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安
徐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江苏徐州 221000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OVCF)是老年人常见病,既往对于老年OVCF,一般采取保守治疗,患者卧床时间长,不仅痛苦大,而且可能引起压力性损伤、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会严重降低老年人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经皮椎体强化术(PVA)是一种脊柱骨折微创手术技术,可以对因骨质疏松造成的骨折椎体进行强化,目前已在疼痛性OVCF以及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中得到广泛应用。PVA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为经典,后随临床研究与技术研发的深入,基于PVP逐渐发展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2]。该院近年以PKP治疗老年OVCF收效理想,该研究以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OVCF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从该院收治OVCF患者中随机抽取106例为研究对象,男性35例,女性7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1.64±5.52)岁。 病变椎体:T11 20 例、T12 27 例、L1 35例、L2 19例、其他5例。纳入标准:患者骨密度检查T值<-2.5,有明显的腰背疼痛与功能障碍,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不同程度楔形改变或双凹型改变,临床确诊OVCF;首发病例,新鲜的单节段OVCF,伴胸腰段后凸畸形;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认知及语言表达正常,发病前肢体活动正常;一般状况良好,PKP手术耐受。排除标准:病程超过3个月的陈旧性骨折;骨折伴椎体后上角后凸,压迫硬膜囊;合并椎管狭窄,马尾神经受压,或严重脊柱畸形;合并肿瘤、结核、感染等其他脊柱疾病;椎体压缩程度>75%,球囊置入困难;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极度虚弱等禁忌证。该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齐全。
患者一般术前准备,术中俯卧位,局麻或全身麻醉。C型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一线影”基准定位法确定伤椎,根据骨折类型、病变椎体压缩程度以及椎弓根横径宽度与内倾角等,设计合适的穿刺点与穿刺方向等,甲紫标记。该研究纳入的病例均选择经椎弓根途径穿刺,正位X线透视下,穿刺针针尖置于椎弓根影外上缘,按照预先设计的路径缓慢进针,至正位针尖接近椎弓根影内侧缘、侧位针尖抵达椎体后壁时,继续进针2~3 mm至椎体前1/3靠近中线,建立工作通道。常规放置工作套管,沿套管送入精细钻,缓慢钻入椎体扩髓后旋出,以推杆夯平骨道。然后,沿套管置入可扩张球囊至椎体前中1/3,塌陷终板下方或距离椎体上下终板相等的位置。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后,缓慢加压扩张球囊撑开椎体,同时碘海醇球囊内造影,据此判断球囊与椎体周壁皮质接触情况以及椎体撑开情况,观察椎体高度复位满意后,回缩球囊并退出。然后将预先调制的Corin低粘度骨水泥(粉:溶剂=3:2,加适量造影剂)放入推管中,试探推管口骨水泥不粘橡胶手套后开始进行灌注。灌注于实时动态透视监测下进行,遵循从前向后灌注的原则,采用温度梯度灌注与二次调制灌注封堵技术,以防止骨水泥渗漏与脱出,具体骨水泥灌注量依据患者骨折压缩程度、椎体大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体积稍大于球囊扩张后的空腔容量,当骨水泥抵达椎体后1/3时即刻停止灌注。灌注完成后观察5 min,确认骨水泥弥散良好、硬化完全后,退出治疗器械,取出工作套管,无菌包扎切口,术毕。术后常规处理,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基本手术指标与并发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椎体高度与Cobb角变化,以及疼痛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疗效与安全性。疼痛评价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范围0~10分;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范围0~50分。两者评分越高,提示症状越重。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6例老年OVCF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 45~80 min,平均时间(53.52±17.34)min,术中无严重风险及意外,无穿刺失败,手术成功率100%。患者术后未见脊髓损伤、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感染病例,3例术后骨水泥渗漏,包括椎体前缘韧带后渗漏2例,沿穿刺通道渗透1例,但均无明显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3%。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NRS与ODI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患者术后2~6 d出院,平均术后出院时间(3.22±0.86)d。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椎体再骨折。
表1 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NRS评分、ODI评分对比()
表1 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NRS评分、ODI评分对比()
时间 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NRS评分(分)ODI评分(分)手术前手术后t值 P值13.72±2016 20.44±3.25 17.730<0.05 24.09±3.11 13.70±2.88 6.932<0.05 8.16±0.92 1.77±0.38 4.376<0.05 37.88±6.59 15.10±4.83 9.185<0.05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会大大增加老年人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类疾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3]。OVCF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老年人常见病,一些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由于骨密度过低,骨脆性过高,甚至用力咳嗽施压椎体都会引起该病,有统计数据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0%,80岁以上老年女性患病率高达50%[4]。
PKP是以球囊扩张椎体后将骨水泥注入椎体进行强化的手术,是在PV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治疗前沿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治疗OVCF的主流方法[5]。两种手术均可以强化椎体,固定并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强化所用骨水泥的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单体具有细胞毒性,加之聚合产生的高热以及填塞压迫作用,可以破坏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很好地改善患者骨折后腰痛症状[6]。有研究显示,以PVP和PKP治疗OVCF,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效果基本相当[7]。而且,PKP作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技术优势,一般的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不仅如此,PKP在PVP基础上以球囊扩张复位塌陷的椎体,此法可以很好地恢复后凸畸形椎体高度,消除脊柱畸形,帮助脊柱维持正常生物力学,故而固位稳定性更强[8]。而且以球囊扩张复位,挤压周围松质骨,压实后形成一个四周为骨壁的空腔,这就相当于人为他制造了阻止骨水泥渗漏的屏障,再行骨水泥灌注强化时,可以有效降低了骨水泥向周围渗漏的危险,提高手术成功率[9-10]。国外有研究显示[11],PKP手术骨水泥渗漏率不超过20%,而传统PVP手术骨水泥渗漏率高达70%以上,另证实PK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方面也优于PVP。由此可见,PKP较传统PVP更具临床优势,但也存在价格相对昂贵、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技术局限,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多因素酌情选用。结果显示,纳入的1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 (53.52±17.34)min,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83%。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71.63±13.52)%,Cobb 角 (13.70±2.88)°,NRS 评分(20.44±3.25)分,ODI评分(15.10±4.83)分均优于治疗前。患者平均术后出院时间(3.22±0.86)d,随访3个月未见椎体再骨折。这与格日勒等人[12]报道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 (20.5±7.0)mm、VAS疼痛评分(1.14±0.60)分的研究结果相近。此结果充分说明,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不仅对患者椎体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给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痛情况,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效果确切,可以有效强化椎体,改善患者腰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应用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