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惠农实事,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是今年已经62岁的沈学能在从事技术推广40多年来,心中一直牢记的话。在沈学能的带领下,当地创新出油基鱼塘、鱼菜共生、稻田养鱼等综合种养模式,近几年还带头引进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并取得了初步成功。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他却每天闲不下来,常常下村走访,了解鱼市行情,询问渔民养殖情况,解决渔民的养殖问题。在菱湖镇渔民的心中,他是不折不扣的“鱼博士”,更是淡水鱼都的“领路人”。
近年来,菱湖镇的渔业养殖户纷纷在鱼塘中间建起养鱼跑道。一字排开的养殖水槽两头装着拦鱼栅,跑道的一侧是推水增氧装置,推动鱼塘水24小时循环流动,让鱼儿能在水流推力下摆尾,像是在“跑步健身”。同时,鱼类排泄物和食物残余不断被推送到鱼塘集污区,让水体保持清洁。
据了解,菱湖镇是全国三大淡水鱼生产基地之一,全镇水域面积达6.2万亩,近50%的农户都以渔为生。“我们之前做过多种尝试发现,跑道养鱼,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与其他新型模式相比,不仅使鱼塘自身水体高效净化,而且也能提高鱼的品质,更符合南浔的需求,有效拓宽渔业转型升级的出路。”沈学能表示。2017年以来,他先后组织养殖户2次赴江苏盐城建湖和5次赴杭州余杭等地考察学习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鱼先进技术,开创湖州首家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鱼,实现菱湖池塘养殖零排放。
通过循环流水养殖示范实践探索,他总结积累了循环流水养殖的基本经验和最佳养殖技术,开辟了菱湖循环流水养殖典范。在养殖过程中,他坚持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现场观测水质、掌握鱼类吃食情况,为渔民们提供技术指导,使菱湖传统落后养殖逐步走向低耗、高质、高效、标准化,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发展。
“要打造生态菱湖新渔都,就要开启智慧渔业新模式。”意识到智慧养殖模式在渔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后,沈学能带头创建了全市首个乡镇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环境监测与视频监控平台。
2017年7月底,总投资70万元的菱湖镇智能水产养殖系统水产环境监测与视频监控平台项目正式通过验收。他介绍,这个项目对该镇6个村13000亩省级水产现代园区、鱼种场、家庭农场进行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环境监测和视频设备安装,通过4G网络技术,系统精确地实现了水质监控、饲料、药品、人员管理等重要事项,有效解决养鱼管理日常问题,并且整体提高渔业养殖产能,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放眼如今的菱湖镇各村鱼塘,“水上种菜、水下养鱼”已经成了一大特色。“生态养殖是今后水产养殖的大方向。”沈学能说,“推广池塘生态、循环养殖实用技术,种植水生蔬菜能对水质起到较好的改良作用,不仅减少池塘换水次数,提高水体利用率,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