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敏慧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淮安223400
作为一种纯中药注射剂,热毒宁近年来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成分包括金银花、青蒿和栀子。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高烧不退、咳嗽、头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1-2]。临床上近年来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且大量普及和推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导致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率提升,但患者在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随之增多,虽然热毒宁的抗病毒作用效果明显,但是由于热毒宁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如绿原酸、黄酮类物质都会成为过敏原,增加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发生率[3-4]。因此,该研究以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3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在该院治疗过且产生不良反应者,对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使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34例患者中包括男19例、女15例。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34例热毒宁注射液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进行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
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4例患者中男19例,占比55.88%,女15例,占比44.12%。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患者自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且发生不良反应后往往会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受损,发生率为88.24%,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和斑丘疹等,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见表2。
表2 热毒宁所致不良反应的表现Table 2 Performa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Reduning
34例患者中均为合并用药,合并用药包括的治疗药物有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利巴韦林、阿莫西林等。
34例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患者在停止药物治疗之后,30例患者好转,占比88.24%,4例患者痊愈,占比11.76%。其中停药后经对症治疗且好转的患者有22例,痊愈3例,停药后没有进行抗过敏治疗的好转8例、痊愈1例、无患者死亡。
作为一种成分较为复杂的中药注射剂,热毒宁主要用于抗病毒治疗,且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5]。热毒宁的成分主要包括栀子、绿原酸和青蒿。有相关研究发现[3,6],作为一种免疫复合类物质,绿原酸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和受体蛋白相结合,从而导致机体出现过敏症状。中药注射剂中的其他辅料也会增加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从而造成药物不良反应[7]。热毒宁注射液使用后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晕、呕吐以及皮肤过敏等,且往往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8]。且随着近些年来,临床上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广泛普及,导致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使用热毒宁后出现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康复速度和预后效果[9-10]。因此,为促进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热毒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必要选取部分患者展开研究,对热毒宁注射液使用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不良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日后的热毒宁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男性患者的发生率要高于女性;患者自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且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为皮肤受损,发生率为88.24%。这表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年龄、性别、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合并用药等[11]。作为医护工作者和药师,应该对热毒宁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重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①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疾病史和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进行仔细的询问,特别是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一定要在用药时谨慎选择药物。②合理运用重要理论知识,合理展开治疗,对说明书的内容进行仔细了解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使用标准合理用药,在进行静脉滴注时要注意滴注的速度不要过快,对于用药时间较为长期的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温和不刺激的药物来治疗,以免损伤患者的正常功能,不要超剂量或超浓度使用[12-13]。③对于配好的药物要及时使用,超出药物的正常期限会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④注意药物在注射前后一定要更换输液器或进行冲管,避免输液管阻塞和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对血管造成阻塞,因此一定要及时更换输液器或进行冲管,保证输液管畅通。⑤对患者的输液过程以及输液后的情况进行观察,特别是在患者用药后的半小时内,若观察到患者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14],或者是异常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⑥加强用药宣传和监管力度,一定要加强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向患者发放安全使用手册,告知患者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以及如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监管力度,促进医生和药师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从源头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⑦基层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生和药师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支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原则的医疗团队。同时药师可以积极参与到临床查房和治疗工作中,实施科学查房和会诊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王梦雷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30例,占比60%,女性患者共发生25例,占比50%。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量的提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为了提供临床用药合理性,应做好临床监测工作,降低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