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中思想政治“微教育”模式运用浅析

2020-03-03 01:57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云南玉溪653100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思政信息技术

黄 敏(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云南 玉溪 653100)

一、建设“微队伍”,增强“微权威”

中高职生在计算机与技术课堂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搜索资料的时候会接触除了学习内容外的信息,严重影响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养成。对于此问题教师要有效渗透思政教育,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师生处于同一地位平等交流。课堂中坚持民主原则,发挥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思政“微教育”作用,有效组织教育活动。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或者课堂外,接触什么信息,都会在教师思政有效教育目标与操作手段之下,让中职生都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坚定不移的思想观念,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环境,创建“微队伍”,增强“微权威”。

(一)建设“微队伍”

基于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中微媒体的使用,需要教师不但有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掌握网络技术,可建设优良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在加强网络建设的时候,也对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专业提升与思政教育方面的培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融合[1]。另外,学校还需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监督与考核工作。

一方面,扩大思政教师队伍。传统教学形式是一学科教师负责一个领域,但是在“微时代”下,中职生会接触多种信息,生活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思想言论产生迷惑的时候,如果单单依靠思政教师答疑解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学校中思政教师数量一定,精力有限,不能全面解惑。因此学校要培养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后备军。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不但对网络技术有深入了解,还能融入思政内容,是培养全面型人才坚实的后盾。

另一方面,做好教师思政素质的建设。学校需大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师思政方面素养,在狠抓专业知识基础上着手思政工作,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础,丰富教师政治头脑,坚持学术交流,深化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思政方面的教研工作。扎实推进师德建设,提升我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希望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背景下,为我校培育出大量政治坚定、思想正向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二)增强“微权威”

中高职院校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中思政的“微教育”,教师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提升从课堂管理入手,此与教师专业素养紧密相关。作为祖国“花朵”的培育者,只有高素质才能创建高质量教育,培育高能力人才。首先,教师树立师德师威。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文化的冲击让人们的思想发生变化,社会中产生急功近利的风气。如果教师没有坚定不移的思想与自控能力,就会受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道德不良行为。此让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下降,学生与家长也会对其失去信心。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保证学术端正,思想上有正确的三观,行为上遵守道德,先在学生面前建立权威,才能有效控制“微教育”。其次,保证教学信息的准确性。学校开放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教学平台,以此当作学校的形象,所以发布的信息需真实有效,如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权威研究内容,严禁在网络中下载未经证实的文章,如果教学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不权威,那么更不用谈“微教育”中的权威性了。最后,在学生中建立“意见领袖”,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在思想或者学术交流的时候扮演传播信息的角色,发挥信息加工、扩散和协调功能。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中教师可在班级中培养班长、学委等作为班级中的“意见领袖”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或者课下学术讨论的时候,传播正向信息,示范正向行为,以此纠正个别学生偏移的“三观”,进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双向教学目标[2]。

二、导入“微课堂”,实现“微学习”

(一)“微课堂”的构建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教学过程一板一眼,照本宣科传授知识,没有交流,让学生感觉抑郁,且不能更好释放自己,不能认知自我,更不用说在学习中反思,提升综合素养了,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产生影响。“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途径,例如微课作为微型网络视频的简称,可以作为微课堂教育的主要载体。另外微信息、微阅读也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与技术产生影响,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观看下载信息教育内容。教师就要利用此作为新的教学条件,打破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意识。教师在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中,借助这些“微”载体吸引学生多参与到活动中,更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多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在教学平台中搜寻适合自己的资源学习,还可借助网络实时性特点,在线与教师沟通。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根据交流情况,为学生传递适合的微视频,让学生观看上机操作重点。

(二)实现“微学习”

在“微时代”下“微课堂”中,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提升思想正式提供更自由空间。以往课堂中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已经落后。借助多种媒体,如微信、微博,大大丰富课堂中师生交流的形式,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技术优势,在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中及时渗透思政内容。一方面,教师借助“微课堂”发布教学内容,渗透思政内容,保证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学生随时利用移动客户端学习。教师上传的内容不宜过多,几分钟阅读完成即可,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教师还可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赋予学生更多话语权[3]。微学习不是学生一个人的学习,而是需与教师交流,教学相长。计算机与技术的学习是实践性强的科目,其中很多技巧需要学生多练习才能掌握,如果教师还坚守过去单方面知识传输或者现在学生自己的“微学习”效果同样不好,教师首先要抛除与学生的师生关系,建立朋友关系,减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紧张感,鼓励学生在“微学习”的时候常问、常沟通,以教师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获得思想突破。

三、构建“微环境”,推进“微生活”

(一)构建“微环境”

“微环境”指中职生通过网络学习计算机与技术知识与渗透思想教育的时候所接触的环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文件中,指出要加强对网络通讯工具的管理,规范人们的上网行为,建立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职院校计算机与技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结合“微教育”中“微环境”的构建,往往指校局域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等活动行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学生打造健康的“微环境”需要增加学校外其他部门制度的建设,保障微媒体发展环境,如抬高信息发布的门槛,信息量有质量地增长,让信息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降低信息垃圾数量。中职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对网络中信息还不能完全辨别,需要教师对其正确引导,有关部门应做好网络舆论监督,减少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次数,建立正确的思想观。

(二)推进“微生活”

2011年微信产生,到2015年初微信用户数量超过5.4亿,“微时代”正式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内容载体丰富,深受人们喜爱。中职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对于这种文字、图像、动画结合的新媒体承认度较高。在此结合计算机与技术课程课堂中渗透思政内容的知识,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信息与舆论引导。首先,关于“微生活”的推进,国家给予很大帮助,并制定了专门的规范制度,因为“微时代”已经得到大众的关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互联网+”概念。师生通过互联网中微媒体交流沟通的时候,也须遵循国家规章制度,将学生带向健康的微生活。其次,学校构建网络微平台,借助微媒体为学生校园学习与生活提供更广阔平台。将生活与“微”结合,增强教育效果,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根据“微生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与道德素养,创建“微活动”[4]。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计算机竞赛视频,或者推送竞赛信息,给予学生正向引导。最后,教师要灵活使用微信微博等辅助工具,掌握微媒体技术与技巧,并在了解网络舆论环境下,确定微时代下计算机与技术教育的方法与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正确指引,传播正能量。

猜你喜欢
计算机思政信息技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