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民俗文化保护文献计量分析

2020-03-02 11:52马佳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文献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佳丽

摘 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1989—2019年收录的民俗文化文献为研究数据,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运用数据统计、共词聚类分析法和战略坐标分析法,描述我国近 30年来乡村民俗文化研究的主要议题、内容、特点以及展望。

关键词:民俗文化;文献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当下背景下,民俗文化是相对热点探究话题,本文利用Cite Space软件作为辅助对国内民俗文化近30年的文献进行梳理探究及综述。

当代民俗学者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揭示出我国从事民俗研究的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学术研究队伍,总结出当下民俗文化的研究热点。

一、文献来源与数据统计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期刊论文数据库中的期刊数据库作为本文的直接参考数据。该数据库中共检索出5650条数据,检索与下载的是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中的数据。本文在高级检索中检索了“民俗文化传承”或 “民俗文化”,开始时间为 1989—2019年,共检索了1456 条数据,共获得有效数据1449条。1989—2004年期间民俗文化问题的研究总体呈抖动式上升趋势,学者逐渐将研究重心转向了对民俗文化领域的探究上,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十九大的召开,民俗文化更加突出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这进一步说明民俗文献增长的社会政治原因,当下的增长也保持持续稳定。

二、实证研究

Cite Space分析软件具有很高的辅助文献梳理的价值,可视化量化分析直接明了,通过抽象图案元素可以简单有规律地推敲出某个研究领域在指定时期内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方向。本文运用了该软件中的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战略坐标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上述可视化图谱与矩阵进行分析,来对民俗文化的学者角度与论点总结规律与未来的趋势。

(一)关键词共现对主题的研究

关键词是对内容的浓缩总结,文献的核心思想被高度概括为几组关键词,所以本文通过检索关键词来检索出前沿的核心文献。共词聚类分析法是针对同篇文献中两组词出现的频数,可视化地分析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知网检索频数越高的文献主题关键词就越能代表其学术价值热点。打开Cite Space软件,对“Time Slicing”设置,为“1989—2019”,用1年为一个时间切片,点选“keyword”为分析对象,运算结果生成20年国内民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总共生成了173个关键词。

高频关键词出现在“民俗”“民俗学”“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民俗旅游” “传承与保护”方面,重点突出,连接了其他高频关键词,数据运算结果集中性强。在高频关键词中,频数次数大于500的有1个, 大于100小于200次的有2个,其余基本集中于100以内。研究主题集中在“民俗文化”“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产业”“乡村民俗”“民俗事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方面。

(二)关于民俗文化的共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出现的高频的文献,用可视化的形式,采用分组的形式把高频率的词聚合在一个类别里,进行数据挖掘的一种活跃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方法,依据词与词之间的共现强度,把一些共现强度较大的词聚集在一起,形成不同聚类。全文采用的是卡龙聚类方法来对文献进行聚类组合,依据每组的聚类名称来进行归纳总结名称,这些名称就是我国近30年来民俗文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战略坐标分析

在聚类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坐标法可以看出我国民俗文化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可视化表现形式展示在象限坐标关系上。

1.针对研究系统的象限分布情况

位于第一象限的第3、6聚类,其新颖度与关注度均大于0,表明这一聚类在1989—2019年间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位于该象限的研究领域为“潜在型领域”。具体包括“文化可持续发展”“景观规划保护”等聚类。

处于第二象限的第4、7、8、13聚类,新颖度是>0,关注度<0,说明这些聚类所代表的研究内容是1989—2019年出现的研究热点,处于此象限的研究方向领域代表这“潜在型”的学术范围,例如“民俗特色景观”“乡村旅游”“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等聚类。

处于在第三象限的第9、11、12聚类,其新颖和创新度与关注度都<0,表明这类研究受到的关注是比较低的,同时也有时间比较早远、趋于边缘化的研究方向。处在此象限的研究领域为“边缘型”的学术领域,具体包括“民俗体育”“地域研究”“民间信仰”等聚类。

在第四象限的第1、2、5、10聚类,新颖度<0,关注度>0,且这9个聚类的关注度的数值较高,这类的研究往往说明是这个领域的核心与基础,但创新性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如“民俗文化”“民俗艺术”“旅游开发”“民俗建筑”等聚类。

2.领域热点与研究的潜在热点

国内近30年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民俗文化”“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主题。潜在热点、关注点在第二、四象限体现得比较明显。其中,“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村落”“民俗旅游建设”同时还包括了当下热点的活态文化。

三、针对文献的分类排序特征

(一)作者及作者合作关系分析

针对高频产出的研究者的分析是通过运行Cite Space软件,在设置了“Time Slicing”时间限定,以1年的时间为一个时间的切片,“Author”为分析对象,得出1989年限到2019年我国民俗文化研究的作者图谱。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刘铁梁以38篇的论文数量超过其他人,他主要从事旅游、文化、社会学及统计学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在民俗学、民俗志、民俗文化、村庄记忆、乡村旅游、文化自觉等方面。2005—2013年间最高被引文章主要有《“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感受生活的民俗学》《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庙会类型与民俗宗教的实践模式——以安国药王庙会为例》《民俗志研究方式与问题意识》《民俗文化的内价值与外价值》《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民俗学思想发展的道路》。此外,还有吉首大学的白晋湘,主要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最高被引文章主要有《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文化编目的价值与方法》等。

(二)主要文献量的科研机构及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分析

针对高频机构的研究在软件的基础上,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设置了时间限定以“1989年到2019年”的数据,同样是以1年作为一个时间切片,用“Institution”为分析对象,得出1989年到2019年我国民俗文化研究的科研机构图谱。

四、结语

本研究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 Space,描述了1989—2019年国内民俗文化内容上的研究文献计量。结果表明,“文化可持续发展”“ 景观规划保护”“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现代化”“ 旅游开发”“民俗旅游建设”等是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同时,对高产作者、机构进行了数据统计,以刘铁梁、白晋湘为代表的学者,以西南民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等为代表的机构使得我国民俗文化学术领域得到了发展。学者专家在民俗文化热点核心及学术前沿维度的研究现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国情的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在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中,国外的研究的核心重点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保护问题,同时也对此类问题制定了保护制度和文化管理模式,而国内的研究侧重于城镇文化振兴和发展,学者们也针对农村民俗文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江振娜,谢志忠.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3]马伟华,胡鸿保.试述民俗内涵的流变[J].广西民族研究,2006(4).

[4]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

[6]谭启术.政府该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学习月刊,2007(13).

[7]张颖,沈君.体育学科的知识网络结构研究:基于10种CSSCI体育期刊的文献计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9).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文献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古村镇调查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