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之前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我们要尽量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中让数学课堂变得灵活起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践;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把教与学贯彻到教学中去,却忽略了“做”,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一非常重要的点。如果学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储备,而没有动手实践,实际操作的能力也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尤其是数学这一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需要学生加强知识运用能力,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只有多动手,多观察和实践,才能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做中有思考
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要求更高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更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把数学学活。教师既可以让学生以操作促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用思考促进自己的操作,还可以把操作和思考深度结合起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一个知识点有什么不明白,又可以通过实践来解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尽量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先做,在有了动手实践的思考后,学生可以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节内容时,有一节内容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教师只是给学生讲了计算公式,学生可能是似懂非懂的。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先准备了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纸盒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让他们自己先观察这些图形,并试着把折好的拆开再折,在自己的头脑中能够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每一个面对应的是立体图形中的哪个面。在学生有了这些思考后,再引导他们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思考,这时候大家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刚刚学的知识把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写出来,通过自己一步步探索,会让学生对自己所學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
二、做中有模型
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生活阅历也有限,所以有很多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抽象难懂的,此时就更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了。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看到数学知识的实际模型,帮助他们理解和思考,以此逐渐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直面数学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想要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让他们有主动探索的欲望。还是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节内容中,我企图激发学生的建模意识,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但是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后我又让他们自己动手,拿自己的道具和别人的道具组装试一试,经过多次尝试后,大家都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三角形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数学经验也就打通了,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有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复杂模型的建构中,此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自己先多做几遍示范,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这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建模时能够有经验和范例可循。例如在教学《平行与相交》这一节内容时,我并没有让学生找生活中有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相交线,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建模去感受,自己在纸上画两条平行线,在平行线中间随意作几条垂线,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两条线永不相交。通过这样几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平行和相交的含义,从而对于更加抽象的非几何的数学问题也能建立起数学模型。
三、做中有经验
我们倡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多动手操作,就是为了改变之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有效的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多做,他们还能积累经验,能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快速反应,想出解决的办法。
小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在生活中获得的实际经验往往比课本学习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教师就应该利用好这一点,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学习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也更加便于理解。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积累一些数学经验,还可以以做促进思维的发展,积累一些思维知识经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的《间隔排列》这一小节内容时,我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内涵,让他们找了一些小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的纸片,并提出一些问题:分别用几个图形穿插,怎样做到间隔排列?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经过多次的尝试后,大家都能逐渐找到其中的规律,明白间隔排列的内涵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还需要动脑思考,逐渐了解其中的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丰富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思维经验。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就需要将教、学、做、练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做,而这里的做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还要求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有所思考,经历思考、建模、实验等多个阶段,把每一个阶段都做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有一个更直接的感受,在“做”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不断提升思维能力,让数学学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许晓燕.浅谈让数学课活起来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2]黄薇霞.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学苑教育,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