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达宏
(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人华侨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
永春县是闽南地区著名侨乡,旅外侨胞有12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永春侨胞爱拼敢赢,艰苦奋斗,事业有成,在东南亚素有“无永不开市”之美誉。近年来,永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华侨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按照“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主动涵养侨源,关注传统与现代结合,兼顾自然与人文融合,打造美丽侨乡和谐家园。为了提炼和培育闽南侨乡文化内涵,助力侨乡、侨村振兴发展,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人华侨研究所课题组深入闽南侨乡永春,开展“侨乡文化与侨村振兴”为主题的实地侨情调研。
调研组先后在永春县的苏坑、仙夹、岵山、吾峰、东关和桃城等乡镇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在感受到侨乡文化助力侨村振兴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侨村振兴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带着问题意识,笔者对闽南侨乡文化如何助力侨村振兴,如何持续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如何形成侨资与侨智的“双回流”、培育侨村造血新动能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2019年7月3日至6日,调研组先后调研了永春县的苏坑镇嵩安村、仙夹镇夹际村和龙水村、岵山镇溏溪村和北溪村、吾峰镇吾顶村、东关镇外碧村、桃城镇丰山村和花石村,在6个镇9个村的走访中,课题组发现侨乡文化助力侨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在推动闽南侨乡文化发展方面,永春县委县政府高度关注,按照“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的发展目标,县侨办结合各阶段实际情况,开展了服务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几项重大举措:《永春县“十二五”侨务工作专项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全县社区、乡村侨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提升拓展侨务工作服务 建设美丽永春”七项行动的措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社区、乡村侨务工作示范点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和推进乡村社区开展侨务工作,有力地推进侨乡经济社会发展,为侨资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县侨办的引导下,永春县从2006年开展了侨情普查,2008年启动乡镇侨捐资料的摸底调查,从2010年起开展全县侨捐项目资料库建设。经过不断整理充实,逐渐形成了“四个一”工作成果:即编印一本《永春县侨捐项目汇编》(第1辑,2013年7月;第2辑,2017年11月);建设一批侨捐展示馆;设立一个侨捐项目数据库;形成一套初步的侨捐管理制度等。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永春县重点侨乡镇石鼓镇、桃城镇、东关镇、岵山镇、仙夹镇等侨捐项目家底摸得一清二楚。摸清侨源有利于弘扬海外侨胞乐善好施的精神,展现海外乡亲情系桑梓、热心公益、建设家乡的情怀。通过出书、建库、设馆、立制,侨捐项目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形成爱侨护侨的良好氛围,有力激发了侨胞捐赠的热情。
为打造美丽侨乡和谐家园,县里把侨务工作考核列入乡镇党建工作考核内容,持续加强侨务工作网络建设。各乡镇均建立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由统战干事、专(兼)职干部负责具体的管理,成立以乡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侨联委员、老年人、工青妇参与的村级侨务(联)小组,设立正副组长和联络员,努力形成有人管侨事、有址议侨事、依规办侨事的局面,使侨务管理服务进村入户。对于华侨的工作,镇、村干部都十分热心和投入。第一,特别注重维护华侨侨胞的权益;第二,特别注重保护和维护好华侨侨胞的“根”,要把华侨侨胞的祖屋(祖坟等)保护好、维护好、利用好,用闽南浓浓的乡愁文化情结来牢牢地牵引住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思乡之情。课题组与永春县原侨联副主席郑梓敬(现为仙夹镇侨联主席)进行座谈时,他讲了一个日本华侨侨领祖墓纠纷维权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本侨领郑达源先生向邓小平反映其祖母的墓地受到别人毁坏一事,并且这件事已经影响了整个家族的情感。邓小平指示军委专程从北京派人到永春解决了其祖母墓地的纠纷问题。对于这一件事日本侨领铭记在心。后来郑达源先生常带全家回村祭祖,组团为永春侨乡捐资捐物,对侨乡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重视凸现闽南侨乡侨村特色,挖掘华侨人文内涵,建设一批侨文化展览馆、纪念馆。如吾顶村的“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侯龙村的“陈其挥生平事迹展示馆”、龙美村的“仙夹侨捐项目展示馆”、丰山村的“丰山侨魂纪念馆”等等,各馆都详实地展现出各村华侨为桑梓建设的丰功伟绩。丰山村是永春县的重点侨村,海外丰山籍人口达5 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可称“家家是侨眷,户户有侨屋”。他们当中,有一次带数百亲友下南洋创立基业的陈臣留先生,有最早经营侨批的陈若锦先生,有新加坡自来水之父陈金声先生,有每年捐资100万美元资助西洋棋赛事的东南亚富豪陈振南先生,还有澳门同乡会创会会长陈竞红、陈利群等。“丰山侨魂纪念馆”致力于展示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体现出侨乡侨村社区侨务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丰山籍乡亲热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和各项建设累计达2 000多万元①该数据来自《桃城镇丰山村侨务工作汇报材料》。,为丰山村的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努力发挥各级各类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闽南示范侨村。东关镇外碧村“乡土记忆馆”展示了馆长陈剑虎家族数十年来遗存的侨批、民俗、农具等乡土记忆史料原件,勾起海外侨胞深深的思乡之情。泉州市档案局局长夏丽清女士亲自为“乡土记忆馆”授“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展示点”牌匾。该馆成为永春县家风教育基地,陈馆长表示要把“乡土记忆馆”打造成这一片区的“耕读传家馆”“儒学社区馆”。
北溪侨村位于永春县岵山镇西南部,总面积3.4 km2,全村4个村民组,总人口535人,耕地257亩,森林面积4 596亩。2004年该村着手开发生态农家乐体验游,引进侨文化和生态园项目,又赢得了香港永春同乡福利基金主席郑文红会长的爱心投资,打造“北溪桃花谷生态旅游区”,同时邀请北京大学著名史学教授、书画名家徐寒先生撰写《北溪逰记》,引入“北溪文苑”生态旅游区概念,打造“文化北溪·人间仙境”品牌,为国内外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②该资料来自永春县岵山镇北溪村美丽乡村简介。。调研中我们了解到,闽南永春侨乡每个镇每个侨村都根据各自实际打造不同特色。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打造文化侨村,以“乡愁故里”工程助推侨村发展;二是打造项目侨村,以项目带动侨村发展;三是打造“生态公益型”侨村,助力侨村发展;四是打造“特色产业型”侨村,推动侨村发展。各侨村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仅丰山村就先后获得了国家生态村、国家民主法制示范村、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试点村、国家侨务明星村等荣誉称号。
调研组通过点面结合、上下联动方式走基层,走访了永春县6个镇9个侨村后发现:首先,基层侨村二委年龄老化,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虽然他们基层经验丰富,但学历偏低,有大学学历的极少,仅苏坑镇嵩安村二委中有一位年轻的福建师大毕业生。其次,侨村青壮年较少,多在外地打工,制约了侨村经济的发展。再次,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回乡创业的偏少,而侨乡的发展正亟需这样的人员回乡回村,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
不少村镇在进行发展规划时长远考虑不足。苏坑镇嵩安村在侨力资源潜力的挖掘、规划上较为薄弱。吾峰镇的吾顶村侨资源较为丰富,在规划时也缺乏整体的、长远的综合性考虑,培育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的、叫得响的闽南侨乡文化品牌尚需时日。另外,在特色品牌的打造上不少村镇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侨乡并不都是华侨,这一点在陈达先生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中也早已经指出。从大的地区层面上讲,一个被称为侨乡的地区,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华侨,比如我们走访的苏坑镇嵩安村就少有华侨。因此,不同的村镇在打造自己的特色时应结合本乡镇实际,不能不切实际、一哄而上。
永春县各镇侨乡侨村慈善公益事业非常丰富。近年来,永春县海外侨亲捐资慈善公益事业累计突破7亿多元。据《永春县侨捐项目汇编》记载,重点侨乡镇石鼓镇、桃城镇、东关镇、岵山镇、仙夹镇等侨捐项目广泛,既有侨领的大手笔捐赠,更有众多侨亲合力捐献。岵山镇华侨捐款捐物历史久远,侨捐工程丰富,有中小学教学楼、乡村水泥路、桥梁、老年活动中心、镇卫生院大楼等项目。如:岵山籍港胞陈少煌捐建了永春六中文体馆、新礼堂等,并带头筹建校董会奖教金,短短几年时间,捐资1 000多万元;港胞陈荣助不仅经常回乡参加各种活动,还捐资200万元支持岵山中心幼儿园建设,牵头成立永春县首个幼儿园董事会等等[1-2]。他们是岵山镇乃至永春县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围绕永春县发展战略和乡村社区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有条件的乡村社区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扩大推介招商,开展特色招商、产业招商还需进一步努力;主动邀请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海外侨胞回到乡村、故里商务洽谈、投资创业、对接合作、融入乡村社区发展还需进一步积极而为;引导侨资侨智,培育支柱产业,树立发展品牌,形成产业集群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永春县是闽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相当丰富。但从总体上看,各侨村对这些老区资源还不够重视,开发利用的力度较弱,应进一步整理、挖掘丰富的红色史志、老区史志。讲好老区故事、红色经典故事,弘扬老一辈革命传统,将红色文化纳入到侨乡文化旅游项目中,还需镇(村)一级政府的积极组织、协调和规划。
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大统战”“大侨务”思想的引领下,永春县华侨工作也得到了大发展。针对基层侨村振兴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笔者提出解决问题的五大路径。
一是建立涉侨展示馆。永春县有着悠久的华侨史和丰富的侨务资源,亟需将这些资料整理并永久保存。努力做好华侨史馆、闽南文化生态博物馆等项目规划建设。在新落成的永春县世永联大厦设立华侨文化馆,以翔实的文字、生动的图片及珍贵的涉侨文物,展现旅外侨亲开拓进取、念祖爱乡的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向归侨侨眷、回乡交流活动的重点人士和团组、华裔新生代展示宝贵的华侨精神,促进华侨精神传承弘扬,也促进侨情延续。二是保护、开发好名人故居旧居。着力建设好梁披云、梁灵光纪念馆等永春名人名家展示中心,着力提升侨乡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吸引力。许多重点侨乡保留着大量的海外侨亲参与兴建的古屋、古厝。对各姓氏房头的祖宇、著名的古民居,海外乡亲十分重视维修保护,不少都倾注心血,花巨资修建保护。在他们传统的观念里,“因为祖先能保佑我们,不拜祖宗,家庭就会不安”[3]。要围绕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持续修炼好内功,开展古侨居修缮行动、华侨祖屋祖坟保护工作,守护家乡的“根”和“魂”,守护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感念和情谊。三是保护、建设好古镇、古街,留住乡愁记忆。持续推进岵山古镇、古街建设,让这些祖宇、古民居、古镇、古街重放光彩,既美化了侨乡,提升了侨乡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吸引力,又保留了海外侨亲乡愁“根”,助推“大永春”的发展。
着力增强海外永春籍侨胞的归属感和向心力,努力引导他们为永春侨乡侨村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永春县侨捐摸底项目的基础上,每年逢重大节假日,诸如中秋节、春节等,以县、镇、村委名义向海外的侨亲、侨领发贺信或慰问信,通过有温度的情感问候,传达一种强烈的乡情文化联结。以家乡文化认同激发海外永春籍侨胞对中华文化根源的怀想。文化认同是基础,没有文化的认同,就没有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融入当地社会,加上所在国的教育,第二代华人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知之甚少。海外永春侨务统战工作要着眼于文化交流,让第二代华人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永春侨乡侨村乡土文化,对故土文化产生兴趣,对中华文化产生温情和敬意,以中华文化为纽带,连结海外侨胞。以民族认同激发海外侨胞珍惜中华民族骨肉同胞之心。对侨团、侨社组织发出邀请。邀请海外侨团、侨社组团回乡观光,感受祖国建设的欣欣向荣,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侨乡的重大变化。由此激发海外侨胞爱国、爱乡的情怀,引导海外侨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切实引导和增进海外侨胞的“五个认同”:即习总书记提出的“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①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海外侨团、侨社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积极作用。争取每5年出版一本《永春县侨捐项目汇编》,进行宣传。
永春县是闽南革命老区,曾是中共永春县委机关常住地,是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极具传承价值。以桃城镇花石社区为例,这里红色资源突出。1927年至1931年,花石曾是中共永春县特支和厦门中心市委进行革命活动的据点,因此应把中央苏区红军入永、苏区血火、抗战烽烟、胜利解放等内容好好挖掘、梳理,并培育一支红色讲解员队伍,进一步展现永春县悠久的革命历史传统,把红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吾峰镇吾顶村是省定革命老区,也是爱国侨领梁披云和革命家、原广东省省长梁灵光这两位梁氏双豪杰的家乡,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吾顶村还是一个农业侨村,是第四轮(2014—2017年)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国家乡村旅游扶贫村、泉州市扶贫协会帮扶联系点、泉州市科技局“四下基层”活动联系点,也是省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点村。经过省、市、县的帮扶,吾顶村终于在2018年脱贫,当前尤其需做好精准脱贫后续工作。弘扬和宣传梁披云和梁灵光这两位梁氏双豪杰的事迹和精神,通过浓厚的闽南红色文化宣传,用老区红色基因来引领、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让广大村民、海外侨胞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将有助于脱贫后的侨乡贫困村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继续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好美丽家园。
永春县政府、涉侨部门还须转变观念,提高为侨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侨资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侨乡资本的良性运转。主动深入了解侨资企业在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中,生产经营、贸易往来出现的新问题,资本运转在生产经营转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疏通中间环节,努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促进侨资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尤其根据国际与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有意识地抓住侨商转型再投资的契机,完善优化扶持政策和服务机制。既研究、设计适合侨商投资的领域,帮助寻找适合侨商有效投资项目,建立侨商投资项目库,又深入开展促成海外侨商回乡投资的专题调查研究,对有关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着力破解制约海外侨商回乡投资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短板,以优惠的政策和一流的服务,使永春侨乡成为广大侨商最理想的投资热土。
根据形势所需,有关部门要积极作为,积极创办各种创业平台,有效引导侨商投资创业,推动侨胞抱团回乡投资。目前仍有部分侨商在投资方面还处在迷茫、跟风的状态,有必要组织侨商开展多层次的投资研讨,探索拓展投资渠道与空间。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民间、官方工作共同开展,多渠道宣传侨乡经济良好环境和投资优惠政策,引导海外侨商回国投资创业,主动牵线搭桥,组织华侨到侨乡考察。既着眼于当前,更着眼于长远,着眼于永春籍青年侨一代,关注老侨,发动新侨,为侨乡发展服务。积极引导已回国投资创业的侨商经营高科技、文化艺术类等行业,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和经营水平。如仙夹镇龙水村漆篮文化特色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是一项侨商回村投资发展的典型事例。漆篮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海内外闽南人尤其是永春人喜爱。旅菲侨亲郭从愿出资建立了龙水漆篮工艺有限公司。仙夹镇集聚漆艺、漆篮、漆画等传统漆文化,打造“1234”漆文化产业工程,即:一个目标,做大做强漆文化产业;两个市场,国际和国内市场;三个精品,漆艺日常用品、工艺品、珍藏品;四支队伍,一线生产工人和产品创新研发、宣传营销、现代企业管理团队。同时建立了漆篮历史文化馆、精品展览馆、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成为全省百侨助百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示范村。这项举措进一步挖掘、利用了华侨人文资源、文化资源,推进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侨村软实力的发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闽南侨乡文化助力侨村振兴发展,永春县委县政府在注重引资的同时,更需重视引智工作,加大造血新动能培育。一是在原有引资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智,引入海外永春华侨华人高层次专业人士直接参与闽南侨乡建设,将有助于培育侨乡积极的造血功能,更有助于侨村振兴发展,海外永春华侨统战工作也将更有作为。二是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参谋作用若能得到充分发挥,将有助于推动闽南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侨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持续建构永春县侨情“三大数据库”,即海外永春重点侨商数据库、海外永春重点社团数据库、海外永春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数据库。精准掌握海外侨情新情况,为今后永春县引智工作大发展服务。
调研中,我们发现岵山镇北溪村做到了侨资与侨智的“双回流”,是引智与引资并重的典范。2004年北溪侨村着手开发生态农家乐体验游,引进侨文化和生态园项目,取得了香港永春同乡福利基金会主席郑文红会长的大力支持,打造“北溪桃花谷生态旅游区”。郑文红先生还将“中医生态药业工程”等高科技研发产品引入,吸纳国际一流学者、人才回乡服务,打造北溪村高科技产业园。北溪村有了新侨郑文红先生的支持,明确自身定位,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侨村的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差异化,讲究科学化,追求产业规模化,在做好规划之后能稳扎稳打,取得了综合性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永春美丽侨乡建设无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的起点上若将引智与引资并重,加大造血新动能的培育,闽南侨乡文化一定能在更大范围内助力侨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落实好习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中“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的批示精神①2019年7月,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受乡亲们委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2019年8月4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将永春县侨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