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模式发展的四点思考

2020-03-03 08:39李志国
科学养鱼 2020年1期
关键词:溶氧增氧河蟹

李志国

(江苏渔乐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300)

2019年河蟹养殖已经接近尾声,许多养殖朋友开始规划新一年的河蟹养殖生产。众所周知,2019年成蟹价格总体偏低,导致河蟹养殖呈现“丰产不丰收”的态势,对于2020年的河蟹养殖模式,许多养殖朋友也是见仁见智,各有观点。为了顺应未来的河蟹养殖发展趋势,提升河蟹养殖的抗风险能力,把控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关于未来河蟹养殖模式的发展,笔者总结四点思路,以供参考。

一、低密度——培育精品大规格模式

尽管2019年成蟹价格普遍偏低,但是精品蟹价格仍然极具优势。2019年养殖的成蟹虽不乏大规格,然而大规格质量很大程度上达不到精品蟹的要求,个体虽大,但是膏、黄不饱满;肥满度不足,也严重影响了上市价格。同时许多池塘,成蟹规格虽大,但是成活率偏低,导致整体效益不高。该模式的关键要点总结如下。

1.选择优良苗种 苗种选择除了参考外观特征(如:无残肢、断爪,食线清晰,肝胰腺亮黄,青壳、白板等)外,特别要考虑苗种亲本规格大小。一定范围内,亲本规格越大,苗种养出大规格成蟹的比例相对来说也会提高很多。

2.密度控制 苗种放养密度在800~1000只/亩为宜。

3.水草多样性种植 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协调搭配,确保养殖过程环境优良,溶氧充足。

4.营养供给 饲料蛋白质不可过低,全程投喂40%蛋白质最佳,保证每次蜕壳生长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后期育肥、壮黄、长膏提升品质的关键阶段,营养供给更要得当。

二、中等密度——虾蟹混养模式

虾蟹混养模式是增加水体有效利用率、提升养殖效益的有效措施,最为常见的就是河蟹-青虾混养、河蟹-小龙虾混养。此种模式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为确保最终成蟹规格,苗种密度控制在1000~1300只/亩为宜。

2.水草栽植也宜多样化,伊乐藻为主,配合轮叶黑藻、苦草等以稳水、净水,防控中后期蓝藻、甲藻等有害藻类,保证河蟹最后两壳翻倍率,提升规格。

3.配备必要的增氧设施,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4.虾蟹各自蜕壳期的营养供给要充足。

5.防控虾蟹有害菌的交叉感染。

6.虾类一定要及时捕捞上市,逐步稀疏密度,降低中后期虾蟹在溶氧、营养上的竞争,保证河蟹最终品质。

三、高密度——着力提升产量模式

在河蟹整体价格低迷的形势下,高密度以提升产量的模式也是保障池塘效益的有效手段。此种模式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密度控制在1500~2000只/亩为宜。

2.水草栽植以伊乐藻为主,科学护草、保草是关键。

3.增氧设备一定要配备充足,建议以微孔增氧为主,辅配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等,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增氧。

4.高密度条件下,除了保证溶氧充足外,饵料投喂要以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确保营养全面充足、摄食概率均等,减少规格及体质差异。

5.成蟹销售方式以早上市或错峰销售为主。

四、高密度——增加中间销售环节模式

食品深加工也是未来河蟹养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除了养成后用于食品加工外,也可通过养殖过程中定向产品输出,如六月黄、软壳蟹(软壳蟹销售多见于工厂化养殖过程中)等,达到稳定或增加养殖效益的目的。该模式关键点总结如下。

1.放养密度高,一般在2000~2500只/亩及以上。

2.水草种植以伊乐藻为主,保草、护草工作更要加大力度。

3.增氧条件一定要跟上,确保养殖过程溶氧充足。

4.增加了养殖过程中的销售环节(如六月黄),销售节点把控至关重要。

5.通过中间环节的销售,逐步稀疏河蟹密度,在保障河蟹产量的同时,也有利于最终河蟹规格的提升。

通过笔者上述四种模式的思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通过水产专家及养殖从业者的不断努力探索,河蟹养殖模式一定会更加多样化,更能适应时代发展,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的稳定提升。

猜你喜欢
溶氧增氧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
机械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增氧灌溉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研究
秸秆燃气增氧燃烧特性的数值模拟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浅谈制药企业中的发酵工艺优化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分析
溶氧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