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 要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促进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显著调动了农民的工作积极性,我国的农作物栽种面积逐渐扩大,与此同时,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也备受广大农民与科学家关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新兴的绿色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的栽培中不仅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极好的社会效益。基于此,探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农作物栽培;应用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2.00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更加关注,对农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而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绿色农业理念是在保证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高产,一方面增加农业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扩大出口。所以,要在栽培技术上不断研究与创新。现阶段,国家在大力提倡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这对发展绿色农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为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与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此,就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1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概述及现状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遵循绿色环保理念,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控制化学肥料与药物的使用,以科学的生态管理模式来实现食品安全的目标。当前,无公害栽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群众日益注重食品安全和自身健康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农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投入到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研发之中,不断有新技术和新设备投入使用,对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也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的前提就是要充分、准确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生长周期,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技术条件以及市场环境进行综合考量。种植的目的是打开市场,增加收益,如果产量高但销量低也无法取得平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涉及地质地貌、耕作技术、选种技术、施肥技术以及培育管理技术等各方面,栽培技术不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会存在一定差距。农作物田间杂草的多少、垄沟的深浅、光照时间的长短、昼夜温差以及土壤的疏松程度等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从而造成产量与质量的差别。因此,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中,选种、选地、种子质量的优劣、土地土壤的肥沃程度、栽培技术的科学性都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作物栽种成功的必要条件。
2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新兴的作物栽培技术,虽然我国在大力提倡和推广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而且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及应用。但是,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部分农民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要求实施,过分追求产量,具体表现为农药以及化肥超量使用,农药残留问题较为突出,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使得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2)对化肥的使用不够科学,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并不是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而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适时、适量的原则,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最大化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产量提升。部分农民对农作物的栽培缺乏科学的认识,在肥料的使用上不够科学,未能清楚了解到作物的生长习性,也未把握好肥水管理的最佳时间,导致肥料的使用具有一定盲目性,进而导致烧苗,作物生长缓慢。而肥水管理不当还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同时也阻碍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3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作物栽培管理体系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要良好实施,必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农民朋友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认识。无公害栽培管理实施的主体是数以亿计的农民,唯有从意识源头上提高他们对无公害栽培技术有效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才能促使他们自觉践行无公害栽培理念和技术。1)可通过开展无公害栽培知识进村到户活动,组织相关的无公害栽培技术讲座,提高基层农民对无公害栽培的认识。2)农业部门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有无公害栽培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必须注重理念与实践相结合。3)要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除了加强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鼓励和奖励在技术、管理、改革等方面创新创效、建言献策的人员外,还可以与各大农业生产基地以及高校合作,快速补充后备人才,以带动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作物栽培管理体系,对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促进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科学性、有效性的提高[1]。
3.2 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
无公害栽培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从初期的播种育苗工作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地关注和干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1)要科学选择育苗地,作物种植栽培之前,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土壤特性、气候因素等科学规划,结合需要种植栽培的品种制定针对性的无公害栽培方案。2)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和光照充足、土壤湿润疏松、立地条件相对较好、鸟兽害较轻、种子能迅速发芽的地方作为育苗基地。3)育苗地选好之后便要着手进行苗床整理,清除苗床中的杂物,如石块、杂草、枯枝等;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为了保证苗木后期培育有充足的养分支持,地块清理完成后用充分发酵过的堆肥作为底肥,以保证营养供应;确认土壤中的酸碱平衡,如果pH值不在限定范围内则需要进行调整,使其在合适范围内。
3.3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种子是保证作物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执行种子质量检验制度,采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产地标签,并且检验检疫合格的种子。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用温水浸泡种子,杀毒去菌,促使种子吸足水分更快出芽。对于休眠期长的种子可采用机械破皮、去油去蜡等方法来促进种子发芽。
3.4 提高培育管理技术
以花生的无公害种植为例,想要确保花生的质量和产量,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田间管理。1)从花生的苗期就要开始着手管理,从出苗后到幼苗长出来这段时间,要进行封垄,以利于幼苗根系更好地吸收养分;对杂草进行清除,以保证花生生长所需的光照与水分。2)花生的中期管理内容是灌溉排涝以及施肥与追肥,同时做好生长期观察,谨防病虫害。3)生长后期,花生果实逐渐饱满起来,通常饱满率达到60%以上时便要进行收割,收割作业完成后要对田间地膜进行回收,以免长时间风吹日晒散落田间各处造成污染,不利于次年春耕生产。
3.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生态防治是践行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关键,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全面贯彻无公害栽培管理理念。1)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易发病虫害的阶段,早发现,早治理。2)要积极应用无公害生态防治技术,如采取无公害农药,以减轻化学农药对周边生态的破坏;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施用细菌、真菌、微生物等生物農药、释放害虫天敌等。3)采取物理防治方式,在栽培种植之初对种子进行杀毒去菌处理,以增强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 结语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扶持,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作物的高产直接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个别地区的种植以及栽培技术依然落后,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不够直接有效。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栽培技术与种植管理,对保护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雨卫.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2019(10):8.
(责任编辑:赵中正)