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3-03 05:34:50刘碧梅黄春华张珍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心肺病死率心功能

刘碧梅,黄春华,张珍

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部,福建厦门 361003

心脏骤停发生率不断增加,一般对于该类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是部分患者行心肺复苏术后,易导致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引起心脏骤停后综合征[1]。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是指心脏骤停及时进行心肺脑复苏救治后,虽然患者自主血压逐步恢复,但是持续昏迷数个小时并伴随多器官功能障碍,血液再灌注对患者的肺部、心脏、脑部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多数患者心脏骤停复苏后神经功能会受到损伤,丧失自主意识,如何恢复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功能是研究重点,而在此过程中实施一项有效的护理,能显著降低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利于患者早期康复[2]。该次研究通过对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治疗禁忌证;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伴有其他恶性病变以及精神障碍疾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急救人员应准备急救所需要的仪器和器械,联系好医院诊疗室医务人员,并将急诊绿色通道启动,在接诊后15 min内完成患者紧急救治和病情评估。

观察组应用急诊护理干预方式。①首先组成急诊护理小组,由急诊科护士长作为组长,副组长由急诊科副主任担任,通过分析急诊中常见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在接到急诊3 min内应立即安排救护车,并和来电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病情变化时刻了解,并通知医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3-4]。②在心脏骤停患者达到医院后,应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准备急救药物和器械,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进行心肺复苏;若患者疼痛剧烈应进行镇静止痛操作,应为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在进行救治患者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家属办理住院手续,并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各项病情情况进行掌握,对患者病情使用心电图进行判断,同时观察患者各项体征,比如体温、神志以及瞳孔等等,且观察其心电图T波有无异常情况,询问患者病史、发病时间以及病情具体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给予其针对性心理疏导,并鼓励和安慰患者及家属,使其各项负面情绪得到缓解[5-6]。

1.3 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对比,包括心功能指标、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心功能指标

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03、22.580、75.531,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比较(±s)

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组别67.34±1.02 50.55±1.19 57.703<0.001 LVEF(%)57.67±1.92 51.20±1.83 22.580<0.001 216.34±2.35 186.59±1.82 75.531<0.001 FEV1(%) 6MWD(m)

2.2 病死率

观察组病死率2.00%低于对照组患者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呈老龄化趋势,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心脏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该类疾病通常伴有较多并发症,最为常见类型为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发病率不断增加,心脏骤停患者通常合并多种严重症状,比如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7-8]。急诊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均能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急诊问题,并能识别和预防潜在护理风险,从每位患者角度出发,能判断急诊护理风险,通过实施多项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急诊护理干预则具有较多优势,能够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能有效规避治疗和抢救风险,提高护理质量。该项护理模式能够使急诊护理流程不断规范化,且在护理过程中树立明确目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抢救时间[9-12]。

在黄丽等学者[13]在其研究中,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两组在焦虑和抑郁评分中,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5.22±2.02)分、抑郁评分为(30.02±5.02)分均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与该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焦虑(6.21±1.26)分、抑郁(7.45±0.21)分低于对照组焦虑(12.13±1.92)分、抑郁(15.26±1.25)分(P<0.05)十分相似,提示急诊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减轻其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心肺病死率心功能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4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0:16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06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