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

2020-03-03 00:59毕志民
辽宁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圆锥活动课数学课程

毕志民

(大石桥市钢都小学)

数学学科实践活动课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依托,以数学问题为引领与驱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教师需要提出要求,给出具体活动中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则要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数学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智慧。

数学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它的基本操作模式是:问题引领(提出问题)—探求解法—实践体验—交流评价。数学实践活动,因其具有操作性、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挑战性、互动性、灵活性、新颖性及综合性等特点,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能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选择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时,我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征。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这就指明了数学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角度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和学生喜欢的内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

此外,实践活动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必须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成活动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对于在活动中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或家长)要给予及时地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独立完成活动内容,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完分类、排序、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后,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特点,可以设计以“我们一起玩扑克”为内容的学科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是:

(1)分家。每人一副牌,按颜色给扑克牌分家;按花色给扑克牌分家;按数字给扑克牌分家……用时最短,顺序准确的获胜。利用学过的分类、排序和比较等数学知识进行游戏。

(2)凑点数。一名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牌,作为标准牌,其余学生每人手里拿一幅顺序打乱的牌,能从这副牌中迅速找出与标准牌点数相同的牌(不限张数),用时最短,与标准牌点数相同的获胜。这个游戏是运用学过20以内数的加法知识来完成的。还有“比大点”“打娘娘”等扑克游戏名称。

这样的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学生爱玩的扑克入手,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玩扑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引起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并引发积极思考。学生爱活动、肯活动,活动内容和主题的多样化,让学生有了选择活动内容的余地,内容不枯燥,方式方法不呆板。活动内容的弹性设计,考虑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在保证基本活动要求的前提下,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获得不同的活动体验。选择这样的活动内容,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用,又使他们快乐地进行了游戏,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最终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二、源于教材要求选择课程内容

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是基于数学教材上的某一节,某一单元或者是某一领域的知识基础上,经过教师深入研读“课标”,揣摩教材,弄懂编者意图后,精心设计出来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这就说明,我们设计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归根结底是源于教材的。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内容中的“分扣子”,就是教材列举的一个数学实践活动的现成例子。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要求学生把这些扣子进行分类。教材设计这样的一个“分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结合”的实践活动内容,比较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一个图形分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分类是要有标准的,如扣子的形状、扣子的颜色或者扣眼的数量都可以作为分类标准,在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不同的。一方面,本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握图形的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的共性的能力;另一方面,本活动还要求学生利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法记录对扣子进行分类后的结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

同样,在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学完“百分数的应用”中“利率”这一知识后,我们也可以结合所学“利率”的知识,来设计一节“怎样存钱最划算”的实践活动。以学生每年春节收到的“压岁钱”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存钱理财的方案。先引导学生“货比三家”,到本地区各银行网点调查存款利率,根据学生自己实际有的“压岁钱”的数额,选择存款利率最划算的一家银行进行模拟存钱活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会合理理财,规划生活,逐步养成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述两个实践活动的案例,是由数学教材列举的或是由教材知识内容衍生出来的。数学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数学活动,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恰当地让学生经历这样的实践过程,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数学课程性质选择有活动意义的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这样阐述数学课程性质:“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数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活动意义和目的。因此,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应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为出发点;以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为活动目标。

我们知道,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在教学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这一知识时,教材中给出了一个小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用圆锥装满沙子倒入圆柱内,三次能将等底等高的圆柱倒满。要想完成教材中的这个实验,就需要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教具。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可以设计“用硬纸板或硬质塑料做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学具”的实践活动。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但要先算出圆柱的表面积,还要想方设法类推出圆锥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必须考虑是先做圆锥还是先做圆柱的问题。这次实践活动的难点是: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它的面积怎样计算,圆锥体底面半径和侧面展开扇形的圆弧长是什么关系,小学生还不会求扇形面积,等。这些问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深入讨论,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够解决。有些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于理解,通过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活动。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精准选择学科实践活动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好玩有趣。

开展数学学科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能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开阔教师的视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
圆锥活动课数学课程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