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官方微博平台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
——以浙江树人大学官方微博为例

2020-03-03 01:57周慧婷曾晓江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005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官思政校园

周慧婷 曾晓江(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00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20年4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个亿,微博使用率达42.5%。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比最高。[2]目前,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已成为学生广泛关注和使用的对象。各高校官方微博平台(以下简称“官博”),更是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领域发挥积极的主渠道作用。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挖掘本校资源,通过多元渠道加快高校官方微博平台的建设、融合、完善,让高校官方微博平台可持续性地服务师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国内高校微博建设的研究动态

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关注高校官博平台建设,借助官博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必修课之一。目前,国内研究者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十分重视,在学术上卓有建树,主要围绕高校官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思政教育管理者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与研究。如杨晓峰认为,微博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面临谣言难管控、微博社交异化、教学秩序受干扰等挑战。[3]林秀英认为,微博不仅能切实满足学生需求,为思政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而且在思政管理上具有优越性,有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潮流,适应高校发展需求。[4]

但是,目前国内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理论层面,以阐释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影响为主,而在实务层面的创新实践、规律探讨、经验总结相对较少。本文以浙江树人大学官方微博平台(以下简称“树大官博”)日常运营情况为观察对象,探求微博这个能够联结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新型传播媒介,是如何从简单发布校内资讯、社会新闻的“信息搬运工”转型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形象设计师”的。

二、树大官博的思政教育实践

(一)丰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挖掘和发挥高校官博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浙江树人大学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其他高校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微博,作为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 (如QQ、MSN、飞信等)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及时发布并更新消息。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期间,树大官博结合微博平台的内容微型化、传播移动化、发布形式多样化等特点发布博文,将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融入到宣传抗击疫情的各个任务环节当中,并且凭借微博操作方式的多样化和简便性,创作诗朗诵、诗歌写作、纪实摄影、海报设计、短视频等作品,丰富了防疫宣传的体裁和主题。由此可见,官博的传播便捷性、内容简洁性、交流灵活性和大学生群体的年轻活泼、关注自我、参与度高这些特点相契合,奠定了官博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载体的基础。

树大官博作为学生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时间优势、群体优势和潮流优势,专门开设“树大诗词苑”专题性学习型微博,坚持每天发布关于中华诗词经典名句的微博投票,表现形式多元,有文学常识填空题、诗句选择题、民风民俗趣味题等内容。此项小举措通过文火慢炖的日积月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浓厚的主题教育性网络学习环境,而且开拓了一片利用微博生产优质内容的蓝海,创新了思政教育模式。

(二)建立健全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矩阵

微博集群化是高校官博发展的大势所趋。浙江树人大学坚持“互联网+思政”的教育模式,以树大官博为首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矩阵,其中包含校团委、各个学院、班集体、社团组织、思政辅导员、学生意见领袖微博等,通过建立这样的思政教育微博矩阵使微博不再“微薄”。

树大官博一方面宣传关乎学校发展状况的校园资讯,另一方面宣传校园生活的最新资讯报道。由于微博在表达时间和方式上的自由性和可记录性,官博改变了以往文本或面对面等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良好的沟通效果。例如,我校曾晓江老师开通微博个人账号“@树人江”,在微博上积极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在学校“有问题就找树人江”的口号人人皆知,可见思政教育工作者会成为学生在校园内的“领航员”,发挥网络意见的引导作用,为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矩阵添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树大官博根据自身便捷开放、平等多元的特点形成资源集约、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多元传播体系。如广播台因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导致其传播范围的有限性,树大官博便与广播台积极开展合作,创建“树大之声,声传树大”节目专栏,邀请声咖合作,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分享当前的社会热点、校园资讯、生活轶事、英语学习等内容,实现了传统校园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互补,合作共赢。与此同时,官博与校内新闻专业社团、汉服社、文学社等开展友好合作,积极推进高校官博和传统校园社团的“1+N”现代化传播矩阵建设,通过打校园新媒体与传统校园媒体的“组合拳”,增加高校微博平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趣味性,促使两者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占领校园舆论新阵地。

(三)组建具备媒介素养的微博思政教育队伍

打造一支具备媒介素养的微博思政教育队伍是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组织保证。思政教育管理者根据官博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对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官博能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好“把关人”和舆论缓冲器作用奠定组织基础。

树大官博队伍自2019年10月建设以来,所有运营小编均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微博编辑与运营培训,因为微博平台传播的碎片化和简明性特征,比起长篇累牍的头条文章,更倾向于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观点。为更好地熟悉微博产品特性,提升对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树大官博要创立一支合格的思政教育队伍,注重运用科学的理念,合理设计团队的工作模式,引导成员树立理性、客观、友好的“微博观”,在应对公关危机时能把握舆论走向,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声明,起到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保护伞”作用。

树大官博团队作为我校党委宣传部全媒体中心下属独立学生组织,团队共由16人组成,其中1位主管老师、1位学生负责人、3个工作小组,包含采编策划组、摄影摄像组、运营编辑组。采编策划组的设定旨在拓大学校新闻素材的来源、渠道和覆盖面。摄影摄像组主要负责校园活动和大型晚会的现场拍摄与直播,其设定旨在为运营编辑组提供专业的技术化采编支撑,而运营编辑组则主要负责微博短文、头条文章、微博故事的编辑与发布,其设定是为了丰富官博的内容建设。各小组之间不设权限,在主管老师和学生负责人的带领下亲临一线进行校园专题性新闻报道时,小组成员自由调度,灵活工作,密切配合。通过打造一支具备媒介素养的微博思政教育队伍,促使树大官博在学校宣传工作中能传播树大“好声音”,讲好树大人故事。

三、树大官博的思政教育特色

(一)运用新媒体思维,打造人格化传播

高校微博的人格化传播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运营编辑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了解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将官博构建成为一个拟人化的传播主体,赋予其活泼、亲民的生动形象,创建以微博为媒介的简单、开化、高效、交互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树大官博顺应发展需要,运用新媒体思维,以生动的形象实现人格化传播,从而减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的隔阂。树大官博以大树作为主要标识元素,赋予其“树爷爷”的人格化形象,将粉丝群体唤作“小树民”,使用“微博语言”,同时创建“8号树洞”的粉丝群供学生参与话题讨论、福利领取和答疑解难。在学生粉丝社群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和疑问,老师则在线上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的真实状况,此举不但缓解了学生产生的焦虑情绪,而且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者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人格化高校官博的打造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催化剂作用。以往学校的官方思政管理平台给学生印象总是高冷、刻板与权威,而浙江树人大学官博从互动思维和用户思维出发,用“树爷爷”的形象和学生积极沟通互动,并且运用一种贴近微博用户群体的符号和语言,将其冰冷的刻板形象立刻转变得鲜活又亲近,如在喜迎校庆时表达祝福“树爷爷,生日快乐”等,通过拟人化的“微博语言”,赋予高校官博以鲜明又生动的情感和态度,缩短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学生参与微博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精确化与个性化。

(二)依托直播平台,实现交互式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大学校园里,无线、4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以手机、平板电脑、PC客户端为载体的微博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校园资讯。树大官博迎合新媒体时代网络直播的浪潮,依托社会化网络直播平台——“一直播”,完成毕业晚会、大学生潮流展览、校园十佳歌手决赛等二十余场活动的现场直播,官博实现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移动化和强交互性的新型传播方式。

官博正以它短小的体积和迅速的传播效率成为一种强劲而有力的传播新锐,其所具备的良好服务性和互动性也深受广大同学的信赖与拥护。树大官博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潮流生活展中便通过直播为学生提供了一场交互式体验,官博团队邀请学生主播“树杈子”带领观众第一时间进入第一现场,通过主播现场与展位摊主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各摊主分别对自己展位做出较为全面的介绍,让未能到场的学生通过在直播下方的留言区发表想法告诉主播,主播在接受信息反馈后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再次传递给学生。直播带来的强烈在场感为学生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体验,该项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认知闭环,提高了思政管理者使用官博进行思政教育的新技能,丰富了官博内容建设的构成,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服务半径。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发展、传播媒介的迭代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势乘风,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挖掘微博的潜在优势,保证高校官博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发展。因此,运用新媒体思维,将官博作为一个联结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新型传播媒介,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丰富多样,而高校官博要在纷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平台中脱颖而出需要坚定“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适应微博平台制定的规则,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思政教育模式,将有话题性的校园内容与热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话题讨论度和渗透力。

本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以浙江树人大学“微博+思政”的模式为具体研究案例,为其他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正确培养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提供参考价值。此外,未来不管媒体生态如何改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仍需初心如磐石,使命在肩,对待每一篇微博,秉承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微博之力让校园更美好。只有这样细水流长的坚守,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和谐、自由的校园舆论环境,才能不断涌进创新力量,才能自信从容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大官思政校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大官”陈诚教子有方
北魏三都大官考
“打油诗”的由来
连升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