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河野生斑鳜人工驯食要点

2020-03-03 08:39王鲁刘欣
科学养鱼 2020年1期
关键词:鱼块锦江摄食

王鲁刘欣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笔者以锦江河野生斑鳜为研究对象,利用铜仁市优质地下水资源对野生斑鳜苗种按照30、50、70克/尾3种规格进行了人工驯食。整个驯食分为3个阶段:活饵适应阶段5~7克/尾、驯化死饵阶段9~11克/尾、配合饲料驯化阶段13~15克/尾。如果天气、水质等情况稳定,驯化期需要28天左右。结果表明:50克/尾左右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达到91.79%,规格大于50克/尾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86.44%,小于50克/尾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78.3%,可见驯食斑鳜苗在50克/尾左右为较理想的驯化规格,在利用地下微流水条件下,成功驯食野生斑鳜苗种吃食配合饲料。笔者将驯食要点总结如下。

一、网捕法是获取野生斑鳜苗的最好方式

虽然电捕法比网捕法易捕鱼,受伤少,成活率高,但与保护区管理条例相冲突;钩捕法耗时长,获得斑鳜苗易受伤;市场购买则对斑鳜苗质量无法保证。在相关部门的允许下,笔者主要采用网捕法收集野生斑鳜苗。实施网捕法最好选择阴天或是傍晚后,操作过程要温和规范,带水操作,避免鳜苗出现应激反应,除网后的鱼苗应立刻放入有充氧设备的容器中备用。笔者选取的6个网捕点的斑鳜苗成活率都在95%以上。

二、控制好水因子,提高驯食效果

本次人工驯食试验选用的是优质的天然地下水,水质优良,经过检测符合渔业水质安全要求。选用的圆形驯化池没有死角,可以增加斑鳜捕食饵料鱼的机会,减少捕食能耗。水位控制在0.5米左右,水浅可以提高池水水温,增加斑鳜苗捕食饵料鱼的机会。水流速度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水交换量及流速以鱼苗不随水流漂游和被吸附到挡网上为宜。水流速度依据天气、鱼苗摄食等具体情况控制在0.1~0.2米/秒,微流水可以形成旋转流速,有利于鳜苗活动、摄食等,与鳜苗种天然的生活环境相似,有利于提高成活率。鳜属底栖喜弱光的肉食性鱼类,水质清新与混浊和鳜捕食饵料鱼有直接关系。鳜的捕食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官来发现和鉴别食物的,如果水体混浊度大,会影响鳜的视觉,造成捕食困难。在投饵前保证溶氧丰富的前提下适当减小水流速度,可减少斑鳜苗顶水和捕食饵料鱼的体耗;投饵后可适当增大水的流速,并采取PVC中心管道底部排污的措施加快污物排除,因鳜苗摄食过程大量耗氧,饱食后对水质的要求更高,防止出现回食现象。因此要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和适当的微流水,微流水不但可以防止水质恶化,还可以通过水流的刺激促进鳜鱼种的食欲,增加摄食量,笔者认为利用微流水人工驯食是值得推广的一个措施。

三、依据斑鳜摄食特点灵活搭配饵料鱼

锦江河斑鳜以小型野杂鱼类和虾类为主要食物,不同年龄斑鳜的消化系统都表现出胃较大、口大、口裂长、鳃耙大而疏、肠道短的肉食性鱼类特征,低龄斑鳜的摄食率和摄食强度高于成鱼。斑鳜为伏击式摄食,摄食行为过程分为注视、袭击、咬住、吞噬。摄食较小饵料鱼时常将头部咬住吞噬,摄食较大饵料鱼时,从饵料鱼的侧部和尾部咬住,然后调整至尾部吞噬。据高四合等提出的“在鳜苗培养早期,采取多品种或不同大小饵料鱼搭配饲养可以解决饵料鱼适口性问题,同时弥补饵料单一投喂造成的营养缺陷,兼顾可得性和经济性原则。”了解了以上锦江河斑鳜苗特有的食性特点及斑鳜饵料鱼搭配技巧,笔者选择锦江河适口无硬棘的团头鲂、鳙鱼和鲫鱼苗作为饵料鱼,减少了野生斑鳜苗在驯化池的不适性,为更快适应驯化池的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驯化斑鳜苗上浮水面抢食是驯食成功的关键

鳜喜欢在水中水平地追逐食物,而对沉入水底与垂直下沉的食物不感兴趣,使得人工驯化成为一时难以逾越的鸿沟。依据卞云斌提出的25℃条件下鳜鱼苗饥饿3天的摄食率达到40%。试验水温平均25.6℃,将野生斑鳜苗驯化前停食3~5天,具体要灵活控制天数,以斑鳜苗不互相残杀为宜。待斑鳜苗完全适应驯化池环境条件并且处于适当饥饿状态时,采取定点投抛的方式投喂活饵料鱼。饵料鱼的投喂要适时、适口、适量,规格以其体长为鳜体长的40%~60%、体宽小于鳜口径为好。投喂速度要快慢有度,斑鳜苗从野生的伏击式捕食转变为伏击追捕式,最终形成上水面摄食的条件反射、群体上浮水面抢食式而赶不走,观察到饵料鱼被捕食后再次投喂,合理投放饵料鱼的量,保持“八分饱”原则。

五、巧用遮阳网

通常鳜摄食的高峰期是在早晨和傍晚,这个时段气温和水温都较低,摄食驯化率不高,尤其是铜仁市“倒春寒”时昼夜温差最高达16℃,会造成鳜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笔者采取在保证鳜生长所需光照的前提下、在驯化池上覆盖遮阳网的方法来防止阳光直射对鳜的影响,尽量减小昼夜温差,同时将驯化斑鳜的摄食高峰期控制在水温较高的时段出现,提高驯食率,可防止曝晒引起水中蓝绿藻大量繁殖而导致水体混浊影响斑鳜苗摄食。

六、死饵“活”喂

野生状态下的鳜是不吃死鱼的,必须经过人工驯化才行。常态下斑鳜是在非常饥饿时才少量摄食死饵,基本上只是维持基础代谢而已。笔者待斑鳜苗能群体上浮水面抢食后用活饵夹杂死饵法驯化投喂。依据在活饵驯化过程中曾出现因为摄食活饵料鱼引发肠炎病的启示,驯化摄食死饵初期选择活饵料鱼摘除内脏团保持心脏完整法“活”喂(不破坏鱼的心脏可以让鱼多活一段时间);还有利用提高消毒食盐浓度到10%~15%降低饵料鱼的活力,都减少了斑鳜苗捕食饵料鱼的能耗。待鳜苗成功适应了“活”饵后,把冰鲜鱼(冰冻鱼)完全解冻后,切成和饵料鱼大小差别不大的菱形鱼块,鱼块间杂在“活”饵中都以投抛的形式投喂,使饵料在水中呈漂浮状态,尽量延长其停留时间,然后逐步减少“活”饵的比例直至完全以鱼块为主。驯化鱼块阶段开始用线捆住鱼块,在食台位置添加竹篓装鱼块,用手牵动细线,让鳜苗以为鱼块是“活”饵,经过9~11天的驯化,鳜苗由摄食活饵成功转为摄食死饵。当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时,要在池边设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工作才能算完全成功。

七、人工配合饲料加工技巧

梁银铨等提出鳜拒食人工饲料感觉生理机制,鳜一般不摄食人工饲料。可见鳜对食物的外形和气味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人工配合料的加工尤为重要。开始鱼料与冰鲜鱼块混合投喂,投饲时鳜对鱼粉的气味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是摄食鱼块(饵料鱼去除头、尾和各鳍条硬棘,厚的部分切成薄片),拒食鱼料(鱼粉加水加工的鱼饲料)。笔者采用绞肉机加工鱼肉,将搅碎的鱼肉和血水替代加水来加工配合饲料,有了鱼肉和鱼血水的气味,鳜苗能很好适应新的配合饲料。之后每天逐渐减少冰鲜鱼块到斑鳜苗完全转食人工配合饲料。

八、加强驯食管理,强化驯化效果

驯食期间要注意减少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投饲时做好清洁食台的工作,因为食台上的残留饲料、鱼肉和血水极易引来老鼠和水鸟,引发鳜苗的应激反应,影响驯化效果;饲养人员要着统一的工作服,不要着鲜艳色彩的衣服投喂饲料,保持饲喂环境安静;在高温洪水季节要切实加强管理,注意防病,保持斑鳜苗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保持摄食旺盛状态。

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鳜资源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如何把握锦江河流域野生鳜独特摄食习性,直接驯化培育增养殖将成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在前人驯化鳜苗成功的基础上,依赖保护区天然野生斑鳜良好的性状和水资源,针对野生斑鳜苗进行了人工驯食取得了一些成效,证明锦江河野生斑鳜和普通养殖的鳜一样也能进行人工驯食配合饲料,为下一步野生斑鳜进行人工繁育工作打下了基础,对整个锦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鳜资源的恢复和保护乃至铜仁地区的生态渔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鱼块锦江摄食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小厨师成长记
巧做鳕鱼
香茅鯝鱼
上海锦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