支部、党总支和党委的纵向组织结构对同级机构和人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6〕理念下,高校所有机构、所有人员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实现育人无一例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实现育人无时不有;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7〕从制度安排看,党建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难以明确界分,二者相互交织、彼此支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确定下来,相关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责要求都有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以确保相关工作有据可循、有序推进、有效展现。从人员组成看,所有党组织成员除完成岗位职责要求外,在全员育人的时代要求下,均担负着对高校师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引导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理想信念、价值信仰和思想品德的责任。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目标一致性。从长远性看,二者都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价值诉求和方向指引;从阶段性看,二者都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从国家层面看,二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动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高校层面看,二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牵引器,统筹规划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价值趋同性。目标塑造价值。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以共产主义为终极价值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阶段性奋斗目标,共同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说到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的价值都要服务于人民。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倡导的核心价值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为支撑,以崇高的品德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基石。推动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目标,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高校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党建和思政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习惯养成、价值认同发挥着精神引领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共生共在性。对于高校工作系统而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两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彼此交叉、融合。如果将高校视为立德树人的共同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这一共同体的灵魂,主导着高校育人的成效。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一兴俱兴,一荣俱荣,共生共在的关系。其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另一方的支持配合。二者只有彼此成就,形成最大合力,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之根本。党的建设的推进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先头兵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局统筹。

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的上述时代特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承继过去的必然,更是走向未来的基础。这些特征将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有效串联起来,勾勒出高育人工作发展的全局,提炼出高校教育事业的时代线索,能够引领高校工作系统走向未来拓新之路。

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拓新之路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系统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们不仅要正视当下,更要直面未来,形成对彼此互动关系的战略审视,不断开拓未来拓新发展之路。在走向未来的进程中,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联结性、耦合性的增强需要在理论层面解析二者之间的同构关系,在实践层面建立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的链接;在历史纵深中揭示其互动规律,跟随时代律动,准确回应时代要求;在大格局坐标体系中精准定位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找到二者之间的交集,实现良性互动的最大化;形成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的具体路径和长效工作机制,将顶层设计和科学理念转化成工作实效,切实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首先,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明确回应新时代提出的总体要求,必须在国家顶层设计和高校具体操作之间形成有效链接,建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自洽系统,形成有效闭环。当前,国家已经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顶层设计,高校在中观层面也形成了对二者关系的理论认识,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探寻有效的工作机制。在此关涉的突出问题有:其一,把理论研究和路径分析作为搭建沟通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的桥梁;其二,建立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多学科阐释,深化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认识;其三,结合时代要求,提出切实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具象路径。

其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贯穿高校发展的历史观,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纵向历史进程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发现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8〕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向光明未来,必须确定二者互动关系形成的历史原点,抓住其互动关系的历史脉络,把握其互动关系的时代脉搏,形成导向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大历史观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其一,在历史纵深中定位高校党建与思政的时代起点,集结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二,找到高校党建与思政互动的一般性规律,尊重规律、认识规律、顺应规律、遵照规律;其三,寻历史规律性,找到抵达目标的有效路径。

再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推进需要宏大而长远的全局观和战略观,从高校工作系统、高等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程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乃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全局、整体、战略层面,定位党建与思政的互动关系,发现二者与宏观系统之间的内在的律动与关联。在总布局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其一,明确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别在党的建设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形成的纵向层级结构,清晰判定党建与思政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互动;其二,厘清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其他工作系统之间的横向关联,把控关系属性。

最后,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需要着眼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建立强化和巩固党的领导的组织机制、工作方法,建立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9〕在操作环节落实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构、互动关系。在实操环节,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其一,建立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思想、理念、理论的实践转化机制,实现顶层设计到高校落实的无损转化;其二,建立在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当中进一步强化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互动;其三,建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机制,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因子纳入评价体系。

综上,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关系进一步发展,在理论层面要建立二者的逻辑链接,澄清二者的同构关系,明确其时代特征;在实践层面则要形成具体有效的推进路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精神。唯此才能真正履行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层面育人时代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HANDS OFF THE WHEEL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